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费留”解——兼证传世《孙子兵法》是孙武二次手定本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子《火攻篇》说:“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费留式战争,在孙子献兵法于吴王之前没有。吴攻楚入郢是一场真正的费留式战争,费留一说是对这场历时3年的战争的准确总结,这也是传世《孙子兵法》是孙武二次手定本的证据。吴军攻楚入郢之战双方都用了火攻,火攻是这场战争在春秋时期的重要特色,所以孙子把“费留”一段留在了《火攻篇》。孙子对费留战争的严重后果要“明君慎之”、“良将警之”的忠告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子的"火攻"之法虽然在现代战争中已失去它的应用价值,但《火攻篇》所蕴含的思想,却意味深长。通过对孙子借力之道、修功之法、慎战原则的论述,进一步揭示了孙子谋略思想的深刻内涵。在敌我双方均势的情况下,慎战是谋划战争的重要前提,借力是战争制胜的重要条件,修功是巩固战果、实现"战胜而益强"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这些思想对于思考军事斗争等现实问题均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孙子的《火攻篇》蕴涵着"攻人"、"攻器"、"攻地"、攻"人与器"的单个战术思维,和"以敌人作战资源为根本攻击目标"的复合战术思维。它对未来太空战的启示是:可以创造不同的战场和衍生不同的作战思路,达到削弱和降低敌人太空作战的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刘佳 《现代语文》2004,(11):13-13
上卷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四篇文章。《计篇》一开始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一定要多加注意。接着提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条件,孙子把这五个条件归纳为“道”、“天”、“地”、“将”、“法”。在战争中,具备这五个条件,才是战争胜利的基础。《作战篇》指出,发动战争的前提是先要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六世纪末年,在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诞生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象一颗灿烂的巨星闪耀在我国军事史上。他就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孙子兵法》(也称《孙子》、《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共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势、九地、火攻、用间十三篇。这些内容是从我国春秋战国之交频繁的战争中总结的战略战术经验,它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包含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三百余枚,简长27.4厘米,宽约0.5厘米,总字数超过今本约三分之一,从而为《孙子兵  相似文献   

6.
《国殇》不是祭祀人鬼或人神的祭祀诗,而是一篇现实主义的叙事诗,是为悼念和歌颂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而作的诗歌,是楚辞中的一篇兵学文献,反映了先秦时期的战争状况,对研究先秦时期的战争样式、作战方式、兵种构成、武器贸易、征兵制度以及《孙子兵法》的成书研究,都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是研究古代兵学文化与军事制度不可多得的文献。  相似文献   

7.
现存《孙子兵法》十三篇,分为《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全面地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丰富的战争  相似文献   

8.
孙子《九地篇》中"所爱"的含义是指具有重要影响的战略因素。依据前人的注释,结合具体战例,可以认知孙子"所爱"包含四个属性层面:一是重要的战略区域;二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三是重要的依靠力量;四是重要的精神象征。作战当中,孙子主张主动造成敌方"所爱"丧失,可使敌人遭受致命的精神打击和心理破坏,有利于夺取和控制战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水在《三国演义》中共出现669处,水在古代的军事家手中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三国演义》中,三国将帅们依据当时战场的地理特征和天气状况,创造性地运用了水这一特殊的自然力量,使之成为了无坚不摧的战争武器。他们利用水战取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而水战同火攻一样,形式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水”在《三国演义》中共出现669处,“水”在古代的军事家手中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三国演义》中,“三国”将帅们依据当时战场的地理特征和天气状况,创造性地运用了“水”这一特殊的自然力量,使之成为了无坚不摧的战争武器。他们利用“水战”取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而“水战”同“火攻”一样,形式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1.
孙膑是继孙子后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有兵书《孙膑兵法》传世。《孙子兵法》所反映的战争理论带有明显的战国色彩,孙膑是孙武兵学的宗室传人。同时,孙膑又是一名杰出的战将,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运用兵法的典型战例,在丰富作战经历基础上总结而成的《孙膑兵法》,在战争观问题、战略战术问题、治军建军问题上都对孙子兵法有所继承和发展,孙膑对于孙子兵法的丰富和发展有着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三国时代,《孙子兵法》备受重视。一方面被整理、注解和播扬,曹操的《孙子略解》在兵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被创造性地运用到战场上,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武将和文人皆推崇孙武及其兵法的风气,终于汇聚成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影响,通过三国人韦昭的《国语注》和张子尚的《孙武兵经》,终于确定了《孙子兵法》在中国古代的"兵经"地位。  相似文献   

