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董仲舒的合理性历史解释模式以历史人物的外在表现为切入点,以经验类推为主要方法,其逻辑前提是人类共同的人性结构。董仲舒在具体的合理性历史解释案例中忽略历史人物的个性,强调道德动因的合乎规范性,提供的仅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卢梭试图通过新的社会创制建立道德理想国,期望用道德拯救被社会败坏了人性,卢梭的公意至上的共同体是一个道德理想的承载体,它是社会道德的唯一的合法的制定和执行,他把个人人性的道德塑看作是公间社会的道德权威所带来的人性升华与进步的唯一 方式。卢梭的教育理想与他的道德理想是一致的。道德理想国必然预设人性的完美与至善,自然教育则必须构筑阻断一切已经腐烂的社会影响的墙,承担起塑自然人性的道德使命,为社会塑造出纯洁一致的道德来,自然教育因而是道德与人性的监护,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包含着控制和干预人性的教育暴力。  相似文献   

3.
“经济(关系)决定道德”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道德现象基本规律的揭示,其真正实现是一个具体、复杂的过程。它有特定的实现形式和适用范围,而且实现过程还需要外在条件的参与,即还要以“人性”为中介、以“文化”为背景。对“经济关系决定道德”不能完全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逻辑来理解,否则就会陷入机械的经济决定论。  相似文献   

4.
黄振地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5):51-53,50
西方伦理学的发展总的来说是以对人性的理解为始基的。人性的内在张力构成了西方伦理学发展过程中道德基础之争的根本原因。以西方伦理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内在逻辑为基础,具体地分析人性的构成因素、人性构成因素各部分作为道德基础的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张力关系,或将解开西方伦理学视域下道德基础之争的谜团。  相似文献   

5.
董仲舒的合理性历史解释模式以历史人物的外在表现为切入点 ,以经验类推为主要方法 ,其逻辑前提是人类共同的人性结构。董仲舒在具体的合理性历史解释案例中忽略历史人物的个性 ,强调道德动因的合乎规范性 ,提供的仅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从人性的角度看,道德根源于作为理性动物和社会动物的人的内在需要体系协调统一与全面实现的必然要求。纯粹道德是抽去了各种个体差异的“普遍人”概念的基础上得出的。它是道德普遍性的依据,也是衡量各种社会道德合理性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7.
道德不仅是社会调控的特殊方式,而且还是个人自我完善与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只有在充分发挥道德对个体自我完善与发展作用的前提下,把道德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内在地统一起来,才能为道德接受找到可靠的人性基础和自觉的道德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8.
从人性的视角看,次道德行为的存在有着复杂的人性善恶根基,具体形成于人性中理性与非理性因素之间的角力过程。人性中的理性因素塑造于人的社会化过程,构成人性向善的主要根据。为此,在人性的社会化塑型中,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各个层面的教育以及社会施加的恰当法律强制,有助于妥善地处理社会中的次道德现象。  相似文献   

9.
论道德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中是否存在真理,这关系到伦理学能否成为科学。道德相对主义夸大事实与价值的区别,否认道德真理的存在。道德绝对主义将事实与价值完全混同,认为存在永恒不变的道德真理。道德真理是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必然和人性完善的客观要求的道德,它具有客观性和合理性,同时,它又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道德是促进人际合作、维系社会存在的历史进化的产物,是一种历史的和发展着的化。目前,道德沦丧正席卷着全球,也严重危害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道德沦丧在我国既有和国外相同的一般原因,也受社会巨大变迁所带来的特定因素的影响。由此,论依据符合时代需要和人性需要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初步阐述了建设我国新道德的重心,提出建设新道德的对策,期望借此使新道德承担起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实现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于公德和私德的定义,在我国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议,各执一词,莫衷一是。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从道德的现实意义来看,无论对公,还是对私,道德都应该有一致的善恶评价。对公德和私德的划分不仅意义不大,而且会产生出诸多弊病。我们认为,只有淡化对公德与私德的划分,才能促进伦理学的发展和全民和谐社会的共建。  相似文献   

