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读过的书中,有一本书让我一直难以忘记,这就是《王若飞在狱中》。 《王若飞在狱中》是1971年我还是初一学生时,到人家办公室玩看到的一本书。那天我拿回来,晚上对着灯光一口气把它读完。限于当时思想文化水平不能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只是幼小的心中单纯地产生了对王若飞这位革命先辈的一种景仰,感到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2.
常德地区教委刘际雄同志来信指出: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视死如归》中有这样一句话:“敌人的枪口从背后对准了王若飞,凶狠地说……”此句前后两分句共  相似文献   

3.
认真审视王若飞革命思想的理论维度和革命实践的具体路径,我们发现王若飞在革命思想上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思想的领域,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同时,我们注意到,王若飞的革命理论思考和斗争历程,又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的可贵精神和努力捍卫党和人民利益的"一切为人民打算"的共产党员的高尚精神.归纳和总结王若飞的革命思想及斗争经验,是丰富中共党史宝库的需要,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若飞和陈独秀在中共党内是两位重要人物。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不再担任领导职务,在党内受到批判,王若飞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他。在中共六大上,王若飞多次发言阐述对陈独秀的态度,充分显示出一位革命家的胸怀,后来得到毛泽东的赞扬。王若飞曾是“陈独秀派”,但后来没有参加“托陈派”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一、求异比较如第六册《视死如归》中的一句:“什么‘招’字,早从我的字典里抠掉了!”可引导学生换一种说法,再作比较顿悟。1.“抠”字什么意思?(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挖)2.除掉“抠”,还可用上哪些词?(拿、擦、抹、涂)3.请分别做一下这几个词表示的动作?4.这几个动作表达的情态有什么不同? 通过求异、比较,学生便能很快顿悟:唯有“抠”这个动作情态有力,表达了王若飞同志视死如归的精神以及坚定的革命立场。二、层层剥笋如第八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句“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可引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正在我们国家内进行的机构改革工作,是对国家领导制度和其它制度的一场革命。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邓小平文选》351页)“当然,这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邓小平文选》352页)其目的是为了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并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邓小平文选》282页)小平同志在这里深刻地阐述了这场革命的性质、目的和意义,为我们指明了改革的方向,是我们改革的总指导方针,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管窥的方式,将新发掘的史料与已有相关研究资料结合起来,重新分析《大同日报》改组事件,对孙中山赴美革命宣传和美洲革命党报的发展演变历史,提供关键的“场景补充”和背景分析:在唐琼昌的主持下,《大同日报》一直是名副其实的“革命报”;1904年孙中山“改组”致公堂和《大同日报》,其重要背景是唐琼昌与保皇会的决裂;《大同日报》既是一份“革命报”,也是一份“华侨报”,其在地实践和社会影响受制于复杂的历史环境。新闻史在强调“美洲革命党报”历史影响的同时,也应关注近代旅美华侨的政治认同和抗争实践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视死如归》一课,作者以朴实的笔墨细腻地描述了王若飞同志不幸被捕,在牢房里、刑场上同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敌人以  相似文献   

9.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二词中,以无产阶级的战斗豪情,抒写了一曲革命风雷的颂歌。它热情地歌颂了“倔强的、叱咤风云的革命的无产者”(恩格斯《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无情地嘲弄了国内外一小撮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艺术地创造了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高度结合的典型形象,给了亿万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力量。正是这些展翅的鲲鹏,曾经“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树起了“工农割据”的  相似文献   

10.
王若飞原名王荫生。他从小就崇拜岳飞,读了《木兰辞》后, 有感于“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佳句,遂改名为“若飞”。萧楚女原名秋,字树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萧树烈从爱国诗人屈原的“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诗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小学生,大的不过十三四岁,他们幸福地生长在毛泽东时代,是在党和毛主席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对旧社会人们的痛苦生活,对革命先辈为争取今天的幸幅生活而进行的艰苦斗争是缺乏了解的,为了让孩子们知道过去的苦难,认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五(一)六(二)两个中队,曾联合开展了一个“听听过去、看看现在”的少先队活动,对儿童进行阶级教育。首先,我们有意识地深入到儿童中去,和他们聊天。儿童都是喜欢听故事的,我们就讲些自己目击过的旧社会人民生活的苦难事例给他们听。他们都很喜欢听,常常要求我们讲,我们就告诉他们:过去的事情很多,年龄大的人都亲身经历过,我们可以去请他们讲;在很多描写革命斗争的书上也有许多这样的故事,我们可以自己课后去看。于是,我们一方面组织他们出去参观访问,请老年人讲过去的故事;一方面发动大家看革命书籍,《王若飞在狱中》、《和爸爸—起坐牢的日子》、“越扑越旺的烈火》、《红旗飘飘》和《红岩》等等,成了人人争看的书籍。我们又组织孩子访问了敬老院,敬老院的吴老太太给孩子们讲了她的悲惨的身世。吴老太太已经八十  相似文献   

