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敏 《新闻与写作》2004,(11):24-25,35
“使用与满足”研究是传播学中的一种受众行为理论,旨在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接触条件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什么样的需求,来考察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使用与满足”研究起源于上个世纪40至70年代的美国,一些传播学者通过对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和印刷媒介读者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分析,认为受众接触媒  相似文献   

2.
研究图书馆的受众价值对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当代图书馆受众信息需求的表现特征、图书馆的受众细分、图书馆的受众价值以及提升图书馆受众价值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解析体育新闻受众--来自成都的实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晴 《当代传播》2005,(2):45-47
本文依据受众理论,对体育新闻受众的媒介接触心理、行为,以及对体育新闻的人际传播、反馈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传播学和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角度,阐释了受众服务工作在广电媒体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受众服务体系的构建,主要是通过加强渠道建设以及包括反馈信息运用、优化受众体验、开发潜在受众、加强宣传等工作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康彬 《新闻知识》2013,(1):9-11
媒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媒介功能发生转变以及媒介环境的变化,而媒介环境的变化又会引起受众观念与行为的变化,这最终导致了受众身份与角色的变化。本文就将对新媒体时代的积极受众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新媒体时代积极受众的划分及其表现来展现新媒体受众的新特点以及其与传统受众的区别,同时还对积极受众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新闻价值的核心是受众需求 新闻的传播对象是受众,受众是新闻的需求者和检验者。那么,一条新闻有没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如何,最有发言权的当然就是受众  相似文献   

7.
2007年中国大陆受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 《新闻传播》2008,(4):26-30
2007年中国大陆受众研究得到极大发展。受众研究视野开阔、层次丰富,涉及多种媒介视野、不同人物身份、受众心理以及受众研究理论:在研究方法上,十分重视调研,兼顾文本内容分析同时强调跨学科性;受众研究的新鲜点频出,体现为媒介受众批判意识的建构、媒介素养研究的发展以及“迷”理论研究的肇始。  相似文献   

8.
受众是西方修辞与传播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也是不同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对象。受众研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点不尽相同,多模态媒介的推广给受众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西方的受众研究成果丰富,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思路等多方面均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受众研究的视角来看弱势群体,后者具有至少两重身份,即作为受众组成部分的身份和作为报道对象从而成为被解读对象的身份。同时弱势群体作为一个相对性很强的复数整体,与主流受众群和传媒间的关系是多向度的。本文将侧重点放在传媒如何对待弱势群体以及主流受众群如何解读作为被报道对象的弱势群体这两方面上。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传播方式,博客在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效果、受众的参与程度等方面都与传统的传播方式不同,受众的权利也由此产生了变化。本文试图从受众权利的角度分析博客,探讨博客给受众权利带来怎样的变化以及对受众权利的实现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3,(9):14-17
受众研究作为传播学的重要领域,其理论与范式经历了许多转变,但从总体上来说,受众研究不像其他领域一样存在清晰可寻的时间脉络,本文以受众研究的核心命题——"媒介—受众"为线索对西方受众研究历史做一个相对简单清晰的梳理。  相似文献   

12.
受众是整个红色文化传播过程的归宿,他们决定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性.本文在研究红色文化传播中受众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分析受众心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科学的“受众意识”和构建多元化受众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受众"实际上是一个被人们建构出来,存在于人们观念中的概念,而并非指向一个活生生存在于物理空间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群体。在长达一个世纪左右的受众研究中,主要形成了三种受众观:以世界大战为背景形成的学术研究与政治实务相扣的宣传式受众观;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市场导向的批判式受众观念;以文化研究学派为代表的行动式受众观。然而这三种各具阐释力度的受众观念在当代却不能解释许多社会传播现象。这让受众问题越来越像一团迷雾,愈发让人琢磨不透,我们真的理解受众吗?所以首先我们必须先明晰这三种各具阐释力的受众观内容,赋予各个时期不同受众内涵形成背后的历史层面观照,其次通过观察受众内涵的阐释变化探究这三种受众观形成背后的社会语境与阐释失效处,最后在此基础上,得到一个关于受众问题的阐发,从而促进、引导受众观念在新时代的更新变革。  相似文献   

14.
湖南湘潭电视台高级编辑唐弦新著《解读受众》一书,已由海南出版社正式出版。 作者唐弦,本名唐自强,是我国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早期发起者和中广学会受众研委会的成员之一。长年以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传播理论认为,现在是一个受众选择的时代,受众是编辑活动的立足点,如何赢得受众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受众理论研究了影响期刊受众选择的因素,分析了期刊发展的路径选择,并提出了期刊经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马丕莲 《新闻世界》2014,(8):346-347
传播研究中受众观先后经历了作为靶子、社会类别、使用者、商品及解码者的受众等诸受众观的演进。其中一个重要趋势即受众的主动性日益凸显、受众的文化特质得到重视。本文对新媒体语境下受众的主动性进行分析,并指出要理性全面看待主动的受众。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从受众角度探析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分析涉及受众定位、受众结构和受众品味三个层面,指出媒体对受众的定位需要作由静态闭合走向动态开放的思路转变,以灵活开阔的视界对待受众研究,并以此为指导通过分析中国社会受众结构,点明各阶层受众借媒体实现利益诉求之需要,建言突破媒介产品同质化的藩篱、避免盲求高端的误区、寻求多样与特色。  相似文献   

18.
传播研究中受众观先后经历了作为靶子、社会类别、使用者、商品及解码者的受众等诸受众观的演进。其中一个重要趋势即受众的主动性日益凸显、受众的文化特质得到重视。本文对新媒体语境下受众的主动性进行分析,并指出要理性全面看待主动的受众。  相似文献   

19.
徐来  蔡凤娟 《出版科学》2009,17(6):64-67
借用大众传播学中的受众分层方法,将以图书为媒介的受众划分为阅读趋零型、目标明确型和营销导向型,分别分析三种类型受众的特征,初步探讨图书出版针对三种类型受众的可行发展途径。研究表明:培养阅读趋零型受众的阅读习惯(兴趣)、保证目标明确型受众的图书资讯和购买渠道需求的双满足、综合运用好威信效应、晕轮效应和从众心理以引导营销导向型受众的图书购买决策,是建立在受众分层基础上的图书出版的可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詹恂  母华 《新闻界》2007,(1):82-83
农村题材电视节目,即是电视台制作并播出的与农村、农业和农民以及与此相关内容的节目,其受众不仅囊括了占总人口70%的农民,也包含了大量的城镇电视受众。可以看到,农村题材电视节目的受众市场是相当广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