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知从何时起,虎这种大型猫科动物“闯”入我们的生活——殷墟甲骨文中的“虎”,颇有几分形神兼备;东汉《说文解字》称之“山兽之君”,即“兽中王”。早期典籍也不乏涉“虎”词汇。虽说龙、虎、凤凰、麒麟均被我们尊崇,却只有“虎”存在得真真切切,看得见摸得着又仿佛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2.
王吴军 《知识窗》2011,(9):60-60
在古代,“哥”的意思不仅仅是指兄长。《旧唐书·王琚传》中记载道:“(唐)玄宗泣日:‘四哥仁孝,同气惟有太平。”’这里唐玄宗的“四哥”是唐睿宗,他足唐玄宗的老爸,而唐玄宗却称他为“四哥”,可见,在当时父亲是可以称“哥”的。还有,在记载唐玄宗的儿子李琰的《棣王琰传》中写道:“(李琰说)惟三哥辨其无罪。”这里李琰所说的“三哥”,是他的老爸唐玄宗,这是以“哥”来称呼其父。古代学者顾宁人认为,君父之尊,而呼之为“哥”,名之不正,言之不顺,莫甚于此。  相似文献   

3.
相传,宋代有一位画家刚画一只虎头,就有人请他画马,他在虎头后面画了匹马的身子,别人问他是马还是虎?画家称马虎。后来画家的两个儿子受《马虎图》的影响,去野外狩猎,遇见虎和马,把虎当马,马当虎,结果双双死于马蹄下,虎口中。从此,人们便把办事不认真、粗心大意的人称为“马虎先生”。  相似文献   

4.
孙子情报理论补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四知”——知彼知己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孙子“知彼知己论”之“知”的内容,除“五事”、“七计”、“知胜有五”外,《地形篇》中提出的“四知”,是战场全局指导必知的内容。 《地形篇》指出: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  相似文献   

5.
以叙事与问难相结合的对话结构是《公羊传》、《庄子》、《天问》三部典籍的共同特征。具体而言,三者的对话性质各不相同:《公羊传》疑问式问答中引申《春秋》之微言大义;《庄子》在“寓言”的特殊语境下表达“言外之意”;而《天问》则是诘问的语式和借咏叹抒情的有机结合。不同的“对话”结构使三著显示出迥异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6.
牛年将去,虎年即来,《情报杂志》在牛年耕耘取得了收获,继北京权威单位公布的全国情报学核心期刊《情报杂志》榜上有名之后,南京大学公布的“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核心期刊目录》,《情报杂志》也榜上有名。千百封感人的来信都证明,《情报杂志》更受读者和作者欢迎了。 为此,感谢读者,感谢作者,感谢支持我们的所有朋友。 信息是情报的基础,情报是信息的精华。万事之成,如无信息和情报先行,是绝然不可思议的。在市场经济和世界竞争中,尤显得信息工作和情报研究的重要。打比方说,我们的整个事业伟如大山,壮似森林,而信息工作和情报实践,便是崴山、杜林之虎。山无虎不威,虎无山不震。山林之虎更显得镇心。信息工作这只虎是须臾不能瘦弱的。  相似文献   

7.
何谓“夜明珠”?指传说中夜间能熠熠放光的宝珠。又名“隋侯珠”、“灵蛇珠”、“明月珠”、“夜光珠”等等。“夜明珠”,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战国策》·《楚》记载:“(楚王)乃遣使献鸡骇之犀、夜光璧于秦王。”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八八《西域传·大秦》记载:“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西汉东方朔著《神异经·西北荒注》记载:“西北荒中,有二金阙,高百丈……上有明月珠,径三丈,光照千里。”晋王嘉著《拾遗记》二《夏禹》记载:“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至一空岩,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禹乃负火而进,有兽状如豕衔夜明之珠,其…  相似文献   

8.
玉兔出月宫     
<正>生肖轮回,虎去兔来。不同于虎的威猛、霸气和肃杀,出现在中国文化中的兔则是一种温驯、灵动和阴柔的存在。它上列仙班,下入俗世,活跃在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在月宫故事里,它是仙女嫦娥的陪伴之物;在中秋节俗中,它是民众奉祀的兔儿爷;在中医典籍里,它是医家悬壶济世的良药;在婚育习俗中,它既是妇女祈子的灵物,又是孕妇的忌食之物……一只兔子何以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答案其实很简单:这是华夏先民文化涂鸦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象棋,古时称象戏、象弈、博弈。最早见于春秋时代屈原的《楚辞·招魂》“:歈蔽象棋,有云博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矣,呼五白些。”汉代刘向《说苑》和《潜确居类书》也说“: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是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南北朝时,北周武帝创制了《象经》,可惜那时的棋制和有关著作都已失传。至唐宋,象棋才真正形成。《唐国史补》对长安的生活描述中有这样的记载“:或侈于博弈。”可知象棋是长安人的时尚之一。不过,据史料记载,象棋的走法历经了多次变革,唐以前,象棋只有将、车、马、…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言”“意”之争。“言不尽意”说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提出来了。《周易·系辞上》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庄子·天道》上说:“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又说:“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口不能言。”按照古人的看法,语言是不  相似文献   

