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当代的意见空间和城市空间作为现代空间的两个主要形式深深影响着我们,也使现代空间伦理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现代空间充满了怀旧和幻想,成为文化乌托邦的显著标志——新的政治和文化空间的想象和形成就是这种乌托邦的现实表现。但空间伦理首先关注的是人的存在问题,然后才是如何存在问题——论文也主要是以这为切入点,分析和论证了现代空间的形成以及空间的文化乌托邦想象,并最终指出:空间即政治。  相似文献   

2.
文化空间是集时间、空间与文化于一体的意义场域,大学是极为重要的文化空间。大学中的传统文化传承出现了物质文化中传统文化意义的隐遁、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体系的断裂以及传统文化价值的弥散等问题。在传统文化传承的语境中,现代大学文化空间的改造需要遏制"非学校化"建筑活动,增强大学物质文化空间对传统文化的阐释性内涵;改进课程设置模式,实现传统文化在大学中的制度化传承;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能力,使传统文化实现活化传承。  相似文献   

3.
文化空间是集时间、空间与文化于一体的意义场域,大学是极为重要的文化空间。大学中的传统文化传承出现了物质文化中传统文化意义的隐遁、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体系的断裂以及传统文化价值的弥散等问题。在传统文化传承的语境中,现代大学文化空间的改造需要遏制"非学校化"建筑活动,增强大学物质文化空间对传统文化的阐释性内涵;改进课程设置模式,实现传统文化在大学中的制度化传承;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能力,使传统文化实现活化传承。  相似文献   

4.
异托邦是福柯根据乌托邦词型创制的一个概念,是不同于正常空间的异质空间。福柯认为,任何社会与文化都存在异托邦且异托邦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异托邦在特定社会与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地位与作用。在他的著作中,他从知识空间与社会空间两大方面,以异托邦视角对资本主义社会理性秩序与社会统治进行了深刻揭示和无情批判。福柯异托邦思想为人们打开了社会与文化研究的新空间,但其后现代立场也决定其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与矛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美国华裔为研究个案,通过汉语符码嵌入和文化意象使用等具体分析,分析了汉语和中国文化在美国异质文化语境中的传播和变异。这一现象有助于当下的我们进一步研究汉语和中国文化在异质文化语境中的传播与变异。  相似文献   

6.
詹姆逊从后现代文化、传统文化和"真实文化"这三方面吸收文化的合理元素,勾画出具有包容性和多元性的文化前景。他没有摆脱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局限,他所发动的毕竟只是文化领域的一场革命,所以他的文化构想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理想之舟被暂时浅搁。但是詹姆逊的文化乌托邦思想却起到了理论的先导作用,在后现代语境下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国本土裔女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的小说《踩影游戏》描写了当代印第安女性在多元文化社会和家庭中的觉醒和抗争。小说呈现了不同形式的异质空间,在文化异质空间的镜像审视下,印第安女性摆脱双重"他者"身份束缚,游走在真实和虚幻的异质空间,探索个人生存之路。同时,对身处主流文化和印第安文化夹缝中创作的厄德里克而言,这个亦真亦幻的"中间地带"也是她所追寻的文学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8.
路易斯·厄德里克是美国当代杰出的土著作家。其作品《爱药》以北科达他州北部靠近加拿大边境的齐佩瓦人居留地作为创作背景,真实地讲述了印第安人的生存状况,是研究族裔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揭示了印第安传统文化和白人工业文明之间的融合与冲突。本文从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来解读《爱药》中的异质空间,阐述了印第安人在异质空间中对自身身份的重新构建,传递出当代印第安人对印第安文化保持其独特性并能够得以传承的期望。  相似文献   

9.
谭恩美2005年力作《沉没之鱼》突破以往的写作模式,将旅行文学、幽灵叙事和乌托邦话语融入写作。本文以小说中的"无名之地"为切入点,以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概念为理论框架,剖析无名之地的乌托邦色彩,通过探寻其乌托邦空间表征推出乌托邦背后的表征空间和意识形态,最后窥探小说的乌托邦主题,以及谭恩美新近带有政治色彩的写作倾向。  相似文献   