13.
“慎战”思想是孙子军事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慎重决策和慎重谋划两部分,其宗旨是“安国全军”。围绕着战争决策,孙子提出了限制战争的三个原则,即“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旨在使决策者对战争保持克制和理性,以降低战争发生的频率,其着眼点则在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如果战争成为不可避免的对抗形式,孙子主张对战争进行精心谋划,目的在于尽量减少战争可能造成的损失,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赢得战争的胜利。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战争和作战指导原则,包括全胜原则、速胜原则、因粮于敌原则、避实击虚原则等。  相似文献   

14.
被推崇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在历史的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其中阐述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攻心战略,影响更大,声誉更高,许多国家已把这一战略思想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并在处理国际问题时运用得炉火纯青。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实行“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攻心战略的大前提和大环境已经到来。这个“大前提”,即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尖端武器特别是核武器强大到不能轻易使用的程度;这个“大环境”,即世界各种力量对人类生存与和平的认识深刻到成为制止战争的洪流。“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攻心战略是高明而科学的理论构想,是高于军事战略的完美战略,是抑战、遏战的妙策良方,是制胜对手的理想武器。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主流的今天,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攻心战略这颗人类智慧的璀璨明珠,对于世界乃至世界未来的指导意义尤为重要和直接,给世界发展与人类和平带来的利益更为巨大而明显。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攻心战略,是遏止战争、维护和平、造福人类的最佳方略。  相似文献   

15.
孙子“仁”的思想与战争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梅 《滨州学院学报》2007,23(5):117-120
"仁"的思想是构建孙子军事理论的指导思想之一。孙子虽然较少直接论述"仁",但他阐述的"慎战"思想、"全胜"思想和"战后修功"思想却集中体现了"仁"。孙子"仁"的思想与战争法的基本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研究孙子"仁"的思想,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战争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春秋末期孙子所著兵法十三篇,以《计篇》开头、《用间篇》结尾,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是我国最早的具有系统性、规律性和实用性的兵学经典。探索孙子兵学思想之源,要抓住孙子慎战、爱民、谋略、用间等主要思想,并与《史记》之五帝、夏、殷、周诸本纪及其他有关史料加以分析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7.
《孙子兵法》蕴含的智慧有战术智慧与战略智慧之分,其中战略智慧更值得重视。孙子战略思想中的止战思想是中国古代兵法思想的代表,孙子在其著作中详细并深刻地阐明了止战的形式、方法与目的,对当今的世界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子创作《孙子兵法》时正值春秋后期,可借鉴的文献很少。孙子受当时贵族学《诗》、用《诗》的社会风气及浓厚的《诗》学家庭氛围的熏陶,研习《诗三百》,为形成自己的军事思想而从中汲取精神营养。《诗三百》对孙子军事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影响了孙子"慎战"思想的形成,其战争诗含有孙子"为将"五事"中的"道"将"法"的萌芽,而突出军事威慑力量的描写则启迪了孙子全胜攻心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孙子的慎战思想与中国核战略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旻 《滨州学院学报》2007,23(5):121-124
慎战思想是"兵学圣典"《孙子兵法》的精髓之一,而中国核战略文化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深深浸润着重战、慎战的理想追求。从核武器文化、核政策文化和核观念文化三个层面探讨了中国核战略文化对孙子慎战思想的传承与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