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性阳 《出版参考》2015,(15):54-55
"全国出版吃教育."这是业内人士对整个出版界的一个囫囵评价,虽略有夸张,但亦有其道理.一般而言,教育编辑部是一个出版单位收入与利润的主要来源,肩负着让整个出版单位员工吃上饭、吃好饭的责任.但是,从事教育出版的编辑,在编辑领域却是一个特殊而另类的群体.因为教育出版受制于教育政策和销售渠道,个体编辑在整个出版流程中的作用被大大弱化,有些编辑则直接沦为案头的编辑加工匠,工作无外乎约稿、看稿、发稿,而选题策划、营销推广等与市场有关的元素都无需过问.因为这种工作属性,教育编辑被以偏概全、一视同仁地认为背离了编辑职业的工作核心,便成了不会创新、只会加工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
打造一支高质量的编辑人才队伍是教育出版行业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随着5G时代的来临,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面对科技赋能新业态下教学模式和教学场景的变革,教育出版编辑需要转变出版理念,创新出版形式,把握教育出版发展趋势,运用新媒体和大数据思维,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成长为符合教育出版新业态要求的全媒型编辑...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版协教育图书研究会编辑、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教育出版社文选《教育出版理论与实践》一书己于近期出版。该书面向工作在教育出版战线的广大编辑、出版、发行、财务等部门的管理人员,收集了教育图书研究会第三次学术报告会评选出的58篇论文,字数约38万。 本书所收集的论文,是从全国教育出版社报送的105篇论文中评选出来的。这些论文不但在数量上较比过去历届多,并且在质量上也高于过去几届。入选的论文既有探讨教育出版社出书方针、战略,优化选题  相似文献   

4.
质量是音像出版物的生命,音像编辑质量意识淡薄,所制作的出版物就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这一点早已成为音像出版界同仁们的共识。我们应该探讨的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强化教育音像编辑的质量意识。笔者认为,教育音像编辑的质量意识可以在高标准的编辑工作实践中得到培养和加强。这里说的编辑工作实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在选题策划上高屋建瓴选题策划是教育音像出版工作的第一道工序。责任编辑只有搞好选题策划,以后的工作才有意义。因此,确定选题,并不断优化选题,成为音像编辑的第一课题,这也是教育音像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5.
编辑资源,是出版社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关键竞争力.编辑是创造内容的核心力量,我们要坚守内容主义的出版观,就应当坚守自己的内容品位,精忠于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尤其是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 教育与出版应该是“教育+互联网”,而非“互联网+教育”,或者说主要是“内容+互联网”.教育出版市场受众的反应会影响我们编辑的思维、选择和价值取向,甚至影响我们书稿的修订或者重新再编写一本书,但在这本书的编辑出版时,仍然是“内容+互联网”.  相似文献   

6.
一流程编辑是当下各类媒体里的一个重要职位。2006年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时尚:幕后的策动》,可能是最早在国内公开出版物上提到流程编辑的书。作者瘦马是时尚传媒集团出版副总裁。瘦马在书中写道:流程编辑的重要性也直接引发了部分时尚杂志高层变动中的小插曲。2003年,一刊物的主编辞职,她同时带走了  相似文献   

7.
彭宁 《出版广角》2015,(12):34-36
在知识经济时代,数字化出版颠覆了传统的编辑出版理念,其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相对于大众出版、专业出版而言,在教育出版的编辑工作中存在着应对数字化出版变革的危机意识不足、有守成思想,以及数字化编辑人才匮乏的问题.进行数字化编辑出版工作的思维转型,增强教育政策把握能力,提高教育信息搜集、整理及综合处理能力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正责任编辑是指在出版单位为保证出版物的质量符合出版要求,专门负责对拟出版的作品内容进行全面审核和加工整理,并在出版物上署名的编辑人员。我国是教育大国,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教育图书市场,相应而生的是庞大的教育和教辅图书编辑队伍,而教辅图书责任编辑作为其中一员,是不可或缺的,唯有明确其职责所在,才能保证教辅图书的质量和教辅图书市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概括了2013年编辑出版学研究中十大代表性观点:编辑学理论具有实用价值、网络时代应重视编辑出版学教育、编辑是出版的灵魂、细分图书质量等级、读者学研究重启、编辑角色转型、创新编辑职后教育方式、不能忘记出版工作的教育属性、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基本规律、文化自觉时代的编辑执行力。  相似文献   