12.
本从本质上对道德信念这个概念的含义进行了具体的剖析,指出了道德信念的作用主要在它是道德动机的最高形态,它能够把学生的道德需要、道德意志、道德意识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希望广大德育工作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创造一切条件,让广大学生广泛参加道德实践活动,让他们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在道德实践中转化为坚定而又正确的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学校中现实存在着讲坛道德、生活道德和论坛道德三种道德形态,这三种道德形态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关系,对它们的关注是我们搞好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作为职业道德的师德,在性质上属于公德,是师德的底线。作为教师道德的师德,超越了公德和私德的区分,凸显了师德的主体性与崇高性,但却存在着将师德抽象化和僭越教师私人生活领域的倾向。从教师专业道德的角度理解,师德是一个有着特殊主体性要求的公德范畴,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并应具备的自觉的内在的品质,是教师人格的体现。如何实现主体的善良品德,需要从其产生的伦理生活出发,完善其所依赖的具体的伦理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5.
教学的道德性可以看做是教学的一种特殊价值特性和一项特殊的价值诉求,它与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审美性、人文性等一起,共同构成了现代教学的基本价值诉求,并且与它们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在现代伦理学与现代教学双重视域下研究教学优良道德问题势在必行。教学优良道德考察的是教学活动本身所蕴涵与应追求的道德理想与伦理使命问题,只有对教学活动的道德终极目标认识正确,教学行为价值符合教学道德终极目标,并且制定的教学道德规范、优良,才是真正的教学优良道德。教学优良道德概念的提出,在实践层面,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道德理想与目标;在理论层面,有利于教学道德问题研究的继续深化。教学优良道德的制定、确证及其实现,将成为新时期教学道德研究不可推卸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论自省     
自省具有双重源头:道德感情——或道德志向——和道德智慧。因此,一个人要做到经常且深刻的自省,一方面,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智慧,树立诸如"美德乃是每个人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的道德信念;另一方面,必须扩充和强大"做一个有美德的人"的道德欲望、道德感情和道德志向,立志做一个君子、仁人乃至圣人。  相似文献   

17.
官员的角色道德研究是一个有别于官员职业道德研究的理论视角。官员是一个角色丛,包括了公民、职业和领导三重基本角色,所以,官员的角色道德不只是对其作为一个职业的规范,而是三重角色规范的综合体,它反映了社会对官员的综合道德评价。官员作为一个公民,其社会期望不只是要遵守公民的道德规范.而是强调官员应站在一个普通公民的立场上,为公众谋利益;官员作为职业,其社会期望不是正当地追求私利,而是坚持公职意识,树立以奉献为核心的职业角色道德;官员作为领导,其社会期望不是做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而是做一个社会的道德典范,最主要的是要公正地分配和管理社会资源。总之,一个有别于职业道德的理论视角,对官德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德育的效果、效益和效率共同构成了高校德育有效性的基本内涵。现实社会的基本特征、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自身因素对高校德育的有效性有着制约和影响。德育目标的科学建构、德育内容的更新整合、德育机制的健全创新以及德育队伍的素质优化这四个方面是提升高校德育的有效性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不断增多、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类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语言翻译作为信息传播和交往的主要方式,在道德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职业离不开道德的引导,翻译工作者和翻译中介的行为都应有道德制约,以防译作的粗制滥造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同样,翻译中的言语道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道德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翻译同其他行业一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要求,也应遵循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20.
《帝王略论》是虞世南对唐以前君主言行的简要评论,但其评语中含有丰富的君德思想。圣德、仁德、霸德三德之间既有境界高低的不同,又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君德思想。君德不仅是君主个人的行为,它也关系民与臣。修德更有其重要性,但君德理论缺乏权力的制约,终究不能塑造完善的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