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一、落实句中义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人们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不是认不认得字,读不读得出音,了解不了解语法,而是懂得不懂得词的意义,能不能把查到的辞典义落实为句中义。在遇到一个不会解释的词时,阅读者都会打开有关的字典辞书查到有关的词项。这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要从多义词中选出合适的义项,同时排除多余的义项。然而,即便能选出一个合适的义项,该义项往往也不能马上落实到要翻译的句中去,还要经过一番处理加工才能得到合适的句中义。文言文阅读过程中遇到最多的,也是最难处理的问题就在于此。例如:屠暴起,以刀劈狼…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不是认不认得字,不是读不读得出音,也不是了解不了解语法,而是幢得不懂得词的意义,能不能把查到的辞典义落实为句中义。在阅读古文遇到一个不会解释的词时,阅读者都会打开有关的字典辞书查到有关的项目。这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要从多义词中选出合适的义项,同时排除多余的义项,它们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从演变的结果看。有古义和今义的区别;从使用的频率看,有常用义和非常用义的区别。所谓古义是指只在文言文中使用,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不是认不认得字,不是读不读得出音,也不是了解不了解语法,而是懂得不懂得词的意义,能不能把查到的辞典义落实为句中义。在阅读古文遇到一个不会解释的词时,阅读者都会打开有关的字典辞书查到有关的项目。这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要从多义词中选出合适的义项,同时排除多余的义项,它们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从演变的结果看,有古义和今义的区别;从使用的频率看,有常用义和非常用义的区别。所谓古义是指只在文言文中使用,现代文中不再使用的意义。所谓今义是指文言文中已经使用,现代文中仍在使用的意义。多义词…  相似文献   

4.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词汇教学远比语法教学重要得多,也难得多。对一个一个词的意义的理解,关系到对一个一个句子的意义乃至一篇文章的意义的理解。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主要障碍,正是这大量的不同的词汇(特别是实词),而不是语法规律。要进行词汇教学,就必然会碰到如何看待课文注释、如何看待词典给出的有关义项的问题。遗憾得很,相当多的学生并不会看注释,更不善于利用词典。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学生这样问道:“老师,这个字的意思怎么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查不出来?那么多义项中竟没有一个合适的?”老师,这个词按课本注释翻译起来为什么那么别扭不顺?这是怎么回事?”这里涉及的问题可能很  相似文献   

5.
表示词义的单义义项在语言实际中的应用表现在各个方面。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一般只使用一个具体的义项,同义词、反义词一般是指一组词的某个义项之间的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词库词、词典词、应用词中的义项各不相同。义项在词汇量测量、词频统计及语言教学中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阅读古诗文,尽管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但仍然会遇到某个词义难以确定,手头又无资料可查,影响了对文句的理解和欣赏。如果你一旦学会了随文释义推断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词性定义法。准确判断一个词的词性对缩小词义范围进而准确判定词义是很重要的。因为一个词的意思是要受其词性制约的。如:欲穷其林。“穷”一般认为是形容词,作“贫穷、穷尽”讲,此句中作动词,义为“走到尽头”则文意贯通。二、搭配定义法。一个词可能有多个义项,但在句中的义项是固定的,而这独一无二的义项,必须也必然与句子成分搭配得当,因而推断一个词的词义,也可以从…  相似文献   

7.
一个词的所有义项产生于人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体验的过程中,各义项依据"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共同组成该词的义项范畴。一个词的义项范畴中一般存在一个原型义项,其它义项在原型义项的基础上依据原型属性通过"原型分裂"和"原型转换"而产生。本研究基于词典中所列义项和语料库中的语料,考察语料中"头"(head)的不同义项和语言表达形式,从原型裂变及转换视角探讨和分析汉英"头"(head)的义项产生过程及其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8.
在反义词聚中,对立双方是一个词的一个义项同另一个词的一个义项之间的对立.这两个义项相对于他们各自的词来说,有的是本义,有的是引申义.因此,在反义词聚中就形成了本义与本义相对、本义与引申义相对、引申义与引申义相对等不同的形式.通过探讨反义词中词的义项是本义还是引申义,以及引申义在词的引申义列中的位置,我们可以从历时性的角度深刻体察构成反义词聚的词的意义流变,从而更加深刻地剖析反义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读了施一新同志的文章《“胜况”=“盛况”》(见《中学语文》87年11—12合订本),受益非浅,觉得施同志的做法值得学习,同时我也想起了87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第二大题的音形辨别题。其中第二小组中就有“盘跚”一词,由于许多考生不懂得“盘跚”同“蹒跚”一词,因而在这一小题上失了分。就目前而言,中学生不必把这类词作为自己的重点学习对象,但了解它是应该的。一般地说,这类词中,用来替换的词与被替换的词多是同音同义的(就某一义项而言),其用法是并列的,只是人们用的频率不同。象“胜况”一词,当  相似文献   

