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最早出现于美国。它的出现打破了以往电视新闻节目由播音员播报的形式.由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的新闻节目增大了新闻信息量,注重深度报道。新闻背景介绍,贴近生活,贴近观众,深受观众欢迎。目前在一些电视事业发达的国家里都普遍采用“电视新闻主持人”这一模式。在我国,也出现了具有很大影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新闻节目中开始由记者自己来担任的节目主持人,表明我国电视新闻正在走向世界,意味着中国电视传播形式顺应了世界潮流,这是电视新闻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电…  相似文献   

2.
周历历 《新闻窗》2008,(6):57-58
每晚七时,大多数电视观众的目光都是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接着便盯住省、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最后才收看县级台的地方新闻。县级电视台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媒体,上有来自中央、省、市电视台的“压力”,下要面对地方受众挑剔的眼光和难调的口味。而当今电视台之间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电视新闻的竞争,其新闻节目的质量如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电视台办得好不好的主要标志。因此,各地电视台都下大力气进行节目创新和改革,以丰富荧屏,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眼球,而电视新闻则成为节目改革和创新的首选对象。  相似文献   

3.
央视《新闻联播》正式创办于1978年,至今已走过30年的历程。该节目始终恪守“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的宗旨。正是凭借其一以贯之的权威内容和独树一帜的严肃风格,《新闻联播》迅速成长为中央电视台资历最老、受众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王牌收视节目,在国内电视新闻界树立起独一无二的权威品牌。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作为电视台的“拳头节目”,总是在收看率最高的“黄金时间”里受到亿万观众的青睐。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在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每天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与观众见面的播音员来说,其权威性、信赖感、知名度等也常常是在播报新闻时建立的。新闻是广播电视的主体,这是广播电视的性  相似文献   

5.
在诸多的电视节目中,影响最大的首推新闻。新闻节目是电视的支柱、脊梁,电视因为有新闻节目而提高了它的地位和声誉。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观众分布于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各地观众都希望有本地新闻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新闻联播》节目的观众又包括全国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观众,又都希望在《新闻联播》节目中看到本民族的形象。对新疆电视台的《新疆新闻》节目,观众也有同样的愿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观众的这些正当愿望,说明电视新闻应该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在我们这个有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生活的社会主义中国,在电视新闻中充分表现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对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于丹丹 《今传媒》2016,(8):134-135
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电视品牌的象征,2011年“走转改”启动实施以来,中央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节目的改版也是极具代表性的。本文选取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的三档新闻栏目《新闻联播》《每周质量报告》《焦点访谈》为主要研究对象,剖析了央视新闻节目改版后在新闻图像应用上的新特点:新闻图示的应用让“大数据”新闻简单易懂,使人眼前一亮,新闻所要传达的信息能够一目了然;借力新闻记录电影的形式,跟踪记录,真人真事,真实还原,现场冲击力强,让观众有了最真切的“使用体验”;为了化解严肃呆板的形式,营造轻松、活泼、亲民、和谐的新闻播报形式,引入 FLASH 动画和新闻漫画等多种形式,以专家视角、平民化呈现,幽默诙谐的方式让受众的亲切感倍增。  相似文献   

7.
《新闻联播》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要的电视新闻栏目,是广大受众观看时政新闻、国际新闻、社会新闻的首选视听“窗口”。作为官方的新闻发布渠道,《新闻联播》始终保持着严肃、官方、权威的媒介形象,但在新媒体传播形态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渠道优势日益弱化,传播效果也受到影响。在媒体加速融合的趋势下,《新闻联播》积极优化节目样态,通过转变话语方式推动传播创新,成为主流媒体新闻节目探索转型发展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8.
林丽虹 《东南传播》2016,(8):117-120
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用了许多新的表现方式,动画字幕就是其中一种。动画字幕的运用,能够清晰地传播新闻信息,有助于描绘新闻色彩,轻松地表现节目内容。研究学习央视《新闻联播》动画字幕的运用,可以为地方台新闻节目的制作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从而为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表现力,让电视新闻更好看、看得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各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体系中,新闻联播类节目是最能直接体现舆论导向、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节目,它在各栏目中处于龙头地位。随着新闻改革“三贴近”力度的不断加大,地方电视台如何在新闻联播类节目中整合政府和民众的声音,籍建公共新闻的平台,提高媒体的公信力,成了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电视事业在我国已有廿五年的历史了,电视新闻节目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而越办越好。中央电视台的全国“新闻联播”节目以及各省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已成为全国人民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电视新闻节目确实起着“教育、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巨大作用,有许多好的经验值得总结。今年四月第十一次全国广播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来,许多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编排结构有所改革,板块式、杂志型的电视新闻节目不断涌现,这也使新闻节目中穿插广告的形式有了很大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节目中穿插广告,为电视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这一形式在我国出现不久,在运作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忽视。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穿插广告不是一件新鲜事。本世纪60年代美国电视新闻改革和兴盛时期,电视事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个电视台千方百计改善自己的节目,以提高收视率,电视新闻节目自然是重要的改革内容。1961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洛杉矶KNXT电视台创办了一个长达45分钟的《大型新闻》节目。这档节目取消了以往音乐在新闻节目中的陪衬作用,整个节目由一位主持人串联,被称为“杂志型”新闻节目。这种新闻节目的诞生带来了一个很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各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体系中,新闻联播类节目是最能直接体现舆论导向、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节目,它在各栏目中处于龙头地位。随着新闻改革“三贴近”力度的不断加大,地方电视台如何在新闻联播类节目中整合政府和民众的声音,籍建公共新闻的平台,提高媒体的公信力,成了探索的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最大“路障”逐步扫清和第四媒体——网络电视的崛起,中国21世纪的“朝阳产业”——电视传媒面临的挑战与压力空前严峻,其中受冲击最大的当属电视新闻节目。 纵观当前国内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各省市电视台的几乎所有新闻节目都是以CCTV《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现在播报》、《新闻30’》等各档名牌新闻栏目为蓝本制作出来的,其栏目设置、宗旨定位、制作形式、编播方式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走的是“采访——拍摄——编辑——播出”的传统套路。90年代掀起的省级台“上星热”,其传输技术…  相似文献   