10.
编辑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史与出版史当前,由于学术界对编辑概念理解不一致,因此,反映在编辑史研究中,便是在对象和范围问题上出现混乱,主要是把书籍史特别是把编纂史、校雠史与编辑史混为一谈。从历史上看,编辑是随着出版业的兴起而逐渐产生的。编辑与出版的关系,从古至今,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密切。有出版才有编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教育的世纪。教育与教学密切相关,教学离不开教材,从这个意义上,教材建设是教育中的一项基础性建设,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毫无疑问,编作为教材建设的参与者、编校人和最终的出版责任人,实际上决定了所出版教材的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身为教材编辑是何等骄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出版与教育、文学之间有着较强的共振关系.维新思潮促进中小学教科书编辑制度的确立及现代化;五四思潮对于新文学出版业而言,是一种必要的发生装置.以北新书局为代表的一批新文学出版机构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出版企业编辑制度的现代化与社会的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强烈的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出版中,教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要想做好教育出版,必须懂教材,了解教材的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人文性,适切性、灵活性等.提高教材编辑的综合素质是做好教材的前提和保障,教材编辑除了具有其他图书编辑应有的能力外,还要做一个有思想的学者型编辑,具有科学与人文精神,形成综合学科视野,能胜任教育培训工作,具备多个环节的沟通能力.在数字出版趋势下,教材编辑还要懂得利用新技术、新媒体.  相似文献   

14.
编辑在教材出版中的主导作用,是编辑主体意识在出版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教材出版全过程的策划和对教材出版各工作程序的组织与协调。本文就《普通高等学校二、三年制体育教育专业教材》(以下简称《高师体专教材》)的出版,从  相似文献   

15.
培养与提升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能力,是出版专业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出版专业教师的重要使命,也是出版专业学生塑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将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类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已成为国内出版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普遍选择.不过,当下我国出版专业教育中这类课程的教学,往往是在如下“困境”中实施的:媒介融合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课堂教育的情境、脱离出版现场的教师、缺乏出版实践经验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毛锐 《采.写.编》2023,(7):144-146
融合出版以传播快、信息量大、内容个性化等特点,为教与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教辅编辑是教育、出版和技术有机融合的实现者。由于出版思路与方式的局限,传统教辅编辑在融合出版中存在诸多问题,其能力提升迫在眉睫。教辅编辑要树立融合意识,并将其主动应用于选题策划等出版的各个环节,以实现教辅出版物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出版工作中,编辑始终处在举足轻重的位置上.因此编辑的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和营销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出版社的市场竞争力.本文重点讲述编辑的成本意识. 编辑的成本意识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重要的是如何能够贯穿编辑工作的始终,在图书出版每一个具体的环节中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精打细算,算出编辑在出版环节的生意经.  相似文献   

18.
编辑创新与编辑学的学科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出版创新,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内容创新。出版的内容创新怎么做?说到底就是编辑创新。因为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创新当然也是出版创新的中心环节。如果编辑创新这一环节被忽略了,那么,内容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出版物的内容是经由编辑选择和加工呈现的。如果编辑在内容上不能创新,其他环节即使有创新,效果也会大受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驾驭”文字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著名语言学家、编辑家陈原先生根据他在一次全国编辑讲习班上的报告改写而成。作者对编辑提出种种要求,希望编辑驾驭文字的艺术,成为语言艺术家,甚至是语言文字运用自如的巨匠。言深意长。本文收入上海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陈原著《语言和人》一书的第10章。十分感谢上海教育出版社和作者,热情同意发表本文,以飨本刊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0.
一日本出版教育的实施方式,大体上有三种类型:一是大学的出版教育,二是各种专科学校的出版职业技术教育,三是由社会团体举办的出版技术短期培训教育。日本的大学,国立、公立、私立的,共905所,有学生200万人。据了解,有23所大学开设了33门出版方面的课程。其中有“出版论”、“出版文化论”、“出版编辑论”、“出版技术论”、“出版流通论”、“杂志论”、“出版史”,也有“编辑技术”、“校对技术”等课,一般是每周一次,每期半年或一年。这些课程多是基础知识教育性质的,是把出版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者作为大众传播工具之一进行探讨的,当然也包含着就业指导性质。在日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