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网络问政     
《信息系统工程》2010,(3):12-12
截至2009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达3.84亿,居世界第一。中国普兴网络问政,温家宝在“两会”前再次与网民交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邀网民“拍砖”建言,上海市长韩正在网上推介世博会,中部安徽则首次将“网络问政”写入该省政府工作报告。政府通过网络集纳民意、民智,网民以留言、博客、微博等参政议政,这种平等、互动的交流方式成为中国政治生态中的新亮色。  相似文献   

2.
理性表达,理性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中国网民总人数已达到2.53亿,近2/3的网民或在网上发过帖、或参加过“Web2.0”互动。网络逐渐成为人们自由表达意见,传递声音的主要渠道,无论是对“虐猫女”的人肉搜索还是对“正龙拍虎”的拍砖打假,网民们把网络上虚拟的权利兑现于实际行动上,无不显示了网络民意的力量。网络民意力量的凸显也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年来中国国力快速增长和国际地位迅速攀升,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中国“两会”的被关注度亦逐渐升温,在今年无疑达到了一个峰值。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网络媒体已成长为“两会”报道的主力军,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看“两会”,越来越多的网民选择网上参政议政。网络媒体架起了民众与政府、民众与民众、民众与代表、民意与政策的互动桥梁。  相似文献   

4.
伍皓 《网络传播》2010,(5):12-14
近两年来,互联网为民意的“沸腾”提供了条件,网络民意出现井喷,中国网民对于政治的关心、对时事的关心异于其他国家,互联网已经成为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一个重要平台和渠道。由此出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监督现象,而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互动、及时反映与引申,再加上网民刨根问底和紧迫不舍的“人肉搜索”,使真相得以披露,事情得到解决,相关当事人被免责、问责,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  相似文献   

5.
孔德轩 《视听界》2010,(2):113-113
互联网主持人的出现是网络人性化服务的一种体现,使网络向更加人性化的互动世界迈进。网络主持人为网民节省大量的时间并提供较为个性化的服务,传递给网民感兴趣的信息,成为网民遨游信息海洋的导游,让网络成为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媒体。网络主持人担当的是“信息向导”和“话题操盘手”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正>全国两会前夕,新华社客户端推出创意互动产品《2024全国两会热词调查》,率先开启“两会时间”。同时,抓住两会时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的重要节点,在前期民意征集的基础上,将总书记下团组时的重要讲话与热词调查中网民的精选留言相结合,推出了国风动海报产品《你关心的,也是总书记牵挂的》,形成了“网民有所呼,总书记有回应”的互动报道创新范式。  相似文献   

7.
《信息系统工程》2011,(4):10-10
走进互联网时代的2011年全国两会,彰显出亿万网民的力量,总理在线两小时就吸引10万多个提问,代表委员的微博议政也赢得十几万"粉丝"。互联网成了社情民意的集散地,民意坐上网络直通车。两会调查推出5天即引来6万多条留言,139万网友"围观",数百条网友留言更是走进人民大会堂,和各界代表、委员见面。"网络问政"蔚然成风,这种打破时空限制的双向交流,大大拓宽了两会收集民意汇聚民智的渠道。  相似文献   

8.
新年伊始,为期一个月的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被社会各界誉为“荡涤网上精神污染的雷霆行动”“顺民意、遂民愿的民心工程”。在互联网日益成为影响广泛的新兴媒体之时,呼唤净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秩序的大众心声,引入关注,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2007年被网友称为“网络民意年”。在这一年网民积极参与社会热点事件讨论,发出自己的声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推进了事件的发展。每一件重大的网络事件都可以看到网民的巨大力量。在数字时代,网民已经成为互联网中的“英雄”。  相似文献   

10.
要闻     
网络成“两会”参政议政互动平台 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最近发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全国“两会”期问,人民网、新华网等六大网站新闻频道日均流量突破1.7亿、日均独立用户数超过1800万,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3%和22%,网民选择通过网络媒体关注“两会”的比例高达94.5%.新华网、人民网、腾讯网、新浪、搜狐及网易六大网站共推出“问总理”、“向总理提问建言”、“有话网上说”等近20个互动栏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高层越来越重视互联网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上网和网民互动.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在今年"两会"上说:"互联网已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网友通过网络反映民意,提出意见,或是批评和监督.这些意见是原汁原味的,没有经过整理和筛选.通过网络,政府见到的是真正来自民间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南阳新闻网开办的“书记市长留言板——给书记市长说说心里话”,建立起了收集、分类、交办、督查、反馈的网络问政链条,形成了网上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长效机制,促进了党委、政府与网民通畅、充分、有效的沟通与互动,实现了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有机对接,推动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崔伟 《新闻前哨》2014,(6):63-63
信息时代,网络已然成为社会公众进行意见表达、利益诉求、舆论发酵的公共领域平台.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和网民群体的不断壮大,网络民意随之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这给政府执政能力带来巨大挑战.为及时、有效引导网络民意,处理网络舆情,政府应采取网络问政的方式来与网民互动,实现与网络民意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4.
王莉 《新闻三昧》2008,(1):93-96
2007年是中国网络舆论非常活跃的一年,互联网正在成为舆论形成的新型重要大众媒介,也成为民意表达的新的重要平台。网络舆论对民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细数这一年每一桩大的网络事件,如重庆钉子户吴苹夫妇誓死捍卫合法物权坚守“孤岛”、山西黑砖窑曝光、网民质疑华南虎真伪等等,无不因有全国众多网民积极参与其中,发表各种言论,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互联网越来越深入地渗入公共事务领域。但网络在给了民众一些话语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聊天室、论坛、博客上的谩骂、诋毁、人肉搜索甚至是偏颇言论“升级”到群体事件.让我们看到了我国网民在利用网络表达自己的声音时还有些不成熟,如何使网络比较准确而理性地反映民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除了高层领导亲自上网了解民意外,中央和国务院设有专门机构从网上搜集重要信息,以“互联网舆情”形式提供给领导人参考,网络舆论成为一种“公开的内参”。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异军突起,“网络民意”作为一种史无前例的民意表达形态,成为备受瞩目的关键词。从Web2.0到政府2.0,这种由中国网民所发挥出的虚拟力量,体现了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其本质是原生态民意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本文试图通过对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传播特质进行研究,梳理网络民意的特征和搭建网络问政平台的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网络民意沟通存在的问题,并探寻优化网络民意畅通渠道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8.
据统计,目前我国网民已达2.21亿,网络成为广大群众表达民意、参与社会经济及政治交流的一个平台.上至中南海,下至县市区,各级领导干部对网络民意都表现出高度的重视.去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曾引用美国老报人斯特朗斯基所说的"要讲民主的话,不要关在屋子里只读亚里士多德,要多坐地铁和公共汽车"来比喻互联网,希望网络能成为民众与中央沟通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每年的“两会”报道是各级党报的规定动作,也是一年报道的重大战役之一。如何让“两会”报道更可读、可亲、可感,对读者更具有亲和力,是一个值得努力探索的课题。我们认为,除了在内容上做到准确、及时、全面,更加关注民生、反映民意外,在报道形式上,注重与读者、代表委员和网民的互动,是增强“两会”报道亲和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一 说起云南的微博应用,最引人注目的是党政机构和党政干部开通政务微博.云南的宣传文化部门主动与网民群体多层次交流互动,在微博问政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形成网上舆论引导新格局,被一些媒体称为“网络执政的云南模式”.善用微博,倾听草根,感悟民意,触摸底层,承上联下,勇于担当,成为云南政务微博发展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