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科书成为学界的共识。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Minds and machines,1750-1900》,是1999年由Jamie Byrom等人编写的,该教科书是基于探究理念编写而成的。本文选译该教科书第四单元“探知童工处境实情为何这么难”,这一单元包括“工厂里的儿童”“矿场里的儿童”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书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内容贯穿于教材的始终 ,全书设计了“探究”、“实验”、“想想做做”、“想想议议”、“STS”、“科学世界”和“动手动脑学物理”等栏目 ,几乎每节都有探究性实验 ,科学事例生动鲜活。新教材倡导探究式的学习 ,让学生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既强调课的“动态生成”,又要求有教学方案的预设。新编的教科书设计了形式众多的活动,目的是使教科书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因此,“活动”成为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学形式,而学生的“活动”,最容易生成新的问题。为此,本文在“动态生成”教学观念的指导下,以广东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为例,探究“动态生成”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初中地理新课标实验教科书新增了“活动”部分。和以往的教科书有所不同,新教科书中的“活动”部分承载了许多重要的教学内容,是教科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新增的“活动”部分把学习过程置于体验、探究的过程当中,从根本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  相似文献   

5.
在讲述“拿破仑称帝”时,学生问:称帝与称王一样吗?虽然知道“Emperor”与“King”不同,但一时间却无法给学生作出解释。查阅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科书——北京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八年级上册教科书(以下简称“北京版教科书”)相关内容发现,从第3课到第12,课教科书中的表述时而“皇帝”,时而“国王”。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倡导“一标多本”,可以根据国家标准编写不同特色和风格的物理教科书.各版本“课标”物理实验教科书均设计了新颖、灵活、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且都有其各自特点.对不同版本“课标”物理实验教科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比较研究,不但可为师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提供启示,也可以给今后教科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修改与编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姜承彬 《山东教育》2004,(14):45-46
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已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委员会审定通过。该教科书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重视了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现就笔者对教科书的学习,谈一下该教科书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在编写方式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温德峰 《现代语文》2005,(2):64-66,69
“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是山东人民出版社新课标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的基本编写理念。以话题形式组织单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中心调整单元内容,以“三维”目标为依据,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设计“学习活动”,是山东人民版教科书的突出特点。相对于传统教科书的课后“思考与练习”,“学习活动”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种个性的解放,是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创造性地实施教材中所设计的学习活动,是教材编者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本文拟结合执教第一模块的实践,谈一谈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一些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王世光 《教育学报》2007,3(2):50-54
新课程社会科教科书在探究设计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教科书编写者往往简单地把探究设计理解为问题设计或者活动设计,大胆地将探究设计作为教科书的主体,却没有在教科书中适当凸显探究程序,只注重探究设计的示范性,而又忽视了探究设计的可操作性。这些失误根源于教科书编写者对社会科教学理论没有深入的研究,同时对国内外社会科课堂教学实践没有深入的了解。这一系列失误无论对教师的探究教学还是学生的探究学习都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是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中的一个探究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的实施,可以明确细胞呼吸存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细胞呼吸方式的条件、产物也不同。如何设计科学、简便、可行的实验方案和装置本身就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内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教材参考资料中的实验设计、装置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教科书是“铸魂工程”的基础,是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融入教科书有助于学生了解党情,感知党恩,发自内心认同中国共产党,从而奠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社会共识。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12册)为研究对象,以课文为最小分析单位对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梳理,分析“党的领导”相关内容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现实样态,发现“党的领导”相关内容在教科书中呈现数量体现波浪式前进特征,呈现形式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呈现比例凸显语文学科人文属性。立足未来,促进“党的领导”与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科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功能需要加强整体设计,构建科学的内容体系;探究有效教法,增强育人实效性;课内外联动,追寻“知、情、行”统一。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行) 试》的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对学习方式变革的要求,也是对教科书编写的新要求。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提出教科书要留有“空白”的观点,作为对小学数学教科书编写的一点建议。 一、教科书编写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与建立, 不仅要依靠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传感器的简单应用”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新增的一个学生实验 ,笔者现就如何利用这个实验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探究能力谈一点看法 ,供大家参考。1 激发学生探究传感器的欲望教师充分联系实际说明传感器应用的范围广 ,涉及的领域多。概括如下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电子  相似文献   

14.
王茂贤 《科学教育》2005,11(1):29-30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与旧教材比较,出现了许多新内容、新变化,也成为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不可多得的资源。通过以“探究问题”方式设计进行课堂教学,不仅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而且突出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已经正式出版.这册教材根据新课标,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提高学生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出了努力.它不但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改进呈现方式,为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留出了空间,而且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书中新增许多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其中包括进一步开发利用一些传统的具有较高学习、探究和创新价值的问题.例如,教科书中提到的“幻方”“一笔画”等问题,就属于老内容新应用,它们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创新的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教科书“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问题,是通过“探究影响霉菌生活的因素”来说明的。根据学生的日常观察和经验,对于日常物品上生长绵白色的“霉菌”比较熟悉,但要设计探究方案,探究“哪些因素影响霉菌的生活”, 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恰当引导。对影响霉菌生活的因素,学生比较熟悉的是温度和湿度,其它因素学生并不熟悉,需要通过他们的“探究-发现”去认识。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化学教科书设置的“活动与探究”栏目是实现科学探究内容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的载体。在探究活动的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实际探究能力出发,处理好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的关系;突出自主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过程,是让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有效的“动”起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早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自觉行动,“探索型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观念早已深人人心.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在每一章复习题部分都设计了“探究·拓展”内容,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科书应突出语文新课程的特点,要便于指导学生自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自觉的习惯,不断提高独立学习和探究能力。”苏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对原来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力求建构一套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科书,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教科书是使学生达列课程标准所规定目标的内容载体,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和手段。此次历史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要求教科书从“教本”向“学本”转变,在内容的呈现上,要注重展现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