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广播语言要形象化,这是广播的特性和听众听觉规律决定的,也是广播新闻稿件写作的重要特点。笔者认为,广播新闻语言要做到形象化,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
1957年6月13日,毛泽东同志约见吴冷西时,对他说:“你到人民日报工作,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准备遇到最坏的情况,要有‘五不怕’的精神准备。这‘五不怕’就是:一不怕撤职,二不怕开除党籍,三不怕老婆离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杀头。  相似文献   

3.
龚劲  邱艳 《新闻前哨》2009,(5):68-69
一部好的新闻专题片,一定是真实性和艺术性形象化的完美结合,在真实客观的基础上追求形象化、艺术化,让片子更具有可视性。有句话说的好,新闻性是吸引受众眼球的重要因素,而思辩性、艺术性是留住眼球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4.
孙春兰 《新闻前哨》2001,(12):20-21
广播语言的形象化,就是将广播新闻事实中的那些听众看不到、摸不到的景象、事件和事理,运用鲜明、逼真、具体和生动的语言,通过广播展现在听众面前,使他们身临其境,如见其人,获得真切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也就是说广播形象化的语言反映的是具体新闻事实的形象、形态。 广播语言应该形象化,这是广播的特点和听众听觉规律决定的,也是广播新闻稿件写作的重要特点。 广播语言的形象化与文学艺术创作中语言的形象化是有区别的。文学艺术创作中的语言形象化,即饱蘸浓墨的描绘和精雕细琢的刻划。广播语言的形象化则不同,它受广播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5.
路透社记者就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夫人访问北京动物园一事发的一则消息,融描写、动化及引语等众多新闻表现技巧于一体,是新闻形象化写作的典型作品,被我国许多探讨新闻写作的书籍所引用并奉为精品。它为什么好?当我们承认它时,是因为我们已经以受众的身份被它深深吸引:我们似乎“看”到北京动物园兴奋热烈的场面,孩子们拥挤着,首相夫人笑容可掬,对中国国宝熊猫饶有兴趣;我们似乎还“听”到孩子们的叽叽喳喳,以及首相夫人和卓琳女士对“欢欢”饱含溺爱的言语。当我们随着新闻中的描述在头脑中浮现这一切时,我们如临其境,一…  相似文献   

6.
谢骏 《新闻界》2000,(1):14-1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的传播媒介也逐步推向市场。新闻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由原来单纯的传受关系明显地增加了市场交换关系。如今的受众不只是处于受教育者被动地位,他们主体意识在不断地提升,要求传媒多层次、多方位地满足其期待。这就从逆向性建构上直接对用于交换的产品──新闻作品提出了内容和形式上的要求。 对于传播者来说,他所服务的对象是极其复杂的群体,上自首脑人物,下至黎民百姓,各色人等,无所不有,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又有年龄、种类、性别、职业、收人、教育、信仰等方面的不同,也必然在心理结构、知…  相似文献   

7.
著名记者穆青曾经说过:“要在读者心目中立起一个形象,报道也必须是形象的。我们在新闻写作上需要有所突破,要善于把概念的表达诉诸充实具体的形象,使报道的内容可闻、可见、可触、可感。”但是,我们目前的一些经济类报道在“形象”上却不尽如人意。一些重大主题经济报道仍旧没有摆脱沿袭已久的呆板模式,有的作品与工作总结无异,有的简直就是一堆干巴的数字和概念,令读者望而生厌,难以卒读。生动鲜活、富有说服力、影响力的作品十分鲜见。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经济报道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有西方记者指出:记者如果在导语写作中没有能力,那他就没有写作能力。从新闻事实本身来说,导语应是所要报道事实中的最重要的亮点,是整篇新闻的一个卖点;对读者来说,导语应是激发读者阅读的一个兴奋点。在写作过程中,导语的写作时间通常占据整篇新闻构思与写作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考察当前新闻导语写作,就会发现概念性导语、概括性导语、笼统性导语、综合性导语等等抽象性导语充斥在我们的新闻报道当中。抽象性导语恰恰忽视了读者阅读新闻时的首因心理,不能调动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缺少激发读者阅读的兴奋点。为解决这个问题,记者在采写…  相似文献   

