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有的人说校对的主要职责是发现校样与原稿的异同,由此断定“校对是字对字的简单劳动”。这是对校对劳动的误解。校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纵观中国出版史,校对工作从来就是编辑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槁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这就确定了校对工作的主要职责是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和发现原稿的错误与疏漏,即“校异同”以消灭排版差错,“校是非”以消灭原稿差错…  相似文献   

2.
1992年和1993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接连举办了两届全国优秀校对培训竞赛。中国版协向全体优秀校对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校对的任务,不仅是校正排版差错,还要发现原稿差错;校对工作可以补编辑工作之不足,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完善。中国版协对校对工作提出这样的要求,把校对工作摆在  相似文献   

3.
论校对知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刘东力校对分为“校异同”和“校是非”。前者是比照原稿改正排版差错,需要校对员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特殊的心理素质;后者则是发现并改正原稿的差错,需要校对员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和比较广博的知识积累。校对工作的这种性质,决定了校对...  相似文献   

4.
提高素质与做好校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刊报纸出现差错,作者,编辑、校对、印制等部有责任。从校对来说,他的责任有二:一是校正排字差错,二是发现原稿的疏漏和不足,前者可称为“校异同”,后者是“校是非”。一个优秀的校对员,应该也是个编辑。校对工作本身就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完善。因此,在新形势下校对人员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如何在校对场上发挥优秀“猎手”的作用,如何发挥校对是“杂家”的才能以及如何提高“校是非”的能力,是值得今后的校对工作特别注意和研究的问题。要实现图书的优质高效,关键在于提高人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5.
报纸上出现了一些重要差错,在社会上会产生很坏的影响,有损于党报的威信。造成报纸差错的原因是很多的。如:有的通讯员未把事实核对清楚,就仓促向报社发稿;有的记者采访时不深入,结果报道失实;有的编辑在编稿时疏忽,把稿子改错;有些由于校对人员失职造成差错;在印刷出版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差错。造成差错的原因如此复杂,一文难以概全,本文只能谈一些发生在印刷出版过程中的部分差错,使读者可从一个方面来了解报社领导和全体办报人员,是怎样为消灭报纸差错而不断改进工作的。  相似文献   

6.
谈校对的分解素养王希明在校对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由作者亲校自己文章的校样时,尽管态度认真,一些错字、白字、残字、倒字以及漏字、添字仍发现不了,反而是由校对人员所发现。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呢?在校对的差错中,最基本、最大量、往往也是最惹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7.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关上房门,准备写点东西,忽听到“笃、笃、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多时未见的老胡。他是个有30年经验的老校对。寒暄一番之后,话题就转到书稿中的差错上去了。老胡感慨地说:“现在几乎是无错不成书。究其原因,校对漏校是一个方面,但百分之七、八十是原稿本身就是错的。原稿差错越多,书刊出错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是啊,现在有些原稿中的差错比比皆是,”我老伴说,“其他且不说,光错别字就不少,听说有个单位一部稿子就错了180多个字”。她也是个老校对,听了老胡的话后,也加入了我们的议论。我听她如此说,顿时显露出惊讶的神态。老胡  相似文献   

8.
雷莉 《新闻导刊》2001,(2):25-26
有人认为校对工作是纺加工作的继续和补充,我认为校对工作还应是编辑工作的一部分,因为它不仅仅只是忠实于原稿校改发现和纠正录入排版中的字差错,而且还是一项综合性要求较高、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包含关思维能力、识别能力、字操作能力等综合要求,可以说,校对是保证报刊优质高效出版的最后把关口,校对的每一环,都应承担起编辑的部分职责。  相似文献   

9.
现实校对工作的最大特点是读校,这就使得原本可以通过"对校"比较容易捕捉到的差错只能通过自己的判断才能发现,因此,有意识地记忆校过的内容应成为校对人员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认真就能把校对工作抓起来王冶民刘起龙我们江西的校对工作,走过“U”字形道路。以前,我省只有人民出版社一家。那时有一个七八人的校对科。校对科的制度很健全,有质量要求,有差错登记,有效率记录,奖罚分明,运行很好。后来,随着专业出版社的建立,把校对科给撤了...  相似文献   

