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两年来,许多报刊上发表了一些以象征派艺术方法写的新诗。有的较好理解,有的使人读不懂,社会上议论纷纷。去年四月,在广西召开了全国当代诗歌讨论会,会上对“朦胧诗”展开了讨论。九月,《诗刊》编辑部在北京召开了诗歌理论讨论会,讨论了新诗应遵循什么道路发展、诗歌现代化、向外国学习和诗中表现自我等问题.两种意见颇为对立。十一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在广西召开,讨论了“朦胧诗”的问题,丁力与谢冕各代表一方,争论十分激烈。他们的发言都写成了文章,在八○年第十二期《诗刊》发表。这一期特地开辟了“问题讨论”专栏,发  相似文献   

2.
民办教育立法问题是一个有研究价值的课题。通过对近年来相关研究的综述 ,明确了民办教育必须立法 ,但民办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法律难题 ,其中核心问题是如何界定民办教育的地位和性质以及产权、回报和税收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哇啦哇啦报》现场报道:在新疆天山山前的戈壁滩上,记者发现大量奇怪的小石头。这些石头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而全都像水晶石一样是有棱有角的多面体,并且表面非常光滑,和普通的小石头不一样。记者再仔细一看,嘿,每块石头表面都还涂着一层均匀的乌黑色或者红褐色的油漆,这就更加显得和平常的小石头不一样了。在这儿,这种奇怪的小石头真多呀,盖满了整个戈壁滩,估计在每个戈壁滩上都有上百万块呢。  相似文献   

4.
屈原的出现,不仅给《诗经》之后沉默了许久的诗坛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局面,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也为人们树立了政治的道德的风范。前者没有人提出过疑问,而后者关于“存君兴国”与“显暴君过”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郭沫若始以“爱国”来评价屈原的政治观及其作品表现的中心思想。其后,虽有所争议,但称屈原为爱国诗人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时间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文化界关于爱国主义问题  相似文献   

5.
西方心灵哲学中的一个值得注意和思考的新现象是,二元论在经历了长时期的消沉之后现在又死灰复燃了。著名哲学家罗蒂恰到好处地把这些新生的二元论称做"新二元论"。它们不仅样式繁多,冠以明确标识的就有几十种之多,而且依据哲学和有关科学的新成果对广泛的心灵哲学问题和传统二元论的难题作出了新的解答,对二元论的结论提出了大量发人深思的论证。这些不仅有对传统二元论的超越,而且在与唯物主义论战和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也为唯物主义乃至整个心灵哲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值得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7.
众所周知 ,在文艺复兴以后 ,意大利曾迎来科学繁荣的局面 ,一度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 .但自 1 6 33年罗马宗教裁判所对伽利略进行审视和人身监禁之后 ,意大利的科学活动很快衰弱下去 ,以致在长达 30 0年里没有再出现重要的科学家 ,意大利也因此而不再是世界科学活动的枢纽 .王士平先生谈到 :“在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发展中 ,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 ,各种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 .科学争论表现出自然科学界关于科学事实的认识和解释 .科学理论的抽象和建构、科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科学结论的阐发和应用等方面的深刻分歧 ,科学争论的发生和进行…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时期文学“向内转”的争鸣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况 1986年10月18日,《文艺报》发表了鲁枢元《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一文。文章认为,“向内转”是新时期文学的一个总体的发展趋势,并且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整个西方文艺的发展史和“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描述中,论证“向内转”是“一种人类审美意识的时代变迁,是一个新文学创世纪的开始。”文章引起了文艺界广泛的兴趣和关注。时隔半年,在1987年6月  相似文献   

9.
问题·争鸣     
我们使用的数学教材是人教社2001年12月1版、2002年5月湖北第一次印刷的五册教材。这套教材是人教社在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教材包含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先进的教学理论,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符合“力求使教材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适应我国现阶段发展需要和城乡都能适用的原则”。从教材的说明,足以知道它的分量。但我在教学过程发现两处错误。在数学第五册教科书第48页,练习十二后面方框内有这样的思考题:□□02在教学中,第一题大部分同学都能填出,但第二题就填不出来。为此,我查阅了《数学第五册教…  相似文献   

