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篇幅较长,字数数千甚至近万的文章要求语文教师在短短的两三课时内完成,历来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依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时间不允许、学生不欢迎而且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如何进行“长文短教”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然而要“长文短教”首先要对“长文”进行客观分析。“长文”从语体角度可分为“文言长文”和“白话长文”;从体裁角度可分为“散文长文”和“小说长文”等:从内容深浅的角度可分为“易解长文”和“难解长文”。有了对“长文”全面分析,“因文施教”就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这些话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道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功能。“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则点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的要求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曾尝试让学生背"循环小数"的定义。结果,只有少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全理解了"循环小数"的意义,并当堂记住了这个定义;而大部分学生是在课后通过不断地重复背诵,  相似文献   

4.
正"四基"不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人为割裂,片面强调,而必须以整体的视角关照。但是,整体关照,并不是平均用力,在每节课都同时强调"四基",而是在整体关照的视角下,略有侧重。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统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  相似文献   

5.
目前,教材依然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要贯彻落实好新课改的理念,教师就必须树立科学的教材观。只有这样,教师才不会苦于有教历而无教力了。结合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教学实践,为了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变材施教,把教材变为学材。一、把新教材与旧教材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我随一个教育考察团到江苏一所实验学校参观学习,其他的事情都忘了,我惟一记得的是一位老教师讲的事。他说,他班里有个学生很调皮,上课不专心,手老是动个不停,以前,老师对他训过、骂过、凶过、苦口婆心地教过,这位学生就是改不过来。有坏习惯,加上屡教不改,这位学生便被打入后进生之列了。老教师接手教这位学生,也曾语重心长地劝他改正,然而改不了。老教师想,上课这么乱动手,没准他动手能力强呢。老教师便把这位学生安排在航模制作兴趣小组,在这里,谁也赶不上这位学生了,他后来制作的航模在全国中小学生航模制作比赛中获了一等奖。  相似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不是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而是强调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片面的学习转向全面学习。因此,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接受、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多种学习方式参与的探索过程,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曾经极为深刻的指出:"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中所不成经验的事勉强拉到笔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人固然为着写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但是做了人就得担负人的责任,就得留心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案例】今年我接一个六年级新班。事先通过了解,知道这个班的殷某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因他双腿残疾,趁其他同学外出做操或上课的机会,常去翻他人的书包或El袋,所以班中学生经常反映少了钱或学习用品等。以前的老师常派学生看着他,但总是防不胜防,效果不大。看来,这种强制的方法不行,挫伤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又是作文课,好烦哟!”作为语文老师.听到这样的活语,心中难免会有诸多想法..久而久之.写作文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乐力,同时他们也在有意无意地进行拒绝.也就造成这种学生们无话可说的局面.形成了恶性循环其实初中学生害怕写件文.这种“怕”的根源在于学生们缺乏作文素材积累、缺乏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很少发现生活的闪光点、缺乏作文的写作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发展。显然因材施教仍然是新课改教学中的“法宝”、只是随着教育的改革,因材施教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深化,如今因“材”施教中“材”除学生之“才”,还可理解成教材之“材”、教师之“才”等。  相似文献   

12.
例说作文写作中的就地取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直以来,教师都在教导学生,写作必须从积累材料入手,而且要多积累,工勤于积累,要善于积累,要勇于积累。可事实是,学生们每当写作文时,多数同学还是抓耳挠腮,嘴里嘟囔着没什么可写的。新课标在“表达与交流”的要求中,第一条就明确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第四条还要求:“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的积累素材……”学生的写作现实和新课标对作文的要求都为教师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课文类别不同,教法有异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分为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类别不同,教学方法也应不同。就拿讲读课文来说吧,顾名思义,包括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读两个方面。教学这类课文就是通过教师的讲,教学生学会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读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历来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写作文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课程。学生怕写,教师怕教,跌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农村生活有着自己的特性。它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日益变化的现代气息。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相似文献   

15.
李月微 《考试周刊》2011,(61):216-217
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中心.孩子的成长需要一定奈件的促进,只有在一定条件促进和保障下的人格和性格才能达到统一,从而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出现的教师有偿家教和“因财施教”问题,辩析了因材施教与“因财施教”的区别和差异,对“因财施教”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做了系统分析,提出转变“因财施教”为因材施教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周晓娟 《教师》2014,(22):55-56
正众所周知,因材施教这一教书育人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是孔子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当今社会受教育者数以千万计,行业要求五花八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因材施教的原则尤为重要。但是,作为在职教师,笔者亲身体会着"因材施教"是如此困难重重。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班级的全体学生,统一的教学要求、教学难度,统一的教学进度、评价方法,统一的考核标准;面对家长的期待、校领导的要求,面对成绩,教师只好无奈地  相似文献   

18.
汪育香 《生活教育》2011,(17):74-76
许多学生反映,写到作文就头痛,自己生活面很窄,从家门到校门,从书房到课堂,没什么可写。是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常说:"不是没有动听的音乐,而是没有听得出音乐美的耳朵;不是没有绚丽的风景,而是没有看得出美景的眼睛。"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从思想上、感情上融为一体,要有心与心的交流.教师才能更真切地了解学生,让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心态都要有所把握.用爱心去关注他们、引导他们。有位教育家说的好:“最好的老师并不是传授知识多的老师,而是热爱自己学生的老师”。因此.在工作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很多学生写作文时,都愁眉苦脸。他们怕写作文最大原因是写作时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古人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是的,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十几年来,笔者就是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米下锅,做生活的有心人,最后形成生活积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