10.
bal-po考     
bal-po考陈践践bal-po一词在现代藏语中只有作“尼泊尔国名及其境内的一个民族”解的一个义项,别无他意。但在敦煌古藏文中却有三个以上的义项。如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大事纪年” ̄①中,bal-po一词出现了18次之多,但它们并不是同一个意思,...  相似文献   

11.
学习文言文,首先遇到的是字、词、句,即词汇(实词和虚词)、语法、文字乃至语音方法的问题。这是拦路虎,不打死它,谈不上读文言文。学生读文言文,教师教文言文,都必须在字、词、句方面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但是拦路虎毕竟只是虎,打虎的目的是为了走路。字、词、句的问题不解决,谈不上读文言文。仅仅在字、词、句方面下功夫,花气力,也绝不等于读懂了文言文。字、词、句读懂了,顶多不过能较准确地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文,译成现代文并不等于真正懂得了现代文。否则,无异认为任何现代文学生都已经懂得了。事实当然远非如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词典中,科学的设立和排列义项是关系到词典质量的重要问题,虚词词典也不例外。到目前为止的语文词典大多在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虚词词义的系统性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我们研究得不够,还不曾把它揭示出来。本文着重讨论义项的分立、义项的合并和义项的排列等问题,尝试提出一个整理虚词意义系统的方案,试图从中找出有关规律,最终解决所谓义项的“平排并列”问题,使虚词词典的质量从本质上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自己不认识的词,这些词不仅影响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影响阅读情绪。那么,对遇到的这些生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如果有一个词或短语看不懂,并不意味着我们读不懂整篇文章的意思。读一篇文章,肯定会遇到几个或更多的生词,这一点一定要从心理上做好准备。固然查词典是方法之一,但有些时候未必在词典上能找到现成的解释。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提高猜词悟意的能力。就是要利用上下文线索推测生词的字面意思,悟出词语在文章中的内涵。怎样利用上下文的线索呢?这也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假借义与语源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借义与语源义在概念上迥然有别。假借义是字义的一种,与字的本义不相关。语源义是同族词所共有之义,就具体的词而论,即是该词的命名之义。语源义既可能是词的具体义项,又可能是某一义项的义素。在实际语言中,假借义与语源义有时又有一定联系。我们既不能将二者混为一体,又不应将它们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5.
爱的味道     
陈容 《教书育人》2004,(4):40-41
我们在学习和教学中常常遇到许多比较熟悉的词却解释不清其中一语素的意义,而各类语文考试中也经常出现诸如“解释加点的词“之类的题型,不要你解释词的意思,而要你解释其中的某一语素义.有些语素义,一些词典中都未列出义项,令我们大伤脑筋.但弄清词中语素义,的确颇有裨益,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深入地掌握词义,而且可以举一反三地类推其他的词义,对理解词义、丰富词汇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们仍然不能放弃弄清词中语素义的做法.下面,我们就谈谈确定一般辞书中没有对应义项的词中语素义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雪梅 《中学生电脑》2004,(3):34-35,37
近几年,诗歌赏析题的考查渐渐浮出水面,且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而选择题是诗歌赏析类题中经常出现的题型,是考查学生古诗文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诗歌赏析类选择题大多有四个备选义项,其中三项分析是正确的,只有一项是有误的。很多学生不了解这类题型的置误方式,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掌握诗歌赏析类选择题的常见置误方式,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对于提高学生的答题准确率大有裨益。常见的置误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故意说错例1:阅读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选出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明月别枝惊鹊,清…  相似文献   

17.
语素的同一意义所表示的语义范畴,随着构成的合成词指示对象的不同,随着同它组合的另一语素意义的不同,其间语义关系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语素在构词中语义范畴改变后.意义同原义有明显的差异,则往往分出不同的义项,分出的义项属于不同的意义单位,属于不同的语义范畴。词的词位义属某种语义范畴,但在组合中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变化。词在组合中语义范畴改变后,意义也同原义有明显的差别,也往往分出不同的义项,分出的义项属于不同的意义单位,属于不同的语义范畴。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能使人们了解一词多义的内在生成机制,即多义词的各个义项是从原型意义通过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等认知机制的作用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存在一个词具有两种以上意义的现象。现代汉语中的多义词一般有两三种解释,文言文中的多义词义项可多至五六个甚至十几个。古人在书面语言上以单音词为主来表达复杂多样的概念。这就必然会出现一词多义现象。一个词的多种意义,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其中最早的意义叫做本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义项叫做引申义。本义可以引申出多个义项,这多个义项,也就是一词多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中“墨水”的第三个义项是: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这个义项是比喻义还是借代义,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古今汉语中存在着许多词义借代的现象,如“稼穑”“丝竹”“纨绔”“膏梁”“口舌”“诸葛亮”等。但词的借代义在许多语法著作中没有像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