10.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论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颇为流行的命题进行深入讨论,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和科学地概括教与学的关系。这对于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化都是十分重要的。本刊1988年第五期发表周虹同志《简评“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一文后,收到很多与之商榷的文章,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只好将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予以整理发表,在此谨向各位作者、读者表示歉意,并对所有关心和支持本刊这一讨论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1.
“评课”要有争鸣刘名远从事教学教研工作多年,参加过不少听课后的评议。深感集体听课、观摩教学或优质课评选,多数的评议都尾"恭喜发财"的话多,且说得空洞。诸如:备课认真,教材钻得深,课讲得实,重点突出,有师生双边活动,有讲自练等等。这样的评议有何收效?!...  相似文献   

12.
一最近,《上海教育科研》、《上海教育信息报》相继发表了几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校德育问题的文章,在教育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关注,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学术争鸣的热烈气氛,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在争鸣中,不同观点的阐发,一开始便广泛涉及思想教育领域许多带根本性的问题,归纳起来,在两大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一)如何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校思想教育的方向、目标和内容一种观点认为,应强调学校思想教育必须与现阶段的社会现实相适应,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换言之,应该围绕商品经济转变观念,  相似文献   

13.
随着音乐学学科的不断发展,当代对于音乐史的真实性与完善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期关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重写"的问题引起了学界争鸣,音乐史学家对于这个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以望未来的音乐史学科达到更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与茅盾曾就文艺大众化问题展开争鸣。分歧集中在对“五四”文学语言的基本评价 ,以及在推进文艺大众化过程中“技术”与“文字”何为主次等问题上。由此可以发现二人在文学观念上差异及产生差异的深层原因。瞿茅二人在争鸣中表现出的求同存异、不为贤者讳的批评风范 ,为今天的文学批评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5.
16.
初中历史教学“争鸣释疑”是指在教学中 ,老师或学生有意识地对教材或与教材相关联的某些知识提出质疑 ,让学生以小组讨论方式进行研讨 ,从而逐步形成学生个人的观点 ,然后 ,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且有独特见解的某些问题 ,广泛收集素材 ,写成论文参与新的辨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通过实践 ,我们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应用“争鸣释疑”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争鸣释疑”论题选定的角度问题“争鸣释疑”其本身就是通过“争鸣” ,达到“释疑” ,因此 ,论题的选定 ,应有利于“争鸣”。例如 ,有一位老师组织的“明清知识块”的…  相似文献   

17.
最近,方舟子先生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学史上的决斗》一文,里面讲述了涉及科学家的两次著名决斗,然后他说“:我不知道历史上曾经有哪位科学家为了一个科学问题而要求用刀枪来决定胜负。这需要两个当事人都一样的疯狂才行。即使发生这样的决斗,其结局也与科学的结论无关。科  相似文献   

18.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减轻学生负担的主要阵地。"争鸣课堂"教学模式是浙江省龙游县桥下小学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它以"学"为本,以"争"论教,以"做"促学,以"三单"("导学单"、"共学单"、"反馈单")为载体,以"小组捆绑评价"为推进机制,以"三段五环"为形态特征,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展示能力、研究能力为目标,进行轻负高质课堂的打造。  相似文献   

19.
20.
"道德"概念界定一直是伦理学界讨论的基础理论问题之一。围绕着这一问题的争鸣,学术界主要提出了"规范论"、"德性论"、"主体论"、"活动论"和"综合论"等看法与观点。"道德"概念界定的学理争鸣,既有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特征,也有典型的哲学方法论特点;既与伦理学相关基础理论问题的讨论交织在一起,又与"伦理"和"道德"两个基本概念区分不够相关。梳理国内学界关于"道德"概念界定的学理争鸣,既可以让我们看到伦理学界对于伦理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步完善,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发现在伦理学基础理论建构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建设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学术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