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晚上,弟弟坐在桌边看我做作业。看着桌子上五花八门的作业本,弟弟羡慕极了,奶声奶气地对我说:“姐姐,我也要作业本!”我想了想说:“好,姐姐帮你做一本独特的作业本。”我先找来四种颜色的彩色A4纸,裁成一半大小,然后用订书机装订起来。弟弟也不闲着,  相似文献   

2.
《少先队小干部》2013,(11):45-45
中国的阅读传统是多么悠久——从动物骨头、石头上的文字到竹简、木简上的文字。再到白纸上的文字,记录着文字的历史。也记录着中国人阅读的历史。然而,现在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纸上的文字竟开始渐渐“隐退”了——网上阅读、手机阅读逐渐成为每个家庭、  相似文献   

3.
纸的履历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首创者蔡伦,是东汉和帝时期的一位宦官。史书上说,自古以来记事,一般都使用竹简。当时被称之为"纸"的东西,实际上是丝帛。丝帛太贵,一般人买不起;竹简太重,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蔡伦就将"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发明家,将这种纸称之为"蔡侯纸"。从此,作为我国古代四大  相似文献   

4.
在纸出现以前,人类曾经使用过许多材料来写字记事.我们的祖先最初是把文字刻在龟甲上或兽骨上,叫做甲骨文.商周时代,人们又把需要保存的文字铸在青铜器上,或者刻在石头上,叫做钟鼎文、石鼓文.到了春秋末期,人们开始使用新的书写记事材料,叫做"简牍","简"就是竹片,"牍"就是木片.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比刻在甲骨上、石头上,比铸在青铜器上,要方便得多,容易得多,可就是连篇累牍,十分笨重.  相似文献   

5.
刘震 《教师博览》2010,(7):54-55
早在4000多年前,最早的人类文明就出现了文字。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将楔形文字刻在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古埃及人先是把圣书字刻在石碑上、墙壁上和金字塔上,后来又写在莎草纸上;中世纪的基督教徒把经典著作抄在羊皮纸上;古代中国在青铜器上铸上文字,后来还曾把字写在竹简上、丝帛上和纸上。  相似文献   

6.
《数学思维训练报》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一张不能折九次的纸》,一下就把我吸引了.文中说,无论多大的一张纸,最多只能折八次.我心想:不可能,一张这么大的纸,连九次都折不了吗?我要亲手试一试! 我随便拿了一张作业本大小的纸折了起来,前几次还顺利,折到第五次时,就只有一个瓶盖那么大了,连第六次都折不到.我拿来一块石头,使劲向纸砸去,可是,第六次总也折不上去,还开着口,好像在嘲笑我一样.我想,一定是这张纸太小了,我去找一张大纸来! 这次用的是一张报纸,我边折边想,这次一定可以了.三次,四次,我心里很高兴,哼起了小曲,可折到第七次时,就折不动了.我请爸爸来帮忙,爸爸用尽力气也折不到第八次.我说:"这张纸太厚!不行,找一张薄的试试吧."  相似文献   

7.
哈哈哈密瓜     
笑话一箩筐对纸过敏二年级的儿子写作业时突然问:"妈妈,作业本是什么做的?"妈妈:"是纸做的。"儿子:"哦,我好像对纸过敏,每次做作业都难受。"妈妈:"你过来,我用棍子给你治好!"心地善良刚刚逛超市买东西,一小孩拉住我的手说:"姐姐,可不可以送我回家?我和妈妈走散了。"  相似文献   

8.
<正>很多古籍中的文字都是竖着写的,这究竟是古人故意为之,还是不得已而为之呢?众所周知,在纸被发明之前,古人通常把字写在竹简(窄长的竹片、木片)上,然后用绳线串成册。"册"字本身就是竹简的象形字。在打开这样的卷册时,人们习惯于右手执端,左手展开,因而书写时自然就自上而下,从右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用作文字载体的材料有很多,如甲骨、青铜器、简帛、纸等等。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传播,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寥寥百余人。直到使用简帛,这种局面才得以改变。简帛中的“简”包括竹简和木简,“帛”则是指绢绸等丝织品。  相似文献   

10.
阅读魔方5     
《小火炬》2006,(6)
我的华老师王蒙阅读精品华老师规定,写字课必须携带毛笔、墨盒和红模字纸,常有同学忘带,致使写字课无法进行。华老师火了,宣布说再有人不带上述文具来上写字课,便到教室外面站壁角去。偏偏刚宣布完我就犯了规,等想起这节是写字课时,课前预备铃已经响了,回家再取已经不可能。我的心乱跳,面色如土。华老师来到讲台上,先问:“都带了笔墨纸了吗?”我和一个瘦小贫苦的女生低着头站了起来。华老师皱着眉看着我们,她问:“你们说怎么办?”我哭了。最可怕的是我姐姐也在这个学校,如果我在教室外面站了壁角,这种奇耻大辱就会被她报告给父母……天啊,我…  相似文献   

