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学家没有为陈宫立传,其事迹被支离破碎地分布在曹操、吕布等人的《纪》、《传》之中,而民间文艺本着贬低曹操的宗旨,为陈宫树立起有胆有识、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然而,就历史事实而论,对于一些诸如陈宫的籍贯、中牟县如何救得曹操、东郡如何背叛曹操、白门楼如何慨然赴死、二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位等问题有必要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有且  明强 《中国漫画》2022,(4):25-34
<正>且说曹操错杀了那么多人,依然进了客栈就鼾声如雷。陈宫却怎么也睡不着,看着窗外皎洁的月色,想到自己为了追随曹操连官都不做了,谁知却偏偏看错了人。曹操一觉醒来,发现陈宫和他的马匹都不见了,知道是自己杀错人还说错话让陈宫寒心,曹操暗叫:“陈宫啊陈官,万一吕伯奢真的去报官,此刻哪还有命在?”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中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一些猜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了无辜。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  相似文献   

6.
论陈宫     
在《三国志通俗演义》那色彩缤纷的人物谱中,陈宫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角色。从卷一《曹孟德谋杀董卓》则开始,到卷四《白门曹操斩吕布》则为止,他出场的次数并不算多,就象一颗流星,在深沉的苍穹中倏然划过,又遽尔陨落。然而,他留给读者的印象却相当鲜明而深刻。罗贯中是怎样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在他身上寄托着怎样的创作意图和美学意义?让我们来探寻一番吧。  相似文献   

7.
煮酒论魅力     
吴越 《新读写》2011,(7):114-115
一日下午,曹操、刘备与孙权在桃园饮酒叙旧,一边享受着上等的红酒,一边听着收音机。正当酒酣,收音机中传来主持人陈宫的声音:“下面为您介绍本月三国魅力之星,就是高大威猛、玉树临风、  相似文献   

8.
曹操的《薤露》、《蒿里》两篇乐府诗,后人目为“汉末实录”。因此理解这两首诗尤应评参史实。近日重读《蒿里行》,觉得诸家注本在解释首四句时,咸以“义士”指袁绍、袁术等,以为前四句都是对绍、术等人而言,这种说法似乎与史实不谐,失了作者本意。愚以为首四句乃曹操自明本志之言,“义士”实是曹操自指。始陈鄙见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宫述评     
陈宫是一位活跃于东汉末年的历史人物,是汉魏更替中过渡性人物,然而翻开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均不见二位史家为其立传,但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其人,并显示着重要作用。虽然他名不见经传,但我们并不能就此去否认这个人物的重要性,为了使陈宫这个历史人物更加清晰可见,说明他的作用非同一般,有必要对他的人与事迹进行一番评述。  相似文献   

10.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其四言诗今存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度关山》的主要形式也是四言,皆为脍炙人口的佳作。曹操的四言诗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曹操诗歌以四言诗最为出色,其四言诗对《诗经》既有借鉴又有突破创新。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是对《诗经》的借鉴,曹操四言诗在诗歌的形式、语句、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受到《诗经》的影响;二是曹操四言诗对以《诗经》为代表的传统四言体的突破与创新,曹操创造性运用口语化的语汇、散句化的诗行结构,形成了自己四言诗独特的艺术蕴涵和魅力;三是曹操四言诗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在1959年先后写了《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替曹操翻案》、《(蔡文姬)序》等文章为曹操翻案,做出了新的历史评价,在当时曾引起了一场各抒己见的热烈讨论,那场讨论从历史的角度澄清了一些有关评价曹操的问题。近读刘知渐先生《评郭沫若同志的〈替曹操翻案〉》,旧话重提,觉得大有商榷之处。想就有关曹操评价的三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其四言诗今存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度关山》的主要形式也是四言,皆为脍炙人口的佳作。曹操的四言诗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在《诏策》《章表》《章句》等九个篇目中十次论及曹操,对于有关曹操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家世、人品、文论思想、与文学之关系、诗文的表现等都有涉及。其中借评价陈琳檄文对曹操家世、人品的描述,平理若衡,值得肯定。另外,因《文心雕龙》之性质,并未对曹操作品作艺术上之品鉴,而无论《诏策》当指事而语、《章表》勿得浮华,或论赋嫌于积韵、弗好兮字入句,或对创作主体之强调才、学相辅,并无负面指责贬抑之语,虽未成体系,但所言大抵中肯,保存了中古时期关于曹操的不少珍贵资料,为今人提供了值得信赖的史料。  相似文献   

15.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宅县)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曹操的诗歌,受乐府诗影响很大。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且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  相似文献   

16.
灞陵送别     
说到曹操,我们眼前总会浮现出京剧中那个满脸涂白的奸邪形象。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曹操是个奸雄——一个用奸诈手段取得权力、高位的人。但五年级学生李佳訸同学却在《灞陵送别》一文中认为,曹操是一个“具有博大的胸怀和英雄气概”的人。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人们对曹操的看法莫衷一是,或褒或贬不绝于耳。至《三国演义》似已定性,曹操——“大花脸”——一代奸雄,这一片面的认识在民间根深蒂固,影响了我们对曹操的认识,对“真”的认识,中学语文课本选录曹操的《观沧海》、《短歌行》等,但这仅从文学的角  相似文献   

18.
以虚拟两位东晋诗人对话的方式来解读曹操三首代表诗作:《龟虽寿》表明曹操生命意识的觉醒,永葆思想的青春;《观沧海》体现渺小的个体生命如何面对博大永恒的宇宙;《短歌行》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追问,喊出了千百年来每代人的大疑问:我们孤独面对天地,如何找到短暂生命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作者在曹操出场时通过许劭之口给予“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死后,作了“功首罪魁非两人,道具流芳本~身”②的定论。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曹操形象的评论,尚未超出一能臣”与“好雄”、“功首”与“罪魁”这一分为二的范畴。或问,曹操靠什么而成为“能臣”、“功首”?为何被人指责为“奸雄”、“罪魁”?再则,事物是矛盾的,但又是统一的。曹操身上的矛盾又是如何统一起来的?对此,学术界尚未作出科学的理论阐释。本文认为,曹操之所以能成为“能臣”和一功首”,靠的是法家的文化智慧。他之所以被指责为“奸…  相似文献   

20.
曹操的《短歌行·对酒》自问世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但从未有人认为此诗非曹操一人所作。最近万绳南先生提出新解,认为此诗“是建安元年在许都接待宾客时,主人与宾客在宴会上的酬唱之辞,并非曹操一人所写。” (《文史哲》1987年第1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