9.
文娟 《视听界》2010,(4):84-86
在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进程中,地方科教频道的形象一直是支离破碎的。打开电视我们就会发现,“电视剧+电影+几个自办栏目(以《教育新闻》、《高考招生咨询》等为主)+几档引进节目(多为Discovery等纪录片)”是地方科教频道普遍的节目模式。电视剧带来的广告收入及政策性支持拨款仍然是地方科教频道的生存来源。在科教频道的运营中,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误读了“二八法则”,认为从某一品牌栏目、节目着手,对其创收潜力进行充分的挖掘,  相似文献   

10.
师晟  李敏 《新闻知识》2020,(9):13-18
意识形态思想注重时代责任与形象化传播话语相适应的发展理念,建构具有新时代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的中国精神的内涵,引导公众形象化感知并形成正确叙事话语。形象化传播话语是意识形态思想的深层感性展现,源于主流思想舆论,起于视觉认同的示范效应,立足于社会典范和楷模,为现实话语载体构筑责任意识的实践指向。形象化话语是传播意识形态思想的有效实现路径,思想性是形象化传播话语的责任基础,而意识形态思想则是形象化传播话语的责任导向。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播》2006,(12):26-26
《新闻窗》2006年第4期发表唐永忠的文章《经济报道的形象化和生活化》。 文章指出,许多成功的新闻实践表明,让经济报道形象化,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并用形象语言包装,从生活角度着眼、入手,用“贴近性”代替“指导性”,用“新鲜性”代替“理论性”,加强经济报道的生活气息和现场真实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13.
《新闻传播》2006,(5):48-48
《福建新闻界》2006年第1期发表马永凯的文章《“身份对等浮动心理”技巧在采访中的运用》。文章指出,所谓记者的“身份对等浮动心理”,是指记者在采访时,会接触到多种类型的不同人物对象,这些不同级别、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采访对象,对记者来说会产生一种“地位心理”,记者要随着被采访对象的身份地位,进行对位变化浮动。这就是记者“身份对等浮动心理”。  相似文献   

14.
报纸作为新闻事业的一部分,和其它媒体一样都要面向社会大众,真实地、迅速地反映现实的变动。一般说来,人们乐于接受形象化的事物而不愿接受概念化、抽象化的东西。“上好的菜肴”是一个抽象和东西,但如果从“颜色、形状、味道、气味”等方面来具体地写出“上好的菜肴”的时候,它就是具体可感的了。因此,报纸新闻只有在生动性、形象化方面多...  相似文献   

15.
赵俊鹏 《新闻前哨》2000,(12):25-26
新闻标题是新闻之魂。好的新闻标题如同美女的眼睛,千般姿态、万种风情从中溢出,一语摄魄把读者吸住、套牢,使之非走进新闻里去不可。在报界竞争日益激烈、新闻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作为报纸家族中的一名园艺小工,我非常乐意就如何使新闻标题形象化做点探索。一、形象化新闻标题的特质及其价值判断标题仅仅符合新闻性、逻辑性还不能“栩栩如生”,还需要对抽象出来的新闻主体和关键词进行描绘,才有感染力。某些动词、形容词可使抽象的变为具体的,内在的变为外部的,遥远的变为亲近的,无生命的变为有生命的,平淡模糊的变为凸凹分明、…  相似文献   

16.
文章图说     
《兰台世界》2013,(13):146
  相似文献   

17.
18.
新闻,特别是一些反映经济发展成就、工作总结类新闻,都少不了要与数字打交道。如何应用好枯燥的数字,这对新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穆小梅 《大观周刊》2012,(25):241-241
高中数学的教学要让学生能够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概念和方法.高中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学生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其不断变得灵活多样.通过高中数学的改革能够看出参加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性.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及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唐永忠 《新闻窗》2006,(4):22-22
如何把经济报道写好、写活,使经济新闻更具可读性和亲和力?许多成功的新闻实践表明,让经济报道形象化表现,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用形象语言包装,从生活的角度来着眼、来入手,用“贴近性”代替“指导性”,用“新鲜性”代替“理论性”,加强经济报道的生活气息和现场真实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