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世纪初,俄苏文学大量涌入中国,其中契诃夫戏剧对中国话剧产生了重要影响。曹禺、夏衍作为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在艺术手法上都曾经借鉴过契诃夫。因此通过曹禺和夏衍这两大领军人物契诃夫的创作势必会影响到整个中国现代的现实主义戏剧。本文主要以曹禺为例,谈契诃夫在哪些方面影响了曹禺戏剧的现实主义创作,进而影响到中国现代的现实主义戏剧创作。  相似文献   

2.
奥尼尔的象征艺术受到契诃夫很大的影响,但其本人过去对此讳莫如深,众多奥尼尔研究者们也不愿意详论他与契诃夫的关系。本文则以此关系问题,从现实主义的象征、面具的使用、人物性格、"停顿"的使用等几个角度,深入考察契诃夫象征艺术对奥尼尔戏剧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套中人》是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传统观点认为这是一篇现实主义的作品。这里有别于这一观点,认为《套中人》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完美结合。在这篇小说中,契诃夫大量运用了象征、暗示、隐喻、对比等手法来暗示小说的主题及事件的发展,并赋予鲜明的社会内容和深刻的现实意义。中还对契诃夫的象征与象征主义流派的象征加以区别,认为契诃夫的象征是一种健康的象征,一种健康的美,这种美唤起人们心中光明向上的情感,饱含着真和善的品质和力量。  相似文献   

4.
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契诃夫在小说创作中善于运用讽刺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高中课《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突出了其“怿”,通过这人的奇谈怪行,对其进行讽刺与嘲弄,暴露了他的保守与反动。  相似文献   

5.
莫泊桑和契诃夫同是十九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然而,他们的创作道路、创作思想、艺术风格、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手法却大同小异。这就值得我们探索。本文就围绕上述问题作了比较、分析,以说明作家成长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6.
王统照不同时期的创作都受到了外国文学的影响。1926年回归故里以前,主要受叶芝和泰戈尔的影响,强调爱与美,运用象征手法;1926年到抗战爆发前,受俄苏文学影响,创作了《山雨》等现实主义名篇;抗战时期,除了较早的诗歌,都在充分吸收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基础上运用象征手法,在客观写实中杂进了主观的抒情和朦胧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一谈到短篇小说时,马上就会想到俄国的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这两位短篇小说巨匠,以他们各自的独特风格和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给他们自己民族的短篇小说创作乃至世界短篇小说创作和发展带来如此广泛而深刻影响。但是,当代美国的短篇小说的发展是那样繁荣,那样生气勃勃,无论从哪方面说——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以契诃夫传统为特色的俄国和以莫泊桑传统驰名的法国。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甚至说:“……不止一次,美国短篇小说深刻地影响了别的国家短篇小说的写作实践”。 美国当代的短篇小说家之多,举世瞩目,而在这众多的作家中,美国批评界却把有一位作家称为“美国的契诃夫”。这个作家就是约翰·契佛(John Cheever 1912—1982)。  相似文献   

8.
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他的创作尤以短篇小说而著称。在他创作的400多篇小说中,写儿童的小说尽管只占他创作的一小部分,但是从中可以体现出契诃夫的现实主义风格。在作者的笔下,儿童小说常常闪耀着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对人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对儿童心理的深刻  相似文献   

9.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课文编者在注①中说:“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有删节。”删节后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有两个优点: (一) 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形象显得更集中、鲜明、突出,有利于了解俄国的旧制度是造成套中人的根源。 (二) 有利于了解契诃夫塑造套中人所使用的讽刺手法。近来,笔者将删节后的课文,同原文对照并研究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家的创作意图后,认为删节后  相似文献   

10.
《榆树下的欲望》是尤金·奥尼尔在创作中取得的重要现实主义成就。这部戏剧建立了奥尼尔天才剧作家的地位,是他创作初期的顶峰。在这部悲剧中象征手法得到了极佳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黄建新的电影是艺术理想阐释和关注社会现实结合较好的典型 ,黄建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电影现实与电影理想相互关系的一种表征。注重现实性的理性思考 ,注重平民化的文化阐释 ,艺术上注重人物心理剖析、意外的关节点构思、淡化艺术技巧等 ,使黄建新电影不同凡响。融合传统 ,面向现实社会 ,挖掘俗人俗事中的微言大义 ,艺术技巧经历了自外在张扬而内在收敛的稳步成熟过程 ,使黄建新电影明显走向谐和、平和、调和的创作圆熟状态  相似文献   

12.
象形在中国先秦史尤其是中国刑法史研究中是一个重要而有争议的问题。本文用民族学、考古学等材料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中国与外国相对照地论述象刑就是以“画衣冠异章服”为形式,以“耻辱其形象”为目的,以不戕害罪人肢体为特点的一种象征性惩罚,象刑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3.
济慈批评中,长久以来存在着唯美论和唯政治论的拉锯,其中又有一个基本恒定的共识:济慈的政治退避论或对抗论。对济慈诗歌和书信的系统性研读发现,他的诗歌创作是人文关怀与美学追求从分离、冲突走向交融的过程。前期诗作激情讴歌民主和自由、抒发对英雄时代的怀念,并在自然和诗歌中寻找庇护,美学追求与社会现实各自为阵;中期作品着力营造神话和梦幻世界,同时激烈批判现实社会,美学追求与现实社会短兵相接;后期作品从美学的高度接纳人世间的疾苦,现实社会与神话梦幻浑然一体,孕育了人文关怀与美学追求的交融。对诗歌艺术和美学的执著追求是济慈诗歌的表征,深厚的社会政治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是其诗歌的底蕴。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试图通过在纪实材料中融合自我指涉的手法去书写历史,因此在传记文学中历史范畴和文学范畴之间的界线消退。巴尔加斯·略萨的“写实性”早已万众瞩目,他在后期创作中频繁涉及传记题材,将历史元素、个人传记和虚构成分于其中交融一体。传记性小说和小说型传记手法是对现实主义文本的结构创新。  相似文献   

15.
以知识分子情怀这一视角为切入点来梳理、分析杜亚泉的科学传播实践,会发现映照其中的杜亚泉思想上的救国思路:为国家谋文化上之建设,为国民普及通俗之科学,为民族引进先进之思想,完成对内忧外患的国家的救赎,以期实现国民的素质提高、国家的日渐强大、民族的生生不息。从杜亚泉的知识分子情怀来反观当今知识分子的信念与理想,并从他的科技救国思路来思考当下的科学与和谐发展,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库尔贝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画派的领袖,《采石工》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一个场景,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是他形成现实主义风格的关键性作品。作品的主题与形式,开启了现实主义画派的先导,确立了历史地位,由此库尔贝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7.
卢卡奇对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突出贡献,体现于他在现实主义文艺理论阈内对"总体"与"反映"两个概念的论述,"总体"是其理论的思想内核,"反映"是其现实主义的理性法则,他所理解的"总体"和"反映"又都源自于他的艺术的人道主义。这两个概念体现了卢卡奇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特色,也是正确理解他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余华20世纪90年代小说表现了对人的日常生活境遇以及人生苦难的关怀,体现了存在主义的审美表征。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以及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存在主义接受的简单性,以余华为代表的"新写实"主义小说无法体现纯粹意义上的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求实精神”是邓小平解决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根本态度。他的一系列被实践所证明的科学决策,无不得益于其对待战略问题的求实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