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华大学自清华学堂而始,由庚款溢款创办而成新制留美预备学校,几经艰苦努力,逐渐回归国内教育体系并发展成为著名大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各个领域多有执牛耳的地位和极重要的贡献.抚今追昔,建校之初种种情状往往被人淡忘,可是庚款办学以及蕴于其中的中美关系和清华九十年的奋斗史天然的联系自然脉络不断.以清华学堂的建立和初期的运作为个案,考证庚款退款过程中的中美双方的互动,重点分析驻美公使梁诚的突出作用,并进而揭示这个重要事件对中国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兼有多学科的综合大学。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学校发展初期,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李济为代表的清华学者,  相似文献   

3.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早期叫做清华学堂,是一所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办起的留美预备学校,建于一九一一年。因校址设在清华园,故命名为“清华学堂”。当时学校设高等科和中等科,学生在校共学习八年,“沿用美国高等初等各科教习,所有办法均照美国学堂”,相当于美国中学到大学一、二年级程度。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清华学校,但校中一切照旧。一九二五年,清华学校增设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旧制高等科和中等科停止招生。一九二八年国民党政府接管后,改称“国立清华大学”。次年旧制全部结束。从一九一一年建校到一九二九年,共毕业留美预备生一千九百七十六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南迁,先在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临时大学”,随即又迁云南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结束,清华大学于一九四六年秋回到北平。一九四八年十二月,清华园获得解放,投入了人民的怀抱。  相似文献   

4.
清华学校是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办起来的一所学校,因校址选在北京西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学生由全国选送,各省依照承担庚款的数目确定学生名额,在清华学习几年以后,即派赴美国插入大学读书。直至1925年开始改办大学,清华一直被称做留美预备学校。从她开办之日...  相似文献   

5.
正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从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到今天的清华大学……可以说,校名的更替,镌刻了一所大学厚重的办学历史与文化传承。然而,当下的许多高校热衷于更名,却多无关历史沿革。近日,更换新校名仅3年的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再次更名为"武汉工商学院",这已是该校自2002年创办起所用的第三个名称。据媒体报道,曾经三次更名的高校并非只有这一所,两次更名的高校更是  相似文献   

6.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4,(33):F0002-F0002
正33.陈鹤琴一、生平介绍陈鹤琴(1892-1982),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人。6岁丧父,8岁人私塾,15岁由姐夫资助人杭州蕙兰中学。1911年2月(清宣统三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年秋转入北京清华学堂(1928年改名清华大学)。1914年8月毕业。同年考取公费("庚款")留学美国,就读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1919年8月回国。回国  相似文献   

7.
梅贻琦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高等教育家,在他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以通识教育思想为指导,对清华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使清华大学由一所留美预备学堂一跃成为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创造了清华的"黄金时代"。他的通识教育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开发以及整体办学条件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相似文献   

9.
封面说明: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4月26日,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  相似文献   

10.
4月24日,清华大学迎来百年华诞。此前的4月14日,清华大学郑重举行仪式,宣布“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全面启动,意在更有效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所百年名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这个大学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神州学人》2001,(6):26-27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 2001年4月29日,清华大学迎来90周年华诞。从清华学堂到国立清华大学,从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到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古老的清华园每一天都焕发着新的生机 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今日清华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体、理工结合,兼有经济管理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国家重点大学,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与高新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为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不断做出着贡献。水木清华喜迎九十华诞$新华社  相似文献   

12.
<正>庄泽宣(18951976),中国近现代教育家。原名庄泽嶲,字达臣。浙江嘉兴人。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1910年就读于顺天高等学堂。1911年转入上海南洋中学。1914年考入上海工业专门学校电机工程科。1916年转入清华学堂,改学教育。1917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庚款"公费留学,赴美专攻教育学与心  相似文献   

13.
里昂中法大学与法国退还庚子赔款关系密切。创办学校时即以促使法国退还庚款为目的。从1921年到1927年,经费主要由中法政府负担。从1927年到1946年,其经费完全由中法教育基金会从法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中拨付。1946年,由于庚款经费断绝,里昂中法大学停办。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奖励》2011,(5):12-13
1911年,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一部分庚子赔款创办了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一个世纪以来,清华大学名师济济,人才辈出。如今,它名声响亮,举世闻名。 2011年正值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我们选取一组新老照片与一组清华景观图片,引领读者感受清华的百年变迁与深沉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15.
徐百柯 《教育文汇》2004,(10):49-50
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直至逝世。  相似文献   

16.
33.陈鹤琴     
一、生平介绍
  陈鹤琴(1892—1982),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人。6岁丧父,8岁入私塾,15岁由姐夫资助入杭州蕙兰中学。1911年2月(清宣统三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年秋转入北京清华学堂(1928年改名清华大学)。1914年8月毕业。同年考取公费(“庚款”)留学美国,就读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1919年8月回国。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28年至1939年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处长,创办多所小学、幼稚园和中学。1939年任中华儿童教育社主席。1940年创办江西省立幼稚师范学校,并任校长。  相似文献   

17.
梅贻琦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黄延复一、“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本世纪初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创办的一所“游美预备学校”。初建时名“清华学堂”,是因校址设在清室遗园清华园而得名。辛亥革命后改名“清华学校”。由于她有“庚子赔款”这个历史背背...  相似文献   

18.
地理坐标:北京 城市气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都市 院校精神:实干与严谨 所在批次: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 历史文化: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迂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相似文献   

19.
正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创建于1911年,是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余额建立起来的。《清华学堂章程》规定:"本学堂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北京清华学校近章》又规定:"以培植全材、增进国力为宗旨,以造成能考入美国大学与彼都人士受同等之教育为范围。"当时学校的教学学制、课程、教材、教学法等多照搬美国。  相似文献   

20.
2011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在百年庆典之际,清华人常常谈起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梅贻琦出生于清末家道中落的诗书世家。自幼熟读经史,且善背诵。1904年进入南开学堂,因品学兼优,颇得张伯苓赏识,1908年被保送至保定高等学堂。第二年,以第六名的优秀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