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新闻传播媒介在世界新闻传播市场上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尽管它也具备世界上所有新闻传播媒介具有的一些共性,但更多的是其自身的特性。其中最重要的媒介控制力量在我国就是由三种成分所组成的。第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控制力量是执政党及其政府,他们代表人民行使新闻媒介所有者的权利,并掌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新闻媒介的法律制约机制不同,体现在市场准入控制、传播内容控制、失范行为控制、管理体制构建等方面。分析二者的差异,对于相互之间的借鉴、启迪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因为其强大的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征,在公民社会建设中发挥着独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对于于新媒体在构建公民社会中的作用是正面还是负面,没有人能够下一个绝对的结论。笔者认为,决定因素是使用者——人的素养,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媒介素养。由于公民的媒介素养对于媒体及社会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认为,在公民社会建设中,新媒体之所以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时成为了一种阻碍,与公民媒介素养的缺失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3,(23):57-60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新闻的产制与传播模式,一种新的新闻模式——公民新闻应运而生。从商业体制到去资本化媒体的建构,公民新闻别具意义。从政治腐败、警察野蛮执法到地方事务与国际大事,公民新闻的力量不可小觑。但"守门人"的缺失,公民新闻的公信力正面临考验,甚至影响着公民新闻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震 《东南传播》2010,(2):27-29
近年来,随着公民新闻在中国的实践不断深入和推进,"公民记者"现象也逐渐引起更多的关注和讨论。但严格说来,"公民记者"到目前为止还不是一个被学界普遍认同和使用的学术概念,学界对"公民记者"在提法上的科学性尚存质疑,对其概念的阐释也是莫衷一是,含糊不清,以致分歧较多,始终未能达成共识。可以说,学界对"公民记者"现象的研究已经落后于该现象本身的发展和演进。因此,关于公民记者在概念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论证及其概念的厘定与辨析,首先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学术问题,它构成了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受众"身份历来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和对象,在传统的传播学理论中,就有过大众、受众、公众等不同概念的争议,但随着新媒介时代的到来,这些概念的阐释功能逐渐体现出局限性.本研究将"公民"身份作为受众研究的新视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媒介公民"的概念,并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媒介公民"对公民社会建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歆 《新闻世界》2013,(4):153-154
微博的兴起为公共议题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讨论空间,并成为公民社会构建的重要力量。本文着力于探讨微博如何推动公民新闻的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如何构建公民社区,以及微博在我国构建公民社会的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琦 《新闻界》2014,(3):70-74
自媒体兴起后,公民新闻作为网民私人叙事和公共参与的新型手段发展起来,并成为近年来我国学界探讨的热点之一。公民新闻呈现出的特点和新传媒语境下我国公民新闻如何建构正是本文聚焦的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9.
公民共享新闻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华南虎照事件为由头,分析公民共享新闻时代出现的原因和公民共享新闻存在的影响。文章认为全民共享新闻时代必须到来,应从多个方面重申传者和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维护这个新时代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公民新闻运动是新闻业发展的一种产物,本篇文章主要从公民新闻运动的含义入手,对公民新闻兴起的原因、专业新闻人的责任和公民新闻对专业新闻人社会责任的发展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1.
李一鸣 《今传媒》2021,(4):130-132
"新闻敲诈"作为一种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违法行为,隐藏在各种新闻媒介运作过程中。"新闻敲诈"多变的方式和形态成为其特殊性,对个人、媒体乃至社会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对"新闻敲诈"的演变与趋势进行梳理,进一步从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出发对其实质进行剖析,并提出在双重属性下平衡公共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陈磊 《新闻知识》2003,(4):19-20
在新世纪经济、信息全球化的语境中,新的理论、技术不断涌现,创新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和选择。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
社会责任论的提出是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更新和修正。但在社会责任论提出的几十年里.日益商业化的社会环境使社会责任与赢利的矛盾日益升级。媒介市场的恶性竞争.导致了大众媒介纷纷以“激情主义”处理新闻。夸大、渲染与欺骗等传播方式。妨害了社会的正常发展。社会责任论的实施步履维艰,而公民新闻的出现改变了媒体独揽大权的局面。全面参与的方式,塑造了受众的责任意识,为社会责任论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拓展和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公民参与新闻传播的热情空前高涨。同时,在新闻舆论场域也出现了一些伦理缺失、新闻失范的乱象,并导致一系列的国家法规动作。论文的问题是:来自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及其媒介伦理是否能够在当下中国发挥纠偏除弊的积极作用?其意义和价值又该如何引进?论文审视了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和媒介伦理与当代中国的关系、新闻专业主义引进中国后的困境、公民参与报道给中国媒介伦理带来的挑战。论文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和媒介伦理可能促进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和政府-媒介关系的发展,但媒介改革仍面临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闻媒介舆论导向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媒介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很大。其中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在新闻媒介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社会大众对新闻媒介的依赖又日益加深的时候,这种消极影响就愈加明显。因此新闻媒介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加强社会责任感,才能保障媒介本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秦茜  陆琦 《新闻世界》2012,(8):299-300
公民新闻的概念承袭20世纪90年代美国盛行一时的“公共新闻”理念,其理论思想来源于芝加哥学派的思想家杜威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哈贝马斯。在本世纪初,“公民新闻”的思想被引入中国。但就社会机制和公民意识等方面,中国的特殊情况决定了“公民新闻”这个泊来品在当下的中国并没有发育的土壤与氛围。  相似文献   

18.
媒介素养是信息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公民的媒介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公民的生存状态以至生命质量.提升公民媒介素养水平是在大众传媒商业化市场化运作的环境下,公民应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冲击,适应媒介接受者、传播者、制造者的多重角色定位的必然要求.要明确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含义原理,发挥大众传媒、学校在媒介素养培育方面的资源优势,利用社区、家庭等渠道,努力提升公民的媒介素养水平,以改善公民的生活状态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公民新闻的发展,网民信息的发布、意愿的表达也日趋理性,由单纯关注热点事件本身,逐步发展为"呼吁建议"等更高层次的诉求,这体现的是公民理性水平的改善。本文探讨了公民新闻与公民理性之间的关系,认为公民新闻检验公民理性、公民新闻依赖公民理性、公民新闻培育公民理性。  相似文献   

20.
公民话语权与公民新闻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公民话语权催生了公民新闻,公民新闻的发展促进了公民话语权的实现。但是,公民话语权缺失影响了公民新闻的发展。本文通过梳理公民话语权面临的困境及其对公民新闻产生的影响,探究公民话语权实现的路径,使公民新闻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