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回顾语文独立设科以来的历史,学者们对于语文教育独当其任之任达成共识,即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这一认识源自语文的工具性。当前注重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必须做到纵向上要有等差,横向上兼顾各方,方式上注重渗透。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改的深入,笔者在听取了大量中青年语文教师的课后,渐渐忧从心来:语文课又唱义跳又画;一忽儿合作探究,一忽儿小组交流,教师像个笨拙的主持人,将舞台全让给学生,不仅言语不出彩,且无所事事,许多时候甚至不知所措。语文是文火细炖的慢功夫,只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品味、积累、运用,才能将语言、知识和情感等转化为语文能力,积淀为语文素养,内化为自我生命的一部分。“大语文”观本不错,可如果一不留神成了“没语文”,我们不就成了千古罪人?  相似文献   

3.
一、注重学科联系,变“单学科”为“多学科”。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可以让学生联系《自然》、《社会》科所学,搜集有关图片,文字,数字来理解“地球慷慨地为人类提供资源,而人们随意毁坏,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这一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提到语文学科的小课堂,也许大家都会不由得想到,课本、字词、古诗文;抄写、背诵、默写;亦或是阅读理解、写作训练……可是无论哪一个环节,学生总也提不起多大的兴趣。记得曾经让学生给目前的中考五科排了个序,他们不经思索地就说出了科学第一,数学第二,历社第三,英语第四,语文第五的结论。听罢,心头不觉一沉,为何语文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是学生学习实践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本文阐述了语文实践的途径和方法,指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重视语文实践,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语文教育”有别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它是建立在更多时间、更大范围、更多形式、更高效率基础上的,旨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语文功底的一种教学思想。其核心就是贴近现实生活,注重语文实践。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要适应时代要求,在"短平快"中做出"快速反应","微语文"将是大趋势。"微语文"旨在根据学生有效注意的时间,将课堂分解成短时间的"板块式"精细化小课堂,精讲简说,听短话,读短文,写微作,长话短说,长文短教。以小目标、简过程、准定位,让语文教学迈上短程线、快车道。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生、声、绳、省、升"5个词结合新课标,分析阐述了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9.
让语文课堂学习真正发生,应确立"学为中心,以学定教,先学后教,顺学而教"的教学观,通过构建学本课堂模式,彰显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本文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0课《池上》一文的教学为例,从"回归原点,确定学习的高度""明确基点,实现学习的效度""寻找支点,彰显学习的深度""构建远点,拓宽学习的广度"四个层面阐述了构建小学语文"学本课堂"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受苏联教育学理论的影响,认为语文课程其本质就是认识的过程,一味地割断语文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语文教学由知识化向生活化转变;二是语文教学中应重实践,多开展活动;三是树立大语文观。  相似文献   

11.
朱佳 《成才之路》2013,(35):78-79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习主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和思想,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变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也使得教师对教学过程难以预料,常常会出现“小插曲”。我们教师遇到这些情况,往往置之不理,或严厉训斥,课堂气氛一时之间会沉闷、窒息,学生的热情与兴趣就减弱了。教师如果能妥善处理这些“小插曲”,那它们将成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适时地利用并安排好这些“小插曲”呢?  相似文献   

12.
陈晶  单文悦 《现代语文》2010,(6):103-104
语文,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是知识传承的桥梁,是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是衡量人才知识与素质的标准之一。生活中,无一不体现了它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要有“大语文”意识。真正地做到“课堂小语文,生活大语文”才行!通过一些时间的摸索,笔者有了这样的一些的反思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习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广泛性。仅仅靠有限的课内学习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是很难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语文教学除了要继续抓好课堂教学之外 ,更要重视课外的广阔天地 ,更要重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拓展 ,还应把封闭式改为开放式。因此 ,中学语文教学要摆脱山穷水尽的尴尬境地 ,谱写“柳暗花明”的新篇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语文“小课堂”学习的局限 ,引导学生走进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去拓展语文学习的“大课堂” ,以大语文课堂去构建学生语文素质的互动网络。具体说来 ,可从以下三方面去拓宽语文…  相似文献   

14.
思政教育“大课堂”与“小课堂”有效衔接的问题是关乎着当前我国思政教育发展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做好大小课堂的衔接问题既有助于促进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和实践性的有效提高,同时也有助于确保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的人才保证。缺少了“大课堂”的有效支撑,思政“小课堂”便失去了实践的阵地,也会由于给养的不足而终成为“空中楼阁”,而缺少了“小课堂”支撑的社会“大课堂”也会失去凝聚力,也会由于内在核心强化不足的问题而呈现出步履维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李明 《成才之路》2011,(18):32-32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教学素养的体现,需要公开课的磨炼,更需要家常课的积淀。我们经常听到这样评价一节课:师生似在进行平面的滑动,而不是立体的互动。这说明,教师与学生没有真正的交流、真诚的对话,师生关系维持一种表面热闹实则“两张皮”的现象。我想,造成这种现象,责任在于教师,只要教师能够坚持“四要”,就一定会赢得学生真正的喜爱。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75):33-34
近年来,为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许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出现在了日常的教学模式之中,"翻转课堂"就是最具代表性且实用的教学方式。文章首先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并就其主要内容对其应用效果产生联想,并对"翻转课堂"在教学活动中的实例进行研究总结出翻转课堂在实施中需要面对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进而认为没有生活味的课堂则是死的课堂。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离开生活谈语文,或是离开语文谈生活,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8.
“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求学生在立足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向课堂以外的世界汲取语文营养。这一观念,已得到广大语文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和多数家长的普遍认同。“大语文”教育中课外阅读最为重要,但对于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却并非人人有清醒认识。笔者认为,对于课外阅读要像课堂教学一样,要有时间保证、方法指导、监督推介和检查应用。下面笔者结合一些常见的误区,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味”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那么,如何让“语文味”的清香弥漫课堂呢?陈钟梁教授说得好:语文课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要上得朴素、自然,向学生传递的是语言深处的美。”可见,我们应加强语言学习,回归语文教学本位,充分运用语言抓手.“抓”出课堂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逐步提升,普及素质教育的进程也进一步加快,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课堂实践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全面了解教改要求和内容,灵活把握当前教学新形势,努力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在课堂实践的方方面面。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呈现多元化趋势,所以,学校和教师在把握语文课堂教学时要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多方面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语文基础,从多维度研究探索将语文核心素养同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