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一首情调悲壮的词作,引领学生在反复的吟咏中体会"壮"词的内涵;通过词中画面,感受作者抗敌报国的爱国心;通过昔与今、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感受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相似文献   

2.
毛晋在《稼轩词跋》中评价辛词说“词家争斗秾纤,而稼轩率多抗时感事之作,磊落英多,绝不做妮子态.”是说词家多是浓艳、瑰丽、典雅或纤巧、细腻、清丽之作.词中多写歌酒宴饮,男女欢爱,相思离别之事.而稼轩词冲破了“艳科”的藩篱,扩大了词境,提高了词格,词中多感时伤世,怀报国之情,而绝无无病呻吟,娇柔造做,故做扭怩之态.毛晋正确地评价了辛词主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但并不是全部、辛词中也有妩媚、清丽的风格,但只是一小部分,辛词主要的风格是悲壮沉郁、自然宏肆.  相似文献   

3.
韩元吉是南宋政坛与文坛大家,与辛弃疾同为爱国人士.淳熙九年至淳熙十四年,辛弃疾因谗言被罢官免职,隐居于江西上饶,所居之处与韩元吉相邻,两人成为忘年交.在此期间,他们相知相惜,频繁唱和,往来词作有十余首之多.正是由于韩元吉赠词中对辛弃疾处境的深刻理解以及勉励期待,使辛弃疾在和词中将一腔不平之气及报国之情倾泄而出;两人志同道合的友情也成为词坛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4.
情为词心之源、词章之核,情既是词创作的内驱力,又是词表现的内容之一。一代词人李清照的词情可谓真挚而厚雅,是一种由衷的生命感发之情,也正是缘于此,李清照虽然在词中"肆意落笔","浅俗之语"随处可见,但其词章读起来却不俗,反而达到了一种浑成清雅的艺术境界。从李清照及其他词人的创作中可以看出,词情的雅化实际是词章雅化的主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是在变法“大气候”未能形成条件下进行的。变法“大气候”未能形成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而维新派过激主义的宣传、作法破坏了初步形成的变法“小气候是戊戌变法失败重要的和直接的原因。维新派是怀着一腔报国之情、爱国之志走上历史舞台的,但由于没有报国之术,结果不但未能把变法事业进行到底,反而使其迅速失败了。  相似文献   

6.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被誉为“词中之龙”,因曾是战场上的英雄,他一生不失军人本色,忠君报国的志向和报国无路的苦闷,注定其悲情一世。这位悲情英雄情寄笔端,给后人留下了一首首意境广博、豪放深沉、蕴藉含蓄、刚而蕴韧性、婉而益显豪情的词章。本文试图从辛稼轩生平事迹探究其词作风格及特点,力图还原一个既豪迈狂放、又侠骨柔情——伟丈夫与儿女情集于一身的辛弃疾形象。  相似文献   

7.
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进行了总结,对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和学习热情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陆游作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以其显著的成就而独树一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位。《书愤》之"愤",愤中含悲,愤中含忧,愤中含着陆游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词与辛弃疾词,既判然有别又有相通之处。就主导风格言之,李词婉约而辛词豪放,分别代表了婉约词与豪放词之最高成就。李清照词长于自我抒情,善于以女性特有的笔致写细腻之情,其美学风范委婉含蓄、深情绵邈。辛弃疾词则气象宏阔,大开大合,写报国壮志,情怀激烈,意象雄奇飞动,语言雄健刚劲,构成豪放雄阔之艺术风格。然而相同的时代背景,一样的爱国情怀,一样的屡遭挫折、悲凉堪叹的坎坷经历,以及同样不甘流俗、追求自我价值的超卓心志,连同尊重女性、礼赞男女爱情的相同立场,使李词与辛词又表现出很多相通之处,即李清照也有《渔家傲》那样“绝似苏辛词派”、令人称叹的豪放词作;辛弃疾也创作出了不少注明“效花间体”、“效李易安体”、“效朱希真体”等传唱久远的婉约词作。  相似文献   

10.
音乐能震撼人们的心灵,激起学生的共鸣。音乐教学应将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其中,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是北宋杰出的女词人,诗、文、词三绝。在她寥寥传世散文中,有三篇独为打马博戏而著,字里行间倾注对打马博戏的衷喜之情。晚年的清照身际离乱,孤苦无依,她借助打马博戏来打发无聊寂寞时光,寻找生活乐趣。但这位老人并没有因博戏而玩物丧志,她的视野始终敏锐地关注着现实,打马博戏中寄寓着她的拳拳爱国心和浓浓报国情。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大多数学生所注重的仅仅是文章中词句的表层含义或语法结构的运用,很少能从文章中个人的情与思方面去领悟其深刻的内涵。而在不同的文章中人的离别之情、伤感之情、孤独之情、欢愉之情常常通过一定的情感词体现出来,正是这些情感词的运用,使我们能聆听到作者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仅从写意抒情角度分四个问题论述巴金先生长篇小说《家》排比句式的修辞艺术。一联句结词,抒悲愤之情。二联句结词,抒憎恶之情。三联句结词,抒赞美之情。四联句结词,抒复杂之情。  相似文献   

14.
“金利来,男人的世界”。比这句广告词更动人的,是“金利来之父”的赤子之心,报国之情。  相似文献   

15.
寻“情”     
奔腾的长河,壮美的山川,孕育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更孕育了几千年绵延不绝的亲情、友情、爱情……为了追寻五千年的情怀,我翻开这历史的长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腔报国的热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视死如归的报国之情;“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对国家无比的赤诚。从这里,我找到的,是誓死卫国的赤胆忠心,是中华儿女饱满的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16.
怎样才能使学生情系祖国,热爱祖国,从小树立报国之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使‘祖国’这个词能够让儿童一听到就激动得心跳,那么就必须用美的种子来悉心耕耘儿童意识的土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为班主任,充分利用班队会这一有利阵地,有步骤、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词的出现为唐宋词人表达最真切的情感意绪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载体。词人在词中表达了自己对世界、对人、对事的不同的情感体验,总括的说就是闲情和愁情。不论在表达男女之情、仕途失意之情、君国之情及恋物之情等情感类型时,都表现出了词人极大的个人深切体验,都离不开一个"情"字。  相似文献   

18.
《破阵子》是辛弃疾的一首壮词 ,颇能代表本人悲壮的词风及报国不能的情怀。这首词生动地展示了辛弃疾本人充满理想而又屡遭阻厄的一生经历  相似文献   

19.
词至南宋,发生诸多嬗变而异于北宋,政治因素是其重要原因,涉及词之题材风格、功能、言情方式、情景关系、词体观念发展诸方面。题材方面,不同词人身经乱离之后,或浅吟低唱,抒悲苦之情;或大声疾呼,以期挽救时局。功能方面,不论言志还是叙写个人行藏,均与政治相关。言情方式方面,比兴寄托之大量使用,情景关系方面之因情叙景,以及出于言志需要而产生词体观念之发展,皆与政治影响有直接或间接之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外留学人员离国愈远,爱国之情愈深,他们的爱国之情,一旦化为报国之举,就会变成振兴中华的巨大力量。在江泽民同志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的要求号召下,国内各有关方面就鼓励留学人员为祖国服务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从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