11.
学习古代汉语,必须掌握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否则阅读古籍就很难突破“文言”这道难关。但仅仅具有古代汉语的基本理论知识,仍不能满足我们阅读古籍的需要。这就是古代汉语这门课程除了系统讲授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基本理论知识以外,还须重点介绍名物、典章、制度这些内容的缘故。由于时代相隔久远,今人对古人的生活状况,很不了解,这就使我们阅读古籍时面临不少困难。举例来说,今天我们用纸写字,可是纸是东汉蔡伦发明的,秦以前,纸还没有问世,当时文字除了刻在龟甲兽骨和金石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教学计划”明确地指示我们:第一、二学年写字三节,可和阅读同一时间配合进行,以使每天都有写字的机会。由于我们事先没有认真学习,没有领会其精神实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因之在执行中有进写字占用阅读时间,有时阅读占用写字时间。在阅读和写字过渡时,发作业本要占用不少时间,因为有时  相似文献   

13.
在学完《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有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教材上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蔡侯纸”逐渐普遍使用.为什么高希希导演的电视剧新版《三国》中的书写材料都是竹简呢?这位学生提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没在意的问题。《后汉书·蔡伦传》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相似文献   

14.
<正>我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一村男人抽的烟都是自己用纸卷的,家家户户的女人做布鞋也要用纸剪鞋样,纸就显得珍贵。因为我的父母是教师,就经常有一些人向我讨要旧报纸旧作业本,邻居葛大爷就是其中一位。葛大爷拿到我给的废纸,先是把没写字的拣出来放一边,立马派上用  相似文献   

15.
书史小议     
图书的历史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历史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图书”一词最早出现于“河出图、洛出书”(《周易:上系辞》),图书的发展历经三次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文字的发明,它使人类进入了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第二次飞跃是印刷术的发明,它不仅使图书在质上得到极大的改善,而且在量上也有了惊人的突破;第三次飞跃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人类知识传播工具的发展,它标志着图书以全新的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我国最早的正规书籍是刻在竹简或木头上的,刻在竹简上的称“简策”,写在木头上的称做“版读”。在竹简上刻字前必须用火…  相似文献   

16.
一次,上语文课的时候,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黄鼠狼给鸟拜年——没安好心"这一行字,我们齐声喊起来:"写错了!写错了!"老师委屈地说:"写错了吗?不过,这不是我写的,而是从牛子威的作业本上抄下来的。"说着.就把牛子威的作业本打开给我们看,我们都哄堂大笑起来。  相似文献   

17.
正晚集会铃声响时,我和往常一样捧着作业本来到教室。"庞昕洋、张裕菲写得最棒,获得三颗星……"我一边发作业本一边点评。最后,留在我手里的是黄玉涵的本子。看着她精神不振地趴在桌面上,我有点按捺不住了:"黄玉涵,上来领写字本。"她像往常一样漫不经心地走上来。"你看看,这次作业你一个字都没写,交上来干什么!"看着她懒洋洋的样子,我有点生气了。"我写完了呀!"她一脸无辜。"你自己看看吧!"我把写字本递给她,心  相似文献   

18.
一次写字课,我捧着作业本走进教室,习惯性地表扬起此次作业质量高和进步快的同学。我翻开小峰的作业本,郑重地对全班同学说:“这次作业进步最快的是小峰同学,他的作业字迹工整美观。”说着把作业本上一颗鲜红的“五角星”展示给大家看。同学们一个个都朝小峰投去羡慕的目光。这颗“五角星”对小峰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呀,以前他的作业习惯不好,写字歪歪斜斜,作业本也是脏兮兮的,经过指导帮助,他已经向前跨出了几大步。我暗瞥了小峰一眼,只见他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灿烂笑容。  相似文献   

19.
顾琴 《江西教育》2016,(Z1):62-63
每天早晨,我上语文课之前,都会提前半个多小时到教室,为的是亲自收一个学生的作业本。尽管我多次对这个学生说,最好和同学们一起把作业本交给组长,可他依然故我。待我走进教室,他便第一时间把作业本交到我的手中,然后习惯性地挽着我的胳膊,看着我掏出红笔,批改他的"作业"。这是怎样的作业啊!满纸符号,有字有画有拼音,很多地方看不清也看不懂,但我每天都会认真地看两遍,然  相似文献   

20.
正等孩子大了、不再需要我给她讲故事的时候,这段和孩子一起共读的时光,都会是非常幸福,滋味美妙的回忆。我家2岁的小姑娘每天晚上都要让我给她"讲书"。"讲书"是她的原话,我猜可能是因为她还不会说也不理解"读"这个词。这事让我欣喜,但有时也让我"躁狂"。看到她这么喜欢阅读,当妈的当然高兴,在外人面前说起来时也总是沾沾自喜。但每当她玩到已经很晚,依然还固执地要求我讲完好几本绘本才肯睡觉时,我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