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国瑜先生的“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理论,是基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总结的研究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原创性理论。文章钩沉了以往被学界忽视的“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理论进入西夏史研究的过程以及该理论对西夏史研究产生的深刻影响,认为“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理论通过徐中舒先生而进入吴天墀先生视野,并为吴天墀先生所接受。《西夏史稿》首次运用“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理论研究西夏史,是该书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西夏史稿》采用“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这一反映中国历史发展内在规律的理论研究西夏史,提出许多重要观点,理论的核心即中国历史有整体性。这一观点在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研究中得到继承、发展,深化了西夏史研究,促进了宋、辽、西夏、金史的贯通研究,推动了“大宋史”概念的提出。  相似文献   

2.
西夏时期(1038-1227年)是敦煌石窟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笔者曾在专著《西夏文物研究》和一些论文①中,做过比较全面的介绍、探讨.但因近年来出现了较大的歧说,非澄清不可,故结合一些新资料、新思考对西夏开始统治瓜、沙的时间问题进行再探讨,因为这不仅是个时间早晚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敦煌学上一个重要问题--1036至1070年间是否存在过统治瓜、沙州的回鹘汗国以及西夏史、回鹘史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夏文学研究一直是西夏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从西夏文学总论、西夏谚语和诗歌、西夏“文”、西夏翻译文学四个方面可以看到现有西夏文学的主要研究成果,但同时在研究中也存在着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仁俊的辑佚之作《西夏文缀》卷,是传世最早的一部汉文西夏公文的汇辑之作,共辑录汉文西夏公文21篇。罗福颐辑《夏文存》其《外编》各1卷,专门纠正《西夏文缀》辑录之失。宋朝赐与西夏的诏令公文,集中地反映在宋人辑录的《宋大诏令集》中。王氏、罗氏及宋人之作都为我们今天研究汉文西夏公文提供了资料上的便利。  相似文献   

5.
西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发愿里有一段话叙述了西夏佛经翻译史,历来受到学界重视,但其汉译问题并没有圆满解决。其中两句关键的话之所以费解,是因为此前我们一直没有认出里面出现的“景佑”和“福圣承道”两个年号。  相似文献   

6.
西夏文化一个突出特点是多元性,这与西夏实行开放的国策密不可分。深厚的民族基础,以及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因素决定了西夏文化的多元性。西夏文化的多元性体现在诸多方面,如制度、艺术、宗教等等。  相似文献   

7.
自宋迄清,形成了一批重要的汉文西夏史料,传世史料如宋人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清人吴广成撰《西夏书事》等成为研究西夏学最重要的史料之一,而亡佚的《西夏须知》、《羌尔雅》等也能为研究西夏文献提供独特的研究视角.本文为刘温润等9位宋朝人,祁承、李维桢等2位明朝人,洪亮吉、罗福颐等8位清朝及近代人物立传,目的就是想通过为重要汉文西夏史料著者立传的方式,令世人不要忘记这批史家对西夏研究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从汉文西夏文献这一视角,展示古代至近代西夏史料整理与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云南昆明圆通寺一担斋藏有一幅带西夏文施经题款的“药师琉璃光佛会”版画,构图与大理国“张胜温画卷”上的“药师琉璃光佛会图”相同。这幅版画上的西夏文题记内容可以在西夏时代的文献中得到验证,但其中有几个字写得不正确。估计版画产生于明代以后,并非西夏时代原物,对研究西夏文在晚期的流传或有一定的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西夏唐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与吐蕃(西藏)相邻,长期以来,双方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存在合作与交流,在文化、艺术领域也相互渗透。吐蕃文化的代表藏传佛教,自西夏中期以后传人河西地区并得到了迅速发展。出土的西夏藏传佛教绘画——唐卡,再现了这一历史情况。文章通过对西夏唐卡主要作品的介绍,反映出西夏唐卡在内容和形式上受西藏影响极深,是藏传佛教流传西夏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按文字系统可将世界大致划分为五大文化圈,汉字文化圈是其中之一,而西夏文又是汉字文化圈中北方的一支。西夏文除了具有社会文化信息交际的功能,同时还具有书法性。当今,对西夏文书法的研究可谓具有文化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夏占领河西走廊是河西走廊和西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西夏疆域的基本形成。河西走廊在西夏的兴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保障西夏京畿地区的西部门户,是西夏的军需民用物资的供给后方,是西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西夏交通的枢纽和中继站。  相似文献   

