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纳兰成德觇梭龙之行,现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为东北说,谓梭龙即索伦,索伦族聚居于黑龙江上游地区,纳兰是和郎谈一起去的。一为西北说,认为梭龙即绰罗斯的异译,是准噶尔部的姓,纳兰此去到了碎叶,今巴尔喀什东南。另一为新东北说,认为梭龙指科尔沁,梭龙即索伦,科尔沁北界索伦,所以觇梭龙即宣抚科尔沁,此去的任务是处置两个犯错误的权贵。  相似文献   

2.
纳兰性德是清初文坛上闪耀着异彩的明星,所作诗词感情饱满,自然流畅,朴实无华而又意趣无穷,读后令人难以忘怀。可是对这位满族奇才俊彦、满汉文化融合的杰出代表的生平业绩,尚多歧解异说,有的甚至“东西对立”,“觇梭龙”就是突出的一例。 纳兰性德的老师徐乾学在《纳兰君墓志铭》中说:“容若尝奉使觇梭龙诸羌,其殁后旬日,适诸羌输款。”性德的好友韩菼在《纳兰君神道碑铭》中说的更详细:“康熙二十一年秋,奉使觇唆龙羌。道险远,君间行,疾抵其界,劳苦万状,卒得其要领还报。后唆龙输款而君已殁。”可见“觇梭龙诸羌”或“觇唆龙羌”对我们了解和评价纳兰性德的生平、思想和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陈桂英1984年在《纳兰性德祖籍及两次东北之行》中提出:纳兰"觇唆龙”是去东北索伦,是康熙二十一年秋八月随郎谈一行觇打虎儿、索伦的.这一说法乃本之於张任政1930年所撰之《纳兰年谱》,陈氏所多的只是“唆龙”与索伦音近及“老羌即罗刹”的考证,并无更新的东西.1985年7月在承德召开的“纪念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上马乃骝、寇宗基在《纳兰“觇唆龙”新探》中提出一个新看法:纳兰不是去东北而是赴西域:不是郎谈的随行者而是亲率大军独自奉使的;出发时间在九月以后而不是在八月;是二十二年春夏之交归京的,而不是二十一年十二月;是“觇”与“抚”双重使命,对象是觇以准噶尔为首的尚未臣服之部,抚已经臣服之部.结论是:纳兰为清初收复大西北立下首功,从而说明纳兰不只是个诗人,同时还是一位政治活动家,是位对民族团结有重大贡献的志士仁人.初步推测“唆龙”是准部的代称,因为纳兰西行到了啐叶及丁零一带,是当时准部牧区,而准部的噶  相似文献   

4.
高亢 《承德师专学报》1993,13(4):49-55,6
对清初满族最大词人纳兰成德的研究,现正逐步深入。他的诗词作品及理论、经史方面的成就以及生平事迹,已都有人作过较深入的研究。他的“觇梭龙”问题,自马乃骝同志提出西北说之后,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的说梭龙即内蒙古科尔沁,最近又有人提出梭龙在今内蒙古额尔济纳旗旗政府附近的索陇呼都克。可以说百家争鸣,蔚为大观。每个观点虽都有其独到的一面,但仍觉得不够尽善,有待更加完善。当然纳兰是个词人,研究纳兰,应当主要研究他的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但觇梭龙是他生活中的一个侧面,这个问题不搞清,影响对他的诗词的理解。比如说,在纳兰的诗词里,除《唆龙与经岩叔夜话》一篇外,还有哪些篇是他觇梭龙时写的?觇梭龙对他的诗词都有哪些影响?所以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对理解纳兰诗词是大有裨益的。我愿对这个问题,再贡献一点浅见,以供纳兰成德的研究者和爱好者们讨论。  相似文献   