14.
浅谈电视新闻专题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做为形象迅速的发布信息,传播国内外大事的节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每晚的《新闻联播》吸引了广泛的观众。因此,各地电视台都在办好电视新闻上下了很大功夫,相比之下,一些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却由于形式单调,内容公式化,表现手法不活等原因,就不如新闻节目那样受欢迎了。许多真实的新闻事件、典型人物,经过编辑、记者们拍摄成专题片播放后,有的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有的还给观众留下了不可信的印象。造成有些电视专题片不受欢迎的原因是多  相似文献   

15.
一、新闻容量的增加改变千篇一律的播报方式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新闻传播迎来了一个百鸟齐鸣的时代,打破了国家台、省市台垄断传媒的局面。中央台的节目达到了8套,各省的播出频道也大大增加,各台的节目更加细分,一般都有音乐台、经济台、文艺台等,但无论怎样增加,都少不了新闻的传播。如果各类新闻节目都是一个模式,一个面孔,那必然是不和谐的。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各省台的全省新闻联播等,由于它是站在宏观的立场上,全局的高度上宣传,新闻播报必然要突出公正、权威,所以不允许有个性化的语言和倾向出现。而对于一些…  相似文献   

16.
报载: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播出的《新闻联播》节目,是最受观众欢迎,收看率最高的节目.《新闻联播》节目包括“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两部分。我们大家知道,“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这两个概念是“新闻联播”的种概念。“新闻联播”这一概念是“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的属概念。可是,笔者发现,当播音员介绍完《新闻联播》节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 设计新思路 在电视台从事新闻制播工作的同行不论你是新闻主管、编辑记者、节目主持人、工程技术人员都希望轻轻松松地、随心所欲地发挥创意,制作出精彩新颖又充满魅力的新闻节目,中央电视台做为国家电视台其播出的新闻节目在国内外有着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做好新闻节目是中央电视台宣传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更加依赖计算机技术,它已成为支持电视节目制播、管理的重要工具。 八十年代末,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每天只播出三次几  相似文献   

18.
岳坤莉 《新闻窗》2013,(1):79-80
现代社会,新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是人们获得信息、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近年来,随着电视的迅猛发展,新闻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在广播电视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中,我们既可以听到“播”,如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为代表的各台新闻联播节目,也可以听到“说”,如各台的新闻杂志类节目,还可以在同一个节目中听到说、念、播,例如现在流行的一些读报节目。  相似文献   

19.
曹旸 《记者摇篮》2012,(10):11-12
电视新闻串联词是将前后两条新闻连接在一起的文字,在节目中起着串联衔接、承上启下、组合报道、引导舆论等多种作用。通常情况下,杂志型的社会新闻类节目由于体量大、时间长,所以留给串联词发挥的空间也较大;而联播类的新闻节目由于受节目定位和时长的限制,串联词在节目中所占比重不大,但是联播类新闻中同样应该注重串联词写作。一、串联词在联播类新闻中的作用联播类新闻节目作为我国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新闻发布平台,主要负责发布政策、传递信息、引导舆论。这其中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为代表,辽宁广播电视台的《辽宁新闻》也属于联播类新闻之列。  相似文献   

20.
新闻性节目由于它的权威性、指导性、时效性、可视性等功能,已经培养出了社会对于新闻消费的习惯化状态。电视观众对于每天同一时间的新闻节目有着相当的心理期待。那么,在电视观众遍览了中央以及省级电视新闻节目后。地方电视新闻如何才能不让这种心理期待落空.能吸引他们产生继续看下去的欲望?事实上,地方台电视新闻必须在增强可视性上下功夫.也就是要千方百计营造出电视新闻浓郁的地方特色,以此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