11.
习东新 《新闻前哨》2008,(10):72-73
随着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告别纸和笔的同时,也使校对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作为一名新闻校对员应与时俱进,在无原稿作参照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发现和纠正各种差错,确保报纸文字的正确无误。这就需要报社的记者、编辑和校对人员创新思维,对校对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读 今年5月9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版 ,发现在标出“本版责任编辑×××”的同时 ,并列刊出了“本版责任校对×××”。我们的校对从“幕后”走上“台前” ,好!每家新闻单位 ,都设有校对 ,但往往附属于编辑部门 ,很难进入“正堂”之列 ,然人们又很难否认 ,校对在防止差错、净化版面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新闻界内 ,人们又往往把发现差错 ,挡住失误的帐记在编辑的功劳簿上 ,而总把防止差错作为校对工作的义务 ,尽了职也是理所应当。把责任校对与责任编辑并列于报端 ,是对校对工作者的尊重 ,更是对校对责任心的一种鞭策 ,值得推而广之从…  相似文献   

13.
李伟 《青年记者》2002,(8):27-27
校对工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做好了更难。难就难在来不得半点疏忽,难就难在一旦出了差错就无法追悔。而科技类报刊的校对工作除具备校对的全部属性和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方面。  相似文献   

14.
纠正稿件中的错误是编辑、校对及签版总编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实践中,纠正文字、语句差错相对比较容易,而要发现稿件中的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难度相对大一些.笔者多年从事报纸新闻编辑工作,发现出现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时还是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的,只要仔细琢磨,运用一些技法,就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纠正稿件中的错误是编辑、校对及签版总编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实践中,纠正文字、语句差错相对比较容易,而要发现稿件中的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难度相对大一些。笔者多年从事报纸新闻编辑工作,实践中发现,新闻事实方面出现差错时还是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的,只要抱着严谨作风,仔细琢磨,运用一些技法,就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连续统计26期刊物第二次校对和第三次校对过程中万分之差错数据.分析并整理该数据建立一个编辑校对质量控制模型,即X-R校审质量控制图,利用该模型对以后编辑校对差错进行检验,判定编校过程是否处在控制之中,随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编辑媒体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编辑工作者的职业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这个题目,我是受到一位老师启发的。这位老师曾问我:为什么一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一上球场,就有很强的射门意识?为什么一个杰出的电影或电视演员,一站到摄影机前,就能很快地进入角色,有很强的银屏意识?为什么一个称职的手术室护士,一站在无影灯下,就能有非常强烈的传递意识?又为什么一个有经验的校对,在经过别人校对的稿子上,一眼就能提出错别字,或别人没有发现的差错,具有特殊的鉴别意识?这些确实是日常生活中常能见到的现象,到底说明了什么?是否可以归纳为:每一种工作都有自己的职业意识?编辑是一种既光荣又艰苦的工作,为什么编辑能在纵横交叉、千变万化的信息中,以其特有的敏感和评价能力,沙里淘金,扬糠取米,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东  相似文献   

18.
也谈科技期刊的校对技巧温树伟校对是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其重要性已为编辑同仁所共知。校对质量直接关系到期刊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假定一本期刊的论文原稿学术水平很高,编辑加工质量也很好,可是校对一关不认真,差错很多,那就前功尽弃,呈现在读者、作者面前的不可...  相似文献   

19.
科技图书的校对虽然与以纯文字为主的社科图书的校对在本质上完全一致,即查找差错,但就操作过程而言,前者不仅要注重文字信息,更要关注数字、图表、版式等非文字信息的校对,复杂程度远高于后者。尤其是现今科技图书的校样绝大部分都是由作者交来的电子稿转化而来,差错点增多,决定了操作难度更甚。因此,真正做好科技图书的校对工作绝非易事。    相似文献   

20.
羚子 《出版视野》2004,(4):44-44
列宁把校对看成是出版最重要的条件。他说:出版“最重要的条件是:保证校对得很好。做不到这一点,根本谈不上出版”。毛泽东对新闻出版工作的要求是“不出”错字。毛泽东同志是十分重视校对工作的,他在编辑《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就亲自做读校工作,一一改正校样上的差错。1938年6月,在《论持久战》发表时,他曾不止一次地亲自校对,在退校样时,还亲自写信给有关同志,说:“都校了,第三部分请再送来看一次,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