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简单单"是指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简约化,要去掉哪些没有直接指向语文课程性质特点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让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瘦身"再"瘦身",并让每一个环节和方法都显示出你在教学生学语文,而不是玩游戏。"教"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校在抓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有如下认识与思考: 一、教师成长有规律--循序渐进四阶段 做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是"学历、能力、态度、方法、人格与教学特色"六统一的教师,而要想做一个地区的名师和骨干,我认为:一要人格完善,二要学识渊博,三要教艺精湛,四要业绩超群,五要理念先进.  相似文献   

3.
<正>《庖丁解牛》中塑造了一个"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的解牛大师形象。庖丁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他做到了"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就是很好地把握了牛的经脉。小说教学要想达到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的境界,教师也应该像庖丁善于抓住牛的经脉一样,善于抓住小说的经脉,做到长文短教。抓住小说经脉,做到长文短教,要着重做到:抓关键词、抓细节、抓标题、抓意识。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上好每一节音乐教学课是天职。要想把音乐教学课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就必须紧紧抓住音乐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环节。现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几点粗浅认识和做法: 搞好音乐教学首先要选好教材。课本是统一教材,按步就班地逐前向后进行教学自不必说,但有时选教的一些课外歌曲,就一定要加以认真对待了。要选教一首歌曲,这里面有很多学问。有很多音乐教师因没有选好歌曲,自己教不出劲头来,学生也感到厌烦疲  相似文献   

5.
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已将近6年的时间了,期中有四年都在高一,每教一次我的教案都要有所改动,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就是教学反思,我曾听过一个教育学家讲过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一个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同样的事,那只能是存在着,而不是活着。"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觉得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想,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关系的等方面去考虑,不能孤立地看函数。以函数为例:  相似文献   

6.
为理解而教     
哈佛大学"为理解而教"的教师研修课程在北京开放大学的开设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基因,产生了新的冲击。美国教育部长邓肯2011年说,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没有产生像在生产领域应用那样大的效益,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使教育产生结构性的变化。我想,"为理解而教"即是一种对结构性变化的探索。"为理解而教"的教师研修课程代表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它是一种学习观的改变、教学  相似文献   

7.
正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想谈谈自己的三点感悟。1.要不断总结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不断摸索教学规律,同时还要学习和借鉴名家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少走弯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现以小学的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为例进行分析。开展识字教学时,我们不妨借鉴国学大师钱穆抓汉字构字原理的方法。他在教学"壁"与"臂"时是这样教的,它们  相似文献   

8.
达成学习目标、追求阅读效益、实现高效的教学效能,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题。可在日常的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教师想教的与实际所教的,存在着矛盾甚至是相冲突、背离的现象。正如有论者指出:"教案常规上是有‘教学目标’的,即‘想教什么’,但在一堂课后,任课教师很少去验证自己想教的是否真的教了。"[1]亦即在以往的课堂观察中,往往遗忘、忽视了对教师想教的与他  相似文献   

9.
正"学生评教"评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不是教师个人。想使"学生评教"切实发挥监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必须在"细"和"实"上下功夫。"学生评教"必须"细"字为先。"学生评教"的操刀者是学生,而不论小学生、中学生甚至是大学生,都属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思虑有欠周全的人,让他们对自己的老师进行"评教",没有细致的筹备是不成的。"学生评教"要  相似文献   

10.
1.教学中,许多教师喜欢用这一环节:问学生看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们约定俗成般地回答想了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等等。然后教师似乎是顺学而导,顺水推舟地说,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究这些问题。你看,教师完全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围绕着学,教服务于学、服从于学,而且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培养了孩子的质疑能力。接下来,教师先检查昨天学生在家预习的情况,包括生字词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学问学问,要学当然要问。正如李振道所讲的,要学问得学问,不学问没学问。但我要思考的是,“看着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1.
课堂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阵地,语文教师要多动脑筋,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语文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学、做合一"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教必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本文讨论教师如何达到教无定法的境界.从探讨因"课"制宜,到贵在得"法",着重介绍得法的四种途径: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展开教学过程;重视课堂教学设计,把握原则;以学法带动教法,教法促动学习方式;反思教学,静心学习,潜心研究寻求教学之法.  相似文献   

13.
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已将近6年的时间了,期中有四年都在高一,每教一次我的教案都要有所改动,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就是教学反思,我曾听过一个教育学家讲过这样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4.
<正>通常有人对语文教学有误区,认为语文课程是死的,只要学生肯读肯背就行了,很多家长这样说,不少教师也这样讲,我却无法苟同。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我的理解是:语文阅读教学应在"活"字上下功夫。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一、培养兴趣,激发乐学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兴趣是学习的良师,是潜在的学习动力。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5.
一、"因教而教"的内涵 近年来,根据一些教改实验的成果,教育界提出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学"的研究,对过去很长时间里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提出了批评.但同时我们应认识到,注重教师的"教",也只是注重教师因"材"而教,而忽视教师因"教"而教.王夫之说:"夫学以学所教,而学必非教;教以教人之学,而教必非学."因此,教师在重视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也要注重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及教学任务、目的等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6.
"作文难,难似上青天.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这是普遍存在于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为什么作文教学这么棘手?比起课文教学,作文教学的示范课、公开课要少得多.这是因为作文教学有它的特殊性,学会写作文功在课堂,而要想写好作文则功在课外.在新课程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作文该怎样教?总结以往经验,我进行了如下小结.  相似文献   

17.
<正>学问,既是名词,也是动词。作名词,泛指知识的广博与专深;作动词,意指在学中问,甚至多问以代学。可见,"学"与"问"密切相连,但两者又离不开"教"。可见,"教"之于"学"是引导,"教"之于"问"则是启发,三者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三大支点。一、教——授之以渔,引导阅读"教"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教"可深教,亦可浅教,关键在于把握"度"。这个"度",便是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理解层次、认知层次和内化水平,不断调整,找到适宜的方式和深度去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设定在满足大部分学生的理解层次上。但是,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样  相似文献   

18.
目前,小学生的书写质量令人担忧。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教学太过随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要想真正促进写字教学的高效达成,教师心中必须要有强烈的"一"意识:目标要有"这一项",方法要有"这一序",重点要有"这一册"。这样,才能明确写字教学的方向,知道教什么、怎么教,有效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等专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基层,面向经济建设的第一线,大量的知识、技能要在生产实践中获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和经验借鉴,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我总结出了“教、扶、放”的教学方法。所谓“教、扶、放”,就是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而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倡导由学生独立思索,自力处理,积极获取知识。这一方法如同培养孩子学走路,一开始需要大人“教”他走;待他有了一定基础,需要“扶”着走;…  相似文献   

20.
正去年,我买了由张圣华主编的"大师背影书系"系列丛书,这里有朱自清、夏丏尊、陶行知、蔡元培、叶圣陶等名家的作品。我一直想知道为什么这些优秀的人出现之后近一个世纪了,再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一批人?翻了一遍之后,我最近重新读了《朱自清语文教学经验》一书,朱先生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他的教学经验一次次引发了我的思考。朱先生认为,"五四"以前的学生,他们真正的底子是古文,这些学生在入学校之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