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全词的赏析,让读者充分感受词人辛弃疾心情苦闷和伤心,但他却能保持永不妥协的生命态度与高昂的英雄气节。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我国南宋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作者辛弃疾的自身经历,从丰富的现实内容和高超的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评论了辛弃疾的著名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使读者对辛弃疾豪放派词作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我们对辛词的鉴赏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耿文超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0,(6):75-77
师:作家梁衡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不平凡的经历也成就了辛弃疾独特的词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去领略他词作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赏析词中的借景抒情和用典抒情,探究作者情感和作品意蕴。
2.诵读感悟辛词的豪放风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设计意图]为使语文教学更有效,平时教学中我们应有这样的意识:巧妙设计活动.不留痕迹地将鉴赏能力和高考考点的能力训练落实到位,为此,设计依据词句内容想象并进行片段写作训练,由个别到类别进而归纳诗词用典的特征等等.另外.诗歌教学要善于抓住关键词,简化、优化课堂教学,本词的登临意英雄泪便是肯綮之处,了解其内涵,词的内容乃至作者思想感情、作品风格特征便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6.
导入:ppt展示《世说新语》桓公种柳的故事,庾信《枯木赋》。师:年轻时种下一颗树,很多年以后,旧地重游,树已亭亭如盖,人却垂垂老矣,只能感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这伤流年易逝,年华虚掷的悲怀数千年来起伏在无数志士仁人心头。“情动于心,发乎于声”就有了美好的诗词歌赋。今天,我们一起赏读一酋意蕴丰富情感浓郁的词, 相似文献
7.
8.
罗钱军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7):25-28
语篇指向即语篇主题,为语篇的主要基本思想。在生成任何一个语篇时,说话人总是从语篇主题出发构思全文,运用各种手段,力求语篇的指向被读者(或听者)所理解。本文运用语言学中语篇分析的有关理论,对辛弃疾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语篇指向性分析,探讨正确的理解方法。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被选入人教社高中课标本《语》必修4。
辛弃疾这首词的写作时间,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厘定于淳熙元年(1174年),理由是:词作“充满牢骚愤激之气,且有‘树犹如此’语,疑非首次官建康时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1.
12.
刘杰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9,(5):50-51
在词学界,苏轼和辛弃疾是公认的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许多豪放词作往往流露出和婉之音,呈现出刚柔相济的风格特点。综观全貌,苏、辛词从所写题材、所抒情感、所绘意境方面都对婉约手法有所继承和融合。 相似文献
13.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髫。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休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继承和发展了苏武开创的豪放词风,把豪放词风移植到爱国主义沃土之上,使豪放词得到了很大发展。辛弃疾词中那漾溢着的豪气,那“大气包举”的品格,把调的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贯穿于辛弃疾词的基本思想是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坚强信念.反映收复失地的意志,揭示抗金志士壮志难酬、请缨无路的深沉的悲愤,揭露与控诉南来统治集团投降误国之卑劣行径是辛弃疾词的思想情感主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就是辛弃疾用豪气饱蘸泪水铸就的不朽词章,这词章是伟大战士奏响的时代的号角,跳动着抗金英雄独特的经历,独特的思想,以及… 相似文献
15.
辛异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词是一首历久传诵的名作,也是辛词中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词云: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怨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关于这首词的作年,至今众说纷纭,各持一端。由于作年确定不下来,故对词意多有曲解或空架之处。可见确定该词的作年,关系重大。本文拟对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的作年进行新的辨证,同时兼及《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及《会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二词的作年。 相似文献
16.
在两宋词史上,辛弃疾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也很高,就内容、境界表现方法而言辛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辛词中思想内容最能体现其人格操守的当属爱国词,具有“干青云而直上”的豪气,“辛稼轩当弱宋末造,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于词”(黄梨庄《词苑丛论》引),这首《水龙呤·登建康赏心亭》正深切地反映了他的那种抑郁愤懑之情。这首词的空量很大,抒发的感情涉及很广,有济世救民之志,有游子故国之思,有知音难求之哀,有壮志难酬之痛,有英雄白发之悲,更有九死不悔之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提倡多层次、多角度地解读文本,不同视角的文本解读拓宽了语文教师的视野,为语文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然而,很多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教师根据自身经验随意化、主观化解读文本的倾向,给实际的语文教学带来更大的问题。问题是,在“课堂教学”这一特殊语境中的文本解读是否应该有其限度?如果有,这一限度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相似文献
19.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相似文献
20.
杨锦辉 《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7-44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英雄词人辛弃疾早期词的代表作之一。从微观层面看,词作中的文人"悲秋"意象群、游子"怀乡"意象群和英雄"失志"意象群,渲染出一种抑郁、沉凝的悲凉意境。这三个意象群,与桓温、张翰、许汜三个历史人物的典故相互交织,营构出辛弃疾内心世界中三个维度的两难处境与矛盾心态。从宏观层面看,我们把这首词放在辛弃疾任职建康期间词作的整体架构中,则更容易理解词中所显露的矛盾心境。这种矛盾心境,是辛弃疾任职建康期间的现实处境和心态的真实反映,也是其英雄之词的基本格调和主旋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