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1 毫秒
1.
王琴 《四川教育》2008,(2):95-95
【教例】《长城》教学片段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即“站在长城上作者的联想”一段)请同学们闭眼倾听,边听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2.
最近,听了几节语文课,感触颇深。印象比较深的一节课是《桂林山水》。在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先让学生读了读课文.然后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几名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说:“同学们感悟得真好,这一段写了桂林的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现在请一位同学伴着音乐把这一段渎一读。”学生读完课文后,便又开始了下一段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朱伶俐 《江苏教育》2007,(24):22-2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听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倾听”即是细心听、用心听,这是一种礼貌,表达对说话者的尊重。第二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总之,听,是一种本领,也要训练。  相似文献   

4.
朱菊 《江西教育》2001,(12):49-49
45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分数应用题总复习”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黑板上甲乙两个量,分别用线段a、b表示(边说边写边画图1),谁能用一句话表述图中甲乙之间的关系?(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回答,老师整理板书。)生1:甲是乙的ab。生2:乙是甲的ba。生3:甲比乙少(1-ab)。生4:甲比乙少。生5:乙比甲多ba-1。生6:乙比甲多。(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及时分析关键句的结构。)师:像这些句子,是将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联系在一起,是我们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切入点。那么谁能告诉老师这样的句子一般叫…  相似文献   

5.
罗晓杰 《早期教育》2005,(5):i002-i002
1.说课的角色策略:说课的对象是本学科的教师或教研人员,他们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经验,熟知课堂教学的情境,能够根据说课教师的语言描述做出近乎于课堂教学真实情境的想象。因此,说课要有角色意识,要站在上课和听课的临界点,该详的详,该略的略,边说边做(必要时使用授课语言模拟课堂讲授)、边释、边评,尽可能使说、听思维同步,使听在想象教学全貌的同时,能够体会出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第二自然段写道:“··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教学这一段要使学生感受杨梅树的可爱,理解带点的词语,认识段中的拟人写法。下面是李卫华老师执教这一段的实录。师:请李莎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写什么的?评:从整体入手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生:是写杨梅树的。师:对,你们回答得真好。杨梅树生长得怎么样呢?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大家读一读。(学生细读课文)…  相似文献   

7.
一、利用意外在于匠心 近日,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西门豹》一课,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请看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听了一位教师上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其中有一个教学片段是这样的:师:接下来我们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这一段写了小男孩捡起在浅水洼里的一条条小鱼.用力扔同了大海.请同学们找出男孩是怎么做的句子.并圈出写小男孩动作的词语。读一读.想象一下小男孩当时是怎么做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片段】师:“王大伯还是个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呢!”这里的“闻”是什么意思?老师查了字典,“闻”在字典上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用耳朵听,一个是用鼻子闻。你们觉得在这里它是哪个意思呢?  相似文献   

10.
于雄健 《山东教育》2005,(10):29-30
在近段时间,听了不少语文课,有普通教师上的,也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上的。我的思绪,一次次地尽情飞扬,激情一次次二熊熊燃烧,灵魂一次次二涤去尘埃……这里记录的,似乎仅是两个并不起眼的课堂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1.
暑假期间,有幸参加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的国家级培训,颇有收获。其间曾听了一节《认识线段》。老师讲的相当精彩,但其中一个细节让我颇有感触:老师教完新课,让学生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其中有一条斜着的线段,生1积极举手回答:不是线段。而且坚持不是线段。老师:你为什么认为不是呢?谁来“帮帮”他。生2“勇敢”地站起来说:他认为那是斜的。我认为它有端点,也是直的,所以是线段……  相似文献   

12.
我听了华应龙老师讲“圆的认识”一课。他的课前准备“借橡皮”一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3.
案例: 师:学了《雨点》这篇课文,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眼前出现了什么情景?  相似文献   

14.
女儿渐渐长大,图书玩具也渐渐增多。每次打扫卫生,面对女儿到处摆放的玩具,我都要发一阵愁。你看:昨天刚收拾整理好的毛毛玩具、小人书,今天又摆出来了。有时,我正在这边收拾着,她那边又拿出来玩。我经常想,是不是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大人一边收拾,一边教育孩子:“玩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碎纸、果皮、不要的东西要扔到垃圾箱里。”“东西要一个个摆好、放整齐。”大人辛辛苦苦,边说边干,孩子心不在焉,似听非听。我的女儿就是这样的,交待她的话,她都答应。可第二天,她照摆无误,叫人着急又生气。有一…  相似文献   

15.
国庆前夕,到小学听了一节语文课《欢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其中有这样一段教学: 师:(屏幕出示生字)我们班的同学非常聪明,识字的时候特别喜欢编谜语,谁开动脑筋编出来了?  相似文献   

16.
[案例]新世纪版小学一年级语《春天的手》第一课时师:春天来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看看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播放录音:春雷、雨声、流水、鸟鸣、蛙鼓……)  相似文献   

17.
徐艳 《贵州教育》2010,(18):42-43
今年4月,笔者听了一节三年级科学优质课,内容为《科学》第六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冰融化了”,课后对于授课教师采用酒精灯加热使冰快速融化来观察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这一操作颇有感触。下面是执教者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8.
高兴鸿 《甘肃教育》2002,(11):20-20
初上讲台时,我因过于注重讲解,往往在课堂上形成了“单向灌输”的现象。经过一段教学后,我总结自己所听过、讲过的每节课,深刻地认识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调控好每一个四十分钟,让学生主体在教师的“导”中活泼而紧张地接受知识信息。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宏观调控,微观放权”,竟然在教学中打开了新局面,走出了传统教学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通常是教师教学的标准,而首要的“听”便是教学过程中训练的重点。听知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调查表明,“会听”的学生更加“会”学习,听知能力强的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懂得听取老师上课的知识点,知道该听什么,该记什么,能够边听边记,边听边学。  相似文献   

20.
片断一师:现在,先请小朋友去迎接春天的脚步,认识美丽的春姑娘。自由地读一读第一节,边读边数,一共有几行?(生自读,反馈)师:谁愿意上台来读前两行?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待会儿评评他读得怎样。生读:春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来———(没有处理好轻重缓急,没有读出应有的感情和韵味)师:他读得怎样?生:他读得很流利。生:他的字音读得很准。师:还有吗?(沉默,无人举手)师:我请他再读一读,老师根据他的朗读,表演一下。小朋友要边看边听边思考,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现在,老师“返老还童”,摇身一变,成了春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