10.
乌托邦是哈维空间批判理论的重要维度,这一维度从对空间的现实审视导向了一种对于未来理想空间的探索。乌托邦与"空间的生产"之间有着辩证的多维联系,空间的生产中潜藏着乌托邦诉求,乌托邦的实践也要着眼于现实的空间构型。"空间形态的乌托邦"和"社会过程的乌托邦"代表了人类乌托邦探寻的两种不同向度,彰显了人类在乌托邦建构中对空间条件和历史过程的不同关注,"辩证的时空乌托邦"着眼于将时空维度融入乌托邦构想,是两种话语的批判性重构。立足于当代的历史地理条件,一种可能的乌托邦探寻应着眼于重建乌托邦批判、乌托邦想象和乌托邦理想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惠山古镇旅游空间生产及其形态转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惠山古镇传统空间形态表现为物质空间的自然性、文化空间的自洽性和社会空间的地域性;旅游后古镇基于地方性的空间凝视、以政府为主导模式的社区改造与资本介入,以及资本与异质文化对新空间的跟进是空间生产的主要动因;惠山古镇旅游空间产生的绅士化现象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传统空间形态和特色的消亡,物理空间的产品化和商品化使其难以响应地方文化,文化空间的异质化致使地方转为真实与现象的第三空间,社会空间的契约化割裂了传统社区人际关系调节的感性模式;未来空间形态优化,需要新的空间调控理念作为引导,融入而非替代是空间自我的前提,均衡而非失衡是空间正义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在"国族话语"与"社会变革"这一特定的历史心态文化语境中,清末小说创作中出现了"乌托邦"式的想象空间,借助将现实置于虚幻之中这种乌托邦想象展开"中国梦"叙事与抒写。  相似文献   

13.
人类思想史、文学史上有一个挥之不去、萦绕不休的乌托邦情结。从西方文学的两大渊源“二希”文化(如古代希伯来文化中的先知文学和古希腊爱琴海文化中哲人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如先秦文学、著名隐逸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都可以看到“乌托邦”文学现象及其特征。20世纪西方乌托邦文学传统出现重大变异,产生了以乔治.奥维尔《1984年》为代表的“恶托邦”文学。随着电子传媒时代的来临和赛博空间的生成,“伊托邦”日益成为理论关注和文学研究的新维度。新的社会文化语境必然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引发新的思考。为此,我们组织了这次专题性的笔谈,以抛砖引玉,引发对此题旨感兴趣的海内外方家的关注和指教。  相似文献   

14.
在旅游凝视力的作用下,专为游客生产的民族文化表演,通过对原生文化符号的选取、抽离、改造等不同建构方式,成为了族群传统文化与主流消费文化相遇及意义重生的空间。本文以九寨沟藏羌歌舞表演《高原红》为例,在借用西方人文科学领域中"第三空间"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表演生成特征、功能价值、属性定位的分析,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重新阐释旅游语境中《高原红》的文化意义,指出旅游表演《高原红》所展示出的文化,既不同于主流大众文化也不同于民族传统文化,而是一种在自我与他者互动中杂糅生成的第三性异质文化,表现为民族传统文化自我的现代性表述与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15.
怀旧空间是现代城市更新与发展进程中的产物。在消费语境下,经过空间重塑的佛山岭南天地成为现代城市中符合商业逻辑的怀旧空间。它发挥着媒介叙事功能建构城市记忆,同时通过多元符号进行意义编码,最终成为现代城市中记忆勾唤与情感联结的载体、权利与秩序的缩影、身份认同与共同体想象的社会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6.
福柯提出的"异质空间"概念当代电影批评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本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文化研究者对异质空间的不同阐述和理解,第二是异质空间概念对艺术批评的意义,第三是异质空间概念对当代电影批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福柯提出的“异质空间”概念当代电影批评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本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文化研究者对异质空间的不同阐述和理解,第二是异质空间概念对艺术批评的意义,第三是异质空间概念对当代电影批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阎真、张者、邱华栋等作家的新世纪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体现出"三维语境",即历史语境、空间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三维语境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身份的建构具有巨大作用:不断变革的历史语境为建构知识分子身份提供深刻的历史背景;归属怎样的空间关系是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准;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他们从"立法者"的角色向"阐释者"的角色转变,文化已然成为商品,作为文化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他们具有"文化资本家"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9.
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具有六个特征。这一理论需要澄清异质的涵义、异质空间的界定及其特征的适用范围。欧茨小说的主要场景基本符合异质空间的六个特征:美国社会是一个权力异质空间;是一个暴力的异质空间;是一种功能叠加的暴力空间;它与时间存在着多种非即时的联系,产生异托时空间;它具有包容性和排斥性;汽车作为一种异质空间,是美国当代文化的典型象征。在欧茨的小说中,空间的异质性反映出宗教压制、种族歧视和男性话语的暴力。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乌托邦研究在西方学界蔚为大观。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打破学科壁垒,从整体上把握乌托邦研究的趋势。反观国内,对乌托邦的研究还很不足。长期以来,在科学社会主义的语境下,用科学/空想的二元对立模式解释乌托邦成了人们的基本认知。譹訛有鉴于此,本文聚焦乌托邦研究的元问题——定义,试图从社会思想、人性倾向以及文学体裁三个维度整合现有观点,认为乌托邦研究正从两个方面转向历史。首先,乌托邦已从非历史的空想被理解为历史地推动变革的力量;其次,从历史语境出发,赋予乌托邦具体的、动态的、多元的特性,已成为学界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