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读出散文的散文味,去读林语堂的广博,去品谢冰心的清新,去了解陆蠡的自我剖析,去感悟史铁生的艰难成长。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在比较中欣赏散文真纯的美。  相似文献   

2.
古典诗歌的学习,应该注重“读”,而古典诗歌的教学更要讲究“读”。讲究读诗的艺术,才可能更有效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技巧,领会古人的思想感情,进而感悟诗人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那么,应该如何组织学生读诗呢?这就要靠我们老师的智慧了。  相似文献   

3.
一个秋日的下午,阳光像顽皮的孩子在绿叶上跳动。刚把《三味书屋》教完,我靠在走廊的栏杆上小憩;虽然离开了课堂,但仍然玩味着“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的书屋“三味”。庄义姗同学走了过来,腻在我的身边,东摸西嗅的。突然,她对我说:“你是三味老师。”“你这孩子,不能乱说的,我哪三味了?”我问。“烟味,酒味,香水味,”她有意伸着鼻子向我身上嗅,“这都是你身上的,你不是三味老师吗?”  相似文献   

4.
“大散文”与“艺术散文”是当前散文领域中颇有影响的两大理论主张,它们的观点大相径庭。虽然如此。它们却也有相通之处,即它们都重视散文的艺术魅力。它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优劣参半,为了共同的目标,它们理应并存,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5.
卓志华 《教师》2013,(25):80-81
化学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一堂成功或说名符其实的化学课,应有哪些“味”呢?我认为起码应有以下“三味”:  相似文献   

6.
陈庆卫 《现代语文》2006,(11):28-29
《岳阳楼记》这篇章是初中语教材中的名篇,它构思巧妙,立意深远,是质兼美的范。对于这篇章的教法,有许多老师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其中也有少成功的设计。尽管教法各异,但诵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至于本的诵读之法,我觉得值得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校近三年的"灵动课堂"教学改革之"以精彩为形态的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堂比武活动,让我校学导式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充满墨香,让我校学导式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充满灵气,让我校学导式语文课堂教学更令人体验品评。这次活动中散发出的浓郁"语文味"给我留下了特别的感受,比武课所生成的"语文味"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其魅力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文味""人味""情味""韵味"中。  相似文献   

8.
散文是用隽永的语言抒写自己对生活中的人、物、事、景的感受的一种文体。散文的这一特点,使它具有一种特别的"味",非  相似文献   

9.
科普类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站有一定地位,其不好教、不愿教,是广大一线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它貌似姓"科",其实姓"语"。它有对科学知识认知的任务,但更需要关注承载知识的语言现象、文本情趣。本文针对科普类散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共性问题,结合具体生动的教学实例,从文本语言、情感、趣味、实践四元素入手,就如何上出科普类散文浓浓的语文味,实现科普类散文本色回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小女人散文”之“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作品取材上的“小”和意义上“小”的特点;时代和文学本身的因素是“小女人散文”曾经风行并一度出现繁荣景象的原因;而“小女人散文”最终却归于沉寂,其中不乏有尖锐的批评,批评家们大都用传统的文学价值标准去评判“小女人散文”。本文认为客观、合理而公正地看待这种文学现象,是批评家的一种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石恪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6):47-48,61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虽未专篇论及“味”,但对“味”这一范畴还是有多处零散论述。“味”在刘勰这里,是一种审美理想。刘勰所说的“味”与钟嵘有相似之处,重感官愉悦,还在于以溢于言外之“味”来论诗歌;“味”还有含蓄委婉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李艳 《文教资料》2010,(3):9-11
儿童散文是通过童心、童真、童趣的自然流露所创设的独特氛围和独特情愫来拨动读者的心弦.使其动情动容。因此,儿童散文创作,关键是应该具备“真”与“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究竟是怎样的?有没有用来衡量的现成的模式?翻阅相关的文章,可以说。没有。道理很简单,所谓的成功是相对的,受着授课者和听课者诸多方面条件的制约,还带有评课者的主观感受。正像俗话所说: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评无定论。  相似文献   

14.
李敏强 《师道》2008,(6):27-29
上好一堂物理课,无异于准备好一桌营养丰富、搭配合理并且可口的饭菜,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吃得好,吃得饱,消化得了,就一定要让这“物理餐”美味可口。  相似文献   

15.
三味书屋是清朝末年绍兴城内颇有名望的一所私塾,是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地方。现在,三味书屋占地约35平方米,是鲁迅故里景区的一部分。“三味书屋”的牌匾是清代著名书法家梁山舟写的。“三味”指哪三味呢?解释至少有五种。第一种,三国时的学问家董遇曾说过:冬天是一年中多余的时间,夜晚是一天中多余的时间,阴雨天是晴天多余的时间,劝勉人们应当利用一切空余的时间来努力学习。宋代文学家苏轼对董遇的这一说法极为赞赏,曾作诗说:“此生有味在三余。”后来,寿镜吾的祖父寿峰岚认为,学习中就要凭借“三余”精神努力进取,并据此将“三余书屋”…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代文坛盟主,韩愈因执着于道而遭人不少诟病。该文在指出韩文道元素的同时,着重论述其文的情元素,并进一步论证和分析了韩文情感力量的源泉在于"气"。  相似文献   

17.
赵艳 《文教资料》2014,(30):14-15
老子“无味”之“味”是一种至味,其建立的思想基础是道家的核心思想:“道”。老子的“无味”之境是一种最高的审美境界、是“道”境,具有无穷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散文教学必须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教学规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挖掘美的因素,并加以渲染。通过朗读感悟美文、情境触发美感、想象创造美境、用心感受美言、关键感悟情美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感受美、欣赏美,使散文课堂教学处处散发美的气息。  相似文献   

19.
林振树 《考试周刊》2012,(65):27-28
作者认为语文味包括表达、艺术、沟通、体验、熏陶之五味,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表达之美、艺术之美,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对话,获得双重建构之美;引导学生形象地认识世界,体验人类丰富的心灵世界,引导学生艺术地表达。  相似文献   

20.
邓放芝 《教师》2008,(13):6-7
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项重要责任,因为孩子将来一生的幸福,都是靠他自己的劳动去创造。“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天下每个父母都有的心愿,但我们不能让孩子成为高分低能的人,要摆正劳动的“位”,使劳动成为孩子的习惯,使劳动成为孩子生存的能力,让孩子品到劳动的“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