5.
徐乾学所撰《纳兰君神道碑》在叙述纳兰卒后,康熙于行在遣宫使告祭之后,说:“君有文武才,每从猎,射鸟兽,必中,卒有成功于西方,亦不为无所表现。”他在前一年所写的《纳兰君墓志铭》中,没有提到这件事,韩菼所写的《纳兰君神道碑》中也没有提这件事。因而以前的纳兰研究者,没有人注意到纳兰的西行,甚而有人曾说纳兰一生没有去过西北。马乃骝、寇宗基二位同志在《纳兰成德觇梭龙新探》中,根据这句话提出梭龙在西北之说,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但梭龙究在何处,所谓 “成功于西方”这句话究应怎样解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个初步的探索,以供纳兰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乃骝、寇宗基二位先生在纳兰成德研究的领域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首先提出了纳兰成德觇梭龙的西北说,引起人们注意徐健庵纳兰碑文中“卒有成功于西方”的话,而对觇梭龙问题作深入的探讨。在人们都注意于纳兰词的研究时,他们又对纳兰诗作了全部的注释,对于纳兰的研究,提供了方便。这两件事都可以说是开风气之先的。惜乎二位先生未能作更深入的研究,这两个问题都还留有大量的工作。美玉多瑕,大概是开头工作必不可或免的吧?觇梭龙问题现已有讨论,还要继续讨论下去。这里只就纳兰诗的注释中的谬误之处,举出几个例子,作一点讨论,以供注释者和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清代康熙年间的进士、一等侍卫、著名经学家和作家纳兰性德(容若)是满洲正黄旗人,属于满族;但却和蒙古族有着各式各样的联系:他的远祖是蒙古人,他本人在清廷与蒙古各部的矛盾斗争中扮演过一定的角色,他的某些作品表现出在满蒙之间保持和平的强烈愿望。本文分上、中、下三篇。通过“性德的远祖”、“觇梭龙诸羌的真象”、“梭龙诸羌输款的意义”三个环节,顺次弄清性德与蒙古土默特部、科尔沁部、准噶尔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清初著名的诗人纳兰性德,虽然不幸早逝,享年仅三十一岁(1655—1685),但他在学问上有很大的成就。他不但是杰出的词人、诗人,而且也是著名的经学家、思想家。政治上,“觇梭龙”一事,贡献也大。他的词作,“跌宕流连,写其所难言”,风格是多方面的。有的“婉约”,有的“豪放”;既有”周柳香柔”,也有“辛苏激亢”,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和后主李煜不同。李煜是“生於深宫之中,长於妇人之手”,其词作只能是“衷感顽艳”。而纳兰虽然只活了三十一岁,但他给康熙皇帝做了十年侍卫,经常随侍  相似文献   

9.
关于纳兰性德(容若)“梭龙之行”的研讨,我已在1987年第5期《社会科学辑刊》那篇考辨文章中,详细地做过论述.文章发表后,不少朋友来信表示赞同,但是也有人就徐乾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神道碑文》中“卒有成功于西方”的记述以及姜宸英《宿燕郊·送容若奉使西域》诗,来函质疑.此文即试图对此进行回答.我想如果解释清楚姜宸英的这首诗,徐乾学碑文中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把题目缩小到对姜宸英诗的考释上.  相似文献   

10.
杨振宁博士不久前在我国西北某大学的一次谈话中说:近来,上海一家杂志社写了篇文章,介绍我的生平。文章中有个小标题叫做“终日计算,沉思苦想”,这篇文章没有征求我的意见,我不同意。尤其不同意这个“苦”字。什么叫“苦”?自己不愿意做,又因为外界压力非做不行,这才叫苦。做物理学的研究没有苦,物理学  相似文献   

11.
纳兰成德的研究,近几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着重研究纳兰成德生平的论文,尚嫌不多.纳兰成德生平思想的一些重大问题,还未能澄清,影响对于纳兰成德的深入研究.鲁迅曾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如纳兰成德的词风问题,有人认为他的爱妻卢氏逝世,是他词风转变的关键.以前有承平乌衣少年、樽前马上之概;悼亡以后,所为诗词,辄寄哀音.要证明这个论断是否正确,必须对纳兰诗词作个全面考察,哪些诗词是前期作品,哪些诗词是后期作品,然后才可看出其转变的轨迹.又如觇梭龙问题,梭龙即索伦,虽已大致论定,但纳兰是否有西域之行?有功于西方,究指何事?他的觇梭龙或奉使西域,对历史究竟起了多大作用?对其本人的思想有何影响?还尚待论证.  相似文献   

