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伍尔夫在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她认为,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分割,她追求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非个人化的形式,在她的小说中,创造了新的人物塑造模式,在叙事方式上,她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由作家的个人叙述转变为叙述者的非个人化叙述,她还运用诗化小说、音乐和绘画的元素象征意蕴等表现方式,开创了小说表现的新领域。这一切在她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到灯塔去》中得到很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2.
朱蕾 《考试周刊》2013,(88):25-26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现代派小说家中的代表人物.她的代表作《到灯塔去》是一部含义隽永的佳作,其完美的艺术形式、深邃的主题、诗化的语言,特别是丰富的象征主义意象值得读者仔细品味,领略其中无穷的奥妙.作为小说核心意象的灯塔尤其值得人们深入挖掘内涵.  相似文献   

3.
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传统的全知全能型叙事模式进行大胆革新,并创造一系列叙事技巧来构建其小说世界。其作品《到灯塔去》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创造性和开拓性。从叙事的时间艺术、多视角转换和间接内心独白3个层面来分析探讨《到灯塔去》的叙事策略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可以看出作品堪称意识流叙事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4.
《到灯塔去》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在叙事策略上别具一格:运用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和自由间接引语这种独特的叙事技巧,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探索变化多端的人的内心世界,展示真正的人性。伍尔夫小说叙事技巧既是对传统叙事的革新,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写作形式。  相似文献   

5.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部非常重要的意识流作品。在该作品中,伍尔夫进行了小说技巧的创新。她熟练运用意识流的手法,从心灵意识片断把握人物的总体内心世界,同时将作者个人的意识和所塑造的人物心理相结合。在角色创造中,作者将人物角色背景进行清洗,通过角色的内心意识来塑造人物。同时,伍尔夫对作品进行了非个人化的叙述,把原本简单的故事和人物凸显地丰满,进而揭露了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是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向现代主义小说转型的代表作品之一.作为现代派小说家,伍尔夫在小说中摒弃了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叙事的常规,不再着重摹写外部世界的现实,而转向对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的探索,从而凸现出她所倡导的文学创作理念--主观真实.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叙事学理论和功能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入手,以小说《到灯塔去》的片段为分析语料,探讨及物性系统与多视角叙述手法之间的潜在关系以及小说叙述视角的转换机制,从而揭示及物性系统下分析文学语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正>第十卷选段二你是否似曾相识?不知道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是否受到古老的《奥德赛》智慧的启发?在山穷水尽时,奥德修斯和手下兵分两路,其中一路在一座精美的宫殿里见到了琳琅满目的供奉冥王的祭品,狼吞虎咽的水手们成了公猪的模样,只有一位不敢冒昧吃的同伴回来报信。神子赫尔墨斯带着保护的药草让奥德修斯深入魔境解救同伴,  相似文献   

9.
现实生活事实上是由普通人在每一个瞬间接受的数不清的印象所构成。这些印象像是由成千上万颗微粒所构成的不断骤雨,从四面八方袭来,落下时,它们便形成礼拜一或礼拜二的生活。本文主要分析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运用的独特的意识流叙事手段,引导读者从看似混乱的意识流描写中找到秩序和和谐。  相似文献   

10.
文喆 《中国德育》2010,(2):80-81
就英国文学史而言,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位绕不过去的作家。然而,对于读惯了金庸小说的中国读者来说,伍尔夫的名著《到灯塔去》却是一部不成其为小说的小说。因为这部译成中文后十多万字的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不过是写了拉姆齐先生一家和朋友们去海滨别墅度假的故事。小说开始时,拉姆齐夫人坐在窗前,一边给小儿子詹姆斯读《格林童话》,一边织准备第二天作为礼物送给守塔人小儿子的毛线袜子,  相似文献   

11.
《到灯塔去》伍尔夫是与体现其与传统小说分离主张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各种象征意义和人物流动的内心描写揭示了作者追求人与人之间,现实世界与内心世界和谐关系的美好愿望。本文通过分析《到灯塔去》中主导意象重复意象,逆变意象和随伴意象的建构,挖掘《到灯塔去》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探求伍尔夫通过象征给读者带来的启发以及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意识流经典佳作《到灯塔去》的解读,可谓汗牛充栋。弗吉尼亚.伍尔夫灵动的文本不仅再现了流动不居的主客观世界,而且建构了流动的现代性空间。在轻灵和流动中,禁锢人们灵魂的正统观念被诗意地消解,和谐的传统精神在诗意流动中得以解析和重构。流动的现代性实质上是传统在和谐和诗意中的延续。因而,文本的轻灵和流动是“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是现代主义文学先锋作家,其代表作《到灯塔去》是一部独特的意识流小说,其艺术魅力表现在"有意味的形式"、主要女性人物形象对照和两条行文线索并置三个方面,也体现出伍尔夫对和谐与平衡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4.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是现代主义文学先锋作家,其代表作《到灯塔去》是一部独特的意识流小说,其艺术魅力表现在“有意味的形式”、主要女性人物形象对照和两条行文线索并置三个方面,也体现出伍尔夫对和谐与平衡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5.
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富含各类象征意象。其中,灯塔是最重要的象征意义复合体,是拉姆齐夫妇的形象代表,象征着理智与情感、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同时,伍尔夫也借这一“客观对应物”表达了她对世界存在本质的看法。战后的灯塔之行反映了伍尔夫在困顿中的良好愿望,这既是对世界本体的确认,也是对人物自我求证的肯定。  相似文献   

16.
冯乃超诗集《红纱灯》的诗情与诗艺可以借用他自己的两句诗来概括:“里面蕴藏着雄辩的苦痛”,是“带着宿命的幽暗残酷的沉吟”。  相似文献   

17.
To the Lighthouse, a masterpiece of Virginia Woolf, is filled with various symbols which add special color to this novel. In this novel, the author puts new concept of novel writing to probe the deeper...  相似文献   

18.
乾隆诗坛"秀水派"代表钱载,诗歌宗宋且刻意追求技法,表现为喜用俚语虚字、变化节奏、以文为诗,形成一种生硬奇崛、拗折多变的宋诗风格。作为清代宋诗演进中重要一环,钱载在创作实践上的大胆尝试,不仅对乾隆时期及后世宋诗繁兴影响深远,且对宋诗的发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