12.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独特贡献的著名的文学家,1981年,胡耀邦同志在茅盾同志追悼大会上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悼词》中,高度评价了他毕生的历史功绩,称赞他是“中国文坛”的“一颗巨星”,是一位“为中国革命事业、中国新兴的革命文学事业奋斗了一生的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早在半个世纪之前,王若飞同志在重庆文化界庆祝茅盾50诞辰周年的时候,就曾赞誉茅盾是“中国文化界的一位巨人”。张光年同志在1986年纪念茅盾诞辰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称他是“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御用工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苦心炮制了一篇毒汁四溅的黑文《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以下简称《篡改》),文章是先从他们当时把持的《红旗》杂志上抛出来的,《人民日报》和许多报刊立即转载。这篇文章把原教育部长周荣鑫同志的正确讲话诬蔑为“奇谈怪论”,凶相毕露地把矛头指向毛主席、周总理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霎时间,阴风阵阵,“四人帮”及其干将、喽罗们得意忘形,手舞足蹈。广大革命干部、革命群众和教育战线的革命师生却从这“以笔杀人”的刀光剑影中,预感到一场激烈的斗争即将发生。  相似文献   

14.
“四人帮”为了树江青这个所谓的“文艺革命的旗手”,制造了一个所谓“从《国际歌》到革命样板戏,这中间一百多年是个空白”的反动谬论。他们恬不知耻地以“革命文艺新纪元的开创者”自居,把一批在激烈的革命斗争年代涌现的革命作家和作品一笔抹掉,于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无产阶级文艺史被他们描述得漆黑一团。这是“四人帮”疯狂反对马克思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三十年代写的旧体诗,有不少反映了当时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要正确理解这些诗的主题思想,就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经常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曾不止一次地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作过高度的概括。他指出:“这一时期,是一方面反革命的‘围剿’,又一方面革命深入的时期。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新民主主义论》)毛主席指出的“两种革命深入”,就是“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而鲁迅则是始终参加、毫不动摇地坚持“文化战线”上的斗争,并在“围剿”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的。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材第2l页指出:“《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这表明《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但是,有一些学生提出:“既然《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那么它也具有进步性。”  相似文献   

17.
论《地泉》     
阳翰笙的《地泉》是“普罗文学”的代表作 ,是一部带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而艺术上却显粗糙的作品。《地泉》批评在现代文学史上功不可没 ,但也有偏颇之处。《地泉》不是一部“革命的浪漫谛克”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8.
致读者     
为适应教育革命和科学研究蓬勃发展的需要,经上级党委批准,我院院刊《教育革命》,从43期起,更名为《昆明师范学院学报》。《昆明师范学院学报》是学术和教学研究方面的刊物。它的主要任务是:遵照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完整地、准确地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特别是深入批判林彪:“四人帮”的反革命修正主  相似文献   

19.
在纪念伟大的革命导师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之际,我们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人邓小平同志的著作《邓小平文选》的学习体会更深。通读《邓小平文选》全书,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邓小平文选》的精华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正是毛泽东同志一再提倡的思想工作作风,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邓小平同志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运用实事求是的精神,公正地评价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决定作用,充分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堰河——我的褓姆》中流露出诗人强烈的忏悔情愫,这种忏悔情愫源自诗人隐秘的原罪意识。诗人为了更换自己身上的“地主”血统,以便在自己所向往的阶级阵营面前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通过对大堰河的抒写成功地实现了这一转换,从中深刻地体现了意识形态对人的无意识的成功操控。《大堰河》成为诗人告别“反动”阵营、走向革命阵营、获得革命身份的合法性起到了强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