12.
纳兰性德是我国清初文坛上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学家。对这样一位重要作家的生平,近年来研究的人士越来越多。其中,对纳兰性德奉使出塞“觇梭龙”的问题,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用不同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各执一隅,说法不一。笔者亦愿在此论证一下纳兰性德奉使出塞的方位,以望有助于对纳兰生平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新教师的困惑:我们班是小托班,班级中的孩子年纪小,喜欢黏在我身边说这说那,十分天真可爱。一次,小海拉着我的手说:“昨天我和妈妈去海边玩了!”我十分奇怪,昨天小海明明来上幼儿园了,晚上也不可能去海边呀,难道这么小的孩子就会说谎了吗?类似的事情在不同的幼儿身上又发生了几次,有的幼儿还会说一些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来向我或家长“告状”,甚至让家长产生了孩子受欺负的误会。我十分困惑,孩子说谎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4.
白发的老医生对我说:“可喜你已大好了。城市于你不宜,今夏海滨之行,也是取消了为妙。”这句话如同平地起了一个焦雷!学问未必都在书本上。纽约、康桥、芝加哥这些人烟稠密的地方,终身不去也没有什么。只是说不许我到海边去,这却太使我伤心了。我抬头张目地说:“不,你没有阻止我到海边去的意思!”他笑说:“是的,我不愿意你到海边去,太潮湿了,于你新愈的身体没有好处。”我们争执了半点钟,至终他说:“那么你去一个礼拜罢!”他又笑说:“其实秋后的湖上,也够你玩的了!”我爱慰冰,无非也是海的关系。若完全的叫湖光代替了海色,我似乎不大甘心。…  相似文献   

15.
钢琴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先从“钢琴”说起——这样的学习经历是许多同学都有的。)听妈妈说,在我五岁的时候,有一次跟妈妈出去时,路过一家琴行,我便央求妈妈带我去学琴,妈妈同意了。(交代事情的缘由。)我刚学琴时,非常兴奋,学的不亦乐乎。但有一次没有妈妈的陪练,竞号啕大哭起来。  相似文献   

16.
没有想到,我第一次带小学生活动,竟是去那遥远的海边。说那海边遥远,或许不够确切,我们走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但是,那里实在太偏僻,只有一条蜿蜒的小路,汽车开不进去,人称那里是“西伯利亚”,就显得遥远了。爬上能望见大海的山巅,休息一会儿,我就带着小学生到海边去。孩子们被大海所吸引,兴奋地簇拥着往山下跑。来到海边,他们就四散开来,干各自喜爱的活动去了。我默默地站在那里。环顾四周,海滩上尽是些石头,有的大如磨盘,有的小如包子,有的溜光圆滑,有的七梭八角,虽然千形百状,但我觉得太单  相似文献   

17.
难忘的谎言     
有时候,谎言也挺感人的。母亲曾经说过一次谎,现在仍然让我一次次想起,又一次次感动。那是临近高考的日子,我信心不足,显得有点紧张。母亲一边节衣缩食地为我改善伙食,一边不断地安慰我,告诉我许多朴素的道理。但我仍然掩饰不住内心的紧张———我毕竟是母亲的希望呀,我不能功亏一篑呀!一天,一向不信奉鬼神的母亲突然对我说,邻村来了个通晓古今、占卦算命远近闻名的“神汉”(这事我略知一二,且将信将疑),要给我的“前途”占上一卦。母亲去了一个上午才回来,而我也在家忐忑不安地等了一个上午。一踏进家门,母亲就满脸笑容地…  相似文献   

18.
星期一早晨,幼儿们来园后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亲密地攀谈。原来,昨天星期天风和日丽,春意盎然,许多家长们领着孩子去大蜀山郊游。幼儿们的谈话内容就是去大蜀山的所见所闻。“我也去大蜀山了,”余乐小朋友激动地插嘴说。“没有,你没去,我们没看见你,”去过大蜀山的幼儿说。“去了,我就是去了,”余乐仍然争辩……孩子们互不相让,争得脸红脖子粗。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每年寒假的时候,我都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远在百里之外的莒(ju)县,去看望我的姥爷。正月初一,奶奶对我们说:“你们去给大爷拜年吧。”可妈妈不同意,她说:“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很严重,不能去了,去了可能会被传染的,听说武汉已经封城了。”所以初一我们哪里也没有去,一整天都待在家里。  相似文献   

20.
圆外的生活     
人生考场第N题:苏格拉底说:“未经验证的生活,不值得去过。”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若同意,请加以证明;若不同意,请简述理由。主观题,无标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脑袋有些乱,各式各样的想法一古脑儿涌上来,太密集了,反而只呈现出一片空白。什么是未经验证的生活?我抬头环视周围,是我熟悉的学习与生活了三年的老学校,有我朝夕相处近千个日子的老同学。笔下,是我做过了N遍的考场作文。这,大概算是已被我验证过的生活了吧。而未经验证的是什么?明年今日我将拥有的新学校新同学?以及未来遥远处的事业抑或家庭?不去过这未经验证的生活,又叫我如何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