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竞争的“角斗场”上,出奇方能制胜;在铺天盖地的订单中,诚实守信才能使读者情有独钟;在千峰争秀、万舟竞渡的刊林书海中,独辟蹊径方能尽领风骚。考场犹如战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韬略,是决定命运与胜负的关键;考试有如登山,一道道考题有如一处处制高点,...  相似文献   

2.
凡优秀作,皆在“发展等级”中大显身手。何谓“发展”?即在通篇“明白”、“通顺”、“完整”的前提下,平添几处“精彩”之笔。掌握了大方向之后,做到下面几“多”,方能在“发展等级”的领地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画为什么会有空白中国画讲究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不把所有的物体都画上去,不把想说的话全说出来,要给画面留有空白,要给观众留有审美联想的余地,以使“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有此“妙境”方能“通幅皆灵”。画中之白,自有其景在;领悟此景,又会丰富...  相似文献   

4.
区文杰 《语文学习》2022,(12):47-48
<正>“生命在于运动。”流水在运动中保持活力,门轴在运动中避免腐蚀,自行车在运动中保持平衡。运动是生命的状态,个人和国家同样要在运动中前进,方能开启未来。“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运动是生命活力的源头活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世间万物,唯有运动方能保持自身活力,从而不断突破自身,  相似文献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竞争的“角斗场”上,出奇方能制胜;在铺天盖地的订单中,诚实守信才能使读者情有独钟;在千峰争秀、万舟竞渡的刊林书海中,独辟蹊径方能尽领风骚。考场犹如战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韬略,是决定命运与胜负的关键;考试有如登山,一道道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梁漱溟受到了来自执政党方面的严厉批评和大规模的社会批判。对此,梁漱溟以自省力、独立性、平淡心、使命感坦然面对。以自省力去除抵触之心、委屈之情;有独立性方能于风浪中不动摇、不失自我;持平淡心方能随遇而安、顺其自然;怀使命感方能超越“小我”而通达“大我”之境。据此,梁漱溟在挫折面前实现了人生境界的升华,也给我们展示了“最后的儒家”所具有的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7.
蔡建亮 《新疆教育》2012,(20):159-159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学生在学习中如果感到没有疑难,就不会有求知的欲望。读书有所疑,方能有所思;读有所思,方能读有所得。宋代朱喜所说的“读书无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8.
谈起“风水”,人们难免会想到那些身着长袍、手持罗盘的风水大师们,他们凭借着掐指神算便能为人们消灾解难、招财开运。过去只在电影中方能一睹的玄妙风水学,不仅被如今的许多商家富豪用来祝福转运,而且在建筑学科中也被广泛运用起来。就连我们一周五日必处的职场环境,也不可幸免地被“风水”染指。[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一首美妙的乐曲,不仅要有高音、强音,还要有低音、歇拍。歇拍亦即人们常说的“休止符”。同理,课堂教学,要想组成一首动人心弦的交响乐章,仅有阐发义理的讲述、热烈活跃的气氛还不够,还要有无言的“休止”、寂静的氛围。这样虚实相济、张弛开合,方能形成妙趣横生、魅力无穷的课堂艺术世界。老子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老子看来,相对于“有声”和“有形”,“无声”恰是最完美的声音,“无形”方是最完美的形象。李戏鱼在《中国画论·神韵说》中说:“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可见“休止”已不单是一般的时间概念,而是一种技巧,…  相似文献   

10.
相同的内容,两种教法:一是以“教”主“学”,一是以“学”主“教”。两种教法,体现不同的教学理念。前者运用演绎法教学,后者使用的是归纳法教学。两者“入手处”不同,给予学生当然不一样,一是授以鱼,一是授之渔。只有后者这种教学方法,方能使语文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1.
于永香 《班主任》2012,(2):46-47
好胜心理。有些学生喜欢在物质的互相攀比中“争强好胜”,别人有的,自己一定要有;别人没有的,自己也要有,并且一定要强过其他同学,方能有胜利的感觉;一旦被其他同学超过,便寝食难安,挖空心思也要“拔得头筹”。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在质疑中探究,在激辩中求知,方能有效地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很高兴能与陈金华老师一起探讨学术问题——“踮起脚尖”究竟是“赘余”还是“不合逻辑”?  相似文献   

13.
此次习作要求同学们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活动中,把收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最想告诉大家的理清楚,写成一篇习作。这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那么如何写好本次习作呢?首先,“厚积”方能“薄发”。在综合性学习中,你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多方收集资料。方法一:上图书馆或书店查找相关的课外书;方法二:借助电脑上网搜索;方法三:找长辈调查访谈,做好记录。这三种方法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多种配合,但不管用什么方法,材料尽量收集得多一点,因为只有收集多了,才更有选择的余地,唯有“厚积”方能“薄发”。其次,要做好…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方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总结几年教学认识,古诗文作品中弘扬的美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澄怀味象”中“澄怀观道”,或由“感物兴怀”而“神超理得”,一直是视觉艺术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单点布光、三点布光、综合布光等灯光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勾股定律、黄金分割定律以及双曲线定律和对角线原理等方能因常、反常皆合道。由此所造就的视觉艺术造型方能以象为基础,情为中介,理趣为归宿,实现“道一”、“道无量”、“圆融”三境相合相生的意境深层审美结构中道之认同境层。  相似文献   

16.
<正>在高中数学排列组合问题教学中,学生有时会遇到一类有序数组问题.这类题目都有一个华丽的外表迷惑学生,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通过不断转化命题方能抓住问题最本质的内核,使问题冰消获解.一、抽丝剥茧,始见真容有些题目,单从外表来看,学生就已望洋兴叹.但如果我们冷静分析,将所有已知条件进行转化与化归,就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张鹏航 《德育信息》2002,(10):24-25,33
张行简在《熟中琐言&;#183;端品》中云:“为师之道,端品为先。模范不端,则不模不范矣”。陆世仪在《思录辑要》中也说:“人品不端,则自知不足以为师也”。品端身正是教师为师立教的根本标准和应有的重要师表风范,只有“慧中”方能“秀外”,只有“德馨”言行才能透示出真善美。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道”是混成于天地之先的“自在存在”,它影影绰绰,似不能被完全认识,却在天地万物中又无处不在。而“道”最根本的德性便是“不争”,这种不争之德是引导万物向善的根本;“上善”应该是“不争”的,“不争”方能自然而然、长生久视,这是一种自然的、天人合一的美。  相似文献   

19.
A古往今来,大凡可以名为“创造性成果”者,无一不是求同思维、求异思维的结晶,抑或两者“联姻”的产儿。要创造,当求异,须扩散。求异思维,如光源四周发散,若热点八方辐射;由一点扩展出众多设想,从一处探寻到多务途径。思维定势不除,陈规陋习不破,新设想何从涌现,新思路怎么开拓?海阔天空,异想天开,方能才思泉涌,妙方咸集。要创造,应求同,须集中。求同思维,象众辐集于一毂,似万箭射于一的;从无数信息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由众多方案中遴选出最优方案。不作比较,不  相似文献   

20.
“追问”是一门重要的数学教学艺术.适切的追问有助于激发儿童的思维,挠到儿童思维的“最痒处”.在“关联”处追问,能够挠到数学“知识结构”的痒处;在知识“内涵”处追问,能够挠到儿童“认知错误”的瘁处;在“意外”处追问,能够挠到教学“非预设生成”的痒处.数学追问,让儿童的数学思维始终处于深度开发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