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都是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古代文苑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两篇序在写法和思想方面有共通点,但又显示出不同作家和不同时代的风格、特色。可谓“同中有异,异曲同工”。一、写景:淡妆浓抹总相宜两篇序文都涉及景物描写。如《兰亭集序》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短短16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  相似文献   

2.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久负盛名,全文仅325字,却自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和一腔“质直尽言”(范文澜)的情愫,文笔清新洗练,道媚劲健,气韵生动,其写景、叙事、议论、抒情无不挥洒纵横,秀丽中透着灵润,自然中蕴着和谐,沉郁中显着放达。清代张习孔在其《云谷卧余》中盛誉王羲之文章“高古超妙”。总的来说,《兰亭集序》确实是一篇事美景美情美理美辞美的诗序。  相似文献   

3.
正《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行书。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兰亭"修禊",会上每人作诗,由王羲之作序。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生死无常的感慨。全文共28行,行11、14字不等,计324字。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至宝,并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太宗死,以真迹殉葬。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太原大学学报》2020,(1):64-74
宋代诗人在诗中多写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他们把文士的聚会多比喻为兰亭雅集,常化用序中的意象,思考序中表现的生死感伤情绪,批评萧统编选《文选》不选此序,还在诗中描写《兰亭集序》真迹的流传,《兰亭集序》的摹本和刻本,以及对《兰亭集序》书艺的评价。由于《兰亭集序》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书法价值,其摹本、刻本在宋代广泛流传,文人士大夫也广为阅读、摹写,加之宋代诗人的人文修养深厚,作诗爱写书籍、字画、书斋以及士人生活题材,作为法书的《兰亭集序》就经常写入诗中。宋代诗人在诗中描写《兰亭集序》,拓宽了宋诗的题材,丰富了宋诗的人文意象,并体现了宋人"以学问为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对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人们从书法角度欣赏的居多。其实,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诗序名篇,只是以前一直为其鼎鼎书法盛名所淹。后人多临习其字,少研读其文。《兰亭集序》其文鲜为人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初萧统编纂《文选》时将其排斥在外,其中有一个理由是说它“有惜时悲痛之意”,其实是冤枉。一股都认为这篇诗序分为三个层次,通篇着眼在  相似文献   

6.
关于《兰亭集序》的说理思路及情感意蕴的问题,读者历来意见不一。这两个问题是阅读与教学《兰亭集序》不可回避的内容。解决该问题,可行或较为有效的方式是“联读”《兰亭集序》书法(尤其是其中的改笔)、王羲之“兰亭诗”、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石崇《金谷诗序》、刘琨《答卢谌书》等文本共同体。其中,《金谷诗序》给我们理解《兰亭集序》的思路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而“兰亭诗”为我们挖掘《兰亭集序》的深刻意蕴提供了契机。通过对相关文本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兰亭集序》的艺术性、思想性及经典性。  相似文献   

7.
<正>阳春三月,当朝丞相王导的侄子、会稽内史王羲之邀请朝中名流孙绰、谢安等人,在今绍兴的兰亭聚会。大家赏春景,饮美酒,作诗赋。聚会过后,他们创作的作品被结为文集。王羲之为这部文集写序,便是《兰亭集序》了。兰亭集序(节选)〔东晋〕王羲之  相似文献   

8.
杨帆 《语文知识》2004,(2):27-27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也是一篇文辞优美、内涵深刻的佳作。为了组织好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撰写了两副对联作为导语:  相似文献   

9.
邓华 《现代语文》2004,(6):45-45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今浙江绍兴境内)聚会,行修禊事,流觞赋诗,结成一集,题名为《兰亭集》,王羲之为其写一序言,即《兰亭集序》。  相似文献   

10.
序是介绍评述一部著作、一篇文章或者说明出版意旨、编排体例和作者情况等的一种文体。在古代分为赠序和书序两种。赠序是写出来送人的文章,如唐代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我们这里所说的序指书序,如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相似文献   

11.
《兰亭集序》不同于一般的书序,王羲之独创一格,在对聚会的盛况作形象生动的艺术概括的同时,抒发了个人感慨,体现出了意趣之美。  相似文献   

12.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插图"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第127页),实际上并不是《兰亭集序》,而是《十七帖》里面的《足下今年政七十帖》.(此帖也收在南宋汇刻的丛帖《兰亭续帖》内,《兰亭续帖》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无关.)那么《兰亭集序》和《十七帖》是怎么回事呢?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不但文字优美,而且书法艺术成就极高,一般作为文章来读题目便叫作《兰亭集序》.作为学习书法的范本,则称《兰亭帖》(或《兰亭序帖》),也称《禊帖》."禊"是"修禊事也"的"禊",本字应读xì.《兰亭集序》里面提到的"修稧(禊)事"是  相似文献   

13.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书法家,其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备受世人尊崇,不仅是因为其书法艺术带给人龙腾虎跃、溪流瀑奔的视觉享受,而且这一文学作品传递给我们的情感共鸣和精神感召。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以"俯仰"之态来仰观俯察宇宙人生,来感受山水人生之乐和世事生死之悲。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新编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第一册入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激起了不少师生对《兰亭集序》学习的兴趣,更引发了希望了解王羲之与兰亭的愿望。笔者长期生活、工作在绍兴,借着近水得月之便,来介绍一下王羲之与兰亭。  相似文献   

15.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散文代表作,写于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因此,又称为《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关于这篇文章的背景,《晋书·王羲之传》曾有记载:“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  相似文献   

16.
张明 《阅读与鉴赏》2006,(12):40-41,44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抒情酣畅,见识卓越,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王勃的《滕王阁序》描景绚丽,形式华美,被当时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两文犹如序体文中的两块美璧。熠熠生辉.把玩品赏这两块玉壁。不觉赏心悦目.趣味盎然。  相似文献   

17.
王羲之是我国著名书法家,他的字简约玄澹,超然绝伦,被人称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而他的《兰亭序》以及《兰亭诗》也绝对是绝妙的文学作品,今试以《兰亭集序》分析之。  相似文献   

18.
魏晋文人崇尚山水自然审美,留下了许多吟咏山水自然的佳作。王羲之的传世作品《兰亭集序》,带有时代和个人的双重烙印,通过对王羲之《兰亭集序》的考察和分析,挖掘其中体现的山水情怀和名士精神,揭示其自然审美观,并探讨了这种自然审美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绍兴风物志     
著名的书法圣地,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成名。  相似文献   

20.
《历史学习》2006,(3):27-27
行书作品流行中国,古往今来,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名的,只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各种书体都有很高成就,夙有“书圣”的盛誉。特别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兰亭集序》,更是世代受到推崇。王羲之51岁的那年,也就是东晋永和九年旧历三月初三日,他和谢安等41位名士,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今浙江绍兴)举行集会,却邪除灾,宴饮赋诗,酒杯沿溪水漂到谁的面前,如果诗未作成,就要罚酒,热闹非常。当时一共作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