11.
<正>一提起虎,总让我们感到"威猛、勇敢",总让我们想起"虎虎生威"、"生龙活虎"、"虎头虎脑"、"虎背熊腰"等成语。在农历虎年来了,一种造型别致的塑料"小虎"灯笼已经应市。  相似文献   

12.
<正>《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在梦里进入了一个叫“太虚幻境”的地方,那里“珠帘绣幕,画栋雕檐;仙花馥郁,异草芬芳”,是一个美轮美奂的仙境。然而,当贾宝玉在梦中畅游了太虚幻境,即将醒来之时,却蓦然来到了另一处截然不同的“迷津”之地,那里“荆榛遍地,狼虎同群”,完全是一派荒凉骇人的凄迷景象。  相似文献   

13.
《科学》杂志2002—2期刊发了翟向华、李新洲二位先生的题为“引力:1687—2001”(下称《引力》)的文章,文中一些观点在笔者看来是有问题的,现提出不同看法向二位作者请教。(一)《引力》一文中说:“德国物理学家考夫曼(W.Kaufmann)测量β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发现电子的质量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达到光速时它将变为无穷大”。此即“质增”说,本文对此持否定态度。理由如下:1.众所周知荷电粒子不可能被加速到光速,相对论认为这是由“质增”造成的,而电动力学认为这是加速运动的荷电粒子产生辐射从而失去能量、动量,使速度降低使然。在…  相似文献   

14.
华特&#183;司各特(Walter Scott1771--1832)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有“历史小说之父“之称。司各特在世界文坛上是贯以长篇历史小说家而著称的,但也写过6篇短篇小说,其中《两个赶牛人》和《挂绣帏的房间》为公认佳作。本文将通过《两个赶牛人》来分析司各特历史小说的写作特点: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个人命运和历史事件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潮热”一词首见于张仲景《伤寒论》,在此书中见于条文总计11处,现代中医诊断学教材对潮热的定义是:“指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即按时发热或按时热甚”与《伤寒论》中潮热古义似有不符之处,故本文试以《伤寒论》原文中对于“潮热”的记述为突破口,探讨“潮热”一词古今含义之变化。  相似文献   

16.
我在深山中目睹了一只长相非常奇特、从没见过的怪兽,更令人称奇的是,它居然用一只马鹿当坐骑,悄悄接近猎物。猛然发动袭击。面对一头强悍威猛的东北虎,它也毫不畏惧,与之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恶战……  相似文献   

17.
《世界发明》2011,(4):96-96
一场令人焦虑的资本游戏 意马国际大有来头,其背后的主宰者是有着香港“红筹之父”之称的梁伯韬,而此人是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御用理财师”。实际上意马收购的并不是“喜羊羊”的全部,它所收购的动漫火车集团,仅拥有《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商标以及卡通人物肖像版权,也就是消费版权,而《喜洋洋与灰太狼》的主创方广东原创动力公司则拥有制作版权,负责“喜羊羊”的电视、电影、出版等媒体内容的制作及播映。  相似文献   

18.
“纯粹现象学是一门本质上全新的科学”,“这门科学由于其本质上的特殊性而远离自然的思想方式”,“我们称它为关于‘现象’的科学”。①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简称《观念1》)一书导论的开头,胡塞尔便确立了现象学之根本任务,尽管在这几句话中,他仍...  相似文献   

19.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竹笋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佳肴,故有“无笋不成席”之称。古往今来,有关吃笋的故事传说,还真不少。早在公元前1066年,周成王在临终召集文武诸侯拥戴康王登基时,“敷重笋席”款待文武诸侯。《诗经》中也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的食笋记载。而在《周礼》中,则把“笋菹”列为居家美食。至秦汉年间,冬笋己被列为贡品。  相似文献   

20.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竹笋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佳肴,故有“无笋不成席”之称。古往今来,有关吃笋的故事传说,还真不少。早在公元前1066年,周成王在临终召集文武诸侯拥戴康王登基时,“敷重笋席”款待文武诸侯。《诗经》中也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的食笋记载。而在《周礼》中,则把“笋菹”列为居家美食。至秦汉年间,冬笋己被列为贡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