12.
过去人们只能依据发现的西夏官印文物来研究西夏印章的特点,但由于所见品种较少,且多为二字“首领”印,对其制度知之甚少。随着西夏法典《天盛律令》的译介公布,其中有关较为详细的法律条文,可使大学重新认识西夏印章制度的特点。西夏官印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以西夏文九叠象入印,由于这种九叠篆书笔划较多,所以屈曲盘绕的西夏文占满了印面空间,使得整个印面显得非常饱满,给人以浑厚古朴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论西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建立在甘宁地区的一个政权。党项族依托西夏政权,以本民族文化为主,吸收、溶化汉族、藏族及其它许多民族的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甘宁地域文化,这就是西夏文化。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丧葬习俗、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本文对西夏文化作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是汉文西夏文献的创编时期,主要包括三种文献类型。第一种是专书文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专门记述西夏事的文献,如《西夏须知》、《夏国枢要》等,另一种是以记述宋夏关系为主的文献,如《西行录》、《永乐客话》等。第二种是专题文献,以西夏专题的形式出现在宋人编著的一些历史文献中,这些专题专记宋夏之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如《宋大诏令集·政事门·四裔》部分有《西夏》专题,专录宋降于夏的各种诏令,《东都事略·西夏传》部分,专讲西夏历史沿革。第三种是散见文献,多见于宋人编修的史籍和笔记中,如《长编》中有非常丰富的西夏史料,《东轩笔录》、《儒林公议》中也杂有不少西夏史料。还有一批西夏文献以单篇文章的形式散见于宋人文集中,多为宋夏用兵之际,宋朝臣上奏的各种与西夏有关的奏议,或者是宋臣奉皇帝之命撰写的晓谕西夏的文章。宋人文集中还有很多反映宋夏战事的诗歌,这批诗歌也可以作为研究宋夏关系的重要材料来利用。  相似文献   

15.
党项与西夏题记主要由墙壁题记、木质题记、瓷器题记、银铜器题记、丝麻织品题记等部分组成,它是“中国藏西夏文献”的特色所在,为研究西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宗教、国名、纪年、语言文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西夏时期的书法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文字的创制与使用,使西夏境内的书法艺术在汉字书法之外,形成了更为独特的西夏文书法。西夏文字在间架结构上的突出特征是,整个字的笔画显得比较匀称,就字体的局部而言,则撇笔、捺笔使用过多,因而西夏文字的四角往往比较饱满。西夏文字的这些特点,使其比汉字更像方块字,充分显示了方块文字的古典美的艺术魅力。西夏文字亦有楷、草、行、篆等多种书体,但是其它书体使用的程度远不及楷书体频繁。同时,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西夏一代无著名的汉文书法家。  相似文献   

17.
元朝统治下的西夏故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国时期 ,被武力征服的西夏遭到了严厉报复 ,其宗室王族被诛杀殆尽 ,土地被蒙古诸王瓜分 ,人民或流散四方 ,或遭奴役 ,西夏遗民处境悲惨。忽必烈即位后 ,对西夏故地的统治趋于和缓 ,西夏人地位上升 ,主要提供军役和宗教服务。元朝统治时期 ,西夏故地的民族成分变化极大 ,汉族文化与回鹘文化占有主流地位 ,西夏文化则由于自身适应性不强而趋于冷落 ,这使得西夏遗民迅速丧失了自身特征而融合于他族  相似文献   

18.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四大发明之一。宋代辉煌的印刷业,是在唐、五代时期奠定的基础上兴盛的,宋代不但雕版印刷达到鼎盛,而且发明了铜版印刷,宋代已有健全的出版机构。佛经印刷对宋代印刷业产生过重大影响。西夏在接受中原印刷术的同时,也仿照宋朝体制设立印刷管理机构,印刷业极为发达。西夏印刷仍以佛教为主,除佛经外,不家儒学著作,历史、政治类兵书、律令法典、天文历法等,近年宁夏出土的西夏文佛经是研究西夏印刷术,中国印刷史,世界印刷史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9.
在西夏故地陆续发现的西夏国原始资料对研究西夏时期的社会生活、经济状况和各种制度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出土于西夏故地的契约,体现了西夏国的成文法与传统习惯法对契约成立的制约作用。借助于《天盛律令》和已经考释公布的实物契约,对西夏契约成立的要素,即当事人的身份、公证和担保、契约缘由、标的物界定、借贷(典当)约定、违约责任、双方合意及书面协议等7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可探知西夏契约成立之大概。  相似文献   

20.
西夏是中古时期西北边鄙的一个少数民族割据政权,从其建国始至灭亡共存续了190余年.西夏在其发展过程中积极地、主动地向中原宋朝学习典章制度,使西夏的典章制度更趋完善,并在西夏国内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西夏公文抬头制度就是西夏典章制度中的一项.通过黑水城出土并考证公布的西夏公文以及相关的西夏资料可深入地探讨公文抬头制度,从而进一步了解西夏公文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