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看党报“周末报”宁波日报董小军各报所办的“周末版”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和运作,大多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总结起来就会发现,真正受读者欢迎的“周末版”,都做到了新闻性、可读性和思想性三者的有机结合,这“三性’’又构成了“周末版”的基本特征。新闻性...  相似文献   

2.
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观众十分喜爱。“实话实说”不仅提供了一个人们说话的场所,更重要的在于它体现了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即每个人都有平等说话、表达意见的权力。这是“实话实说”栏目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看到一本香港以前出版的《编辑学》。它是广东国民大学新闻学系丛书之一,作者为李次民,自由出版社于1949年4月出版。翻开这本书,首先  相似文献   

4.
近日,看了一篇京都律师事务所白而强律师写的<一稿多投的是与非>,白律师认为,既然法律没有对于一稿多投的禁止性规定,而且作者依法享有该作品的著作权,那么作者就有权利把文章发表在两个以上的媒体上.这种行为并不侵犯媒体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逛街的一项“益处”就是可以看到一些自以为前卫叛逆与众不同走在潮流前列而自称“新新人类”的人,逛咖啡屋鲜花店歌舞厅之类浪漫里藏刀的地方更甚──就我而言。 我不知“新新人类”原意为何,大约同“作秀”一样是源于香港的舶来词,在逐渐流传中变了味儿,似乎言行怪一些样子坏一些就成了“新新人类”。 一对头发枯黄服饰怪异的“新新人类”从咖啡屋走出,我早已见怪不怪。头发是不能落伍的,于是“新新人类”们纷纷易黑为黄或棕。枯黄的头发配上一张因各种原因而苍白的脸,乍一看,还以为是哪里来的难民把头发里的营养和水分拧拧吃喝了…  相似文献   

6.
稿件见诸报刊之后,有时会因为读者“对号入座”而招来麻烦,笔者就经受过这样的考验。前不久,眼见有的单位为举办迎七一歌咏比赛耽误生产,感到有必要投书报社议论几句。于是写了篇《搞庆祝不能误生产》的小稿,被《河南石油报》采用。由于写得太直白,报纸一发出,即让某部门对上了号,在其内部大发一番雷霆。本来完全出于公心,想通过新闻媒介提点合理  相似文献   

7.
尹汉宁 《新闻战线》2012,(12):44-45
"走"是前提、路径、方法;"转"是观念、态度、思想方面的要求;"改"是走和转的落脚点,是"走转改"成果的呈现和检验。"走转改",贵在走、难在转、重在改。没有清新的文风,不出精品力作,"走和转"就只有耕耘,没有收获。重在改,改什么?也就是四改:改虚华之风、改冗长之风、改浅表之风、改媚俗之  相似文献   

8.
1993年初,我成为《河南日报·周末》的一名负责编辑。当时,虽然我已有近14年的新闻实践,而且有一半多的时间是在搞星期刊,但这个新创刊的《周末》一版《社会经纬》却并没有给我带来轻松和随意,因为版性的宽泛使它与许多报纸的专版、栏目极易产生雷同和交叉。  相似文献   

9.
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感觉,许多报纸争相办起了周末版和星期刊,煞是好看。在我这种专业看报者看来,周末简直等同于一个轻松的假日。早一些的有中国青年报星期刊、经济参考报周末版,接着就是一大批省市报纷纷扩大副刊版面,向周末版过渡,连我印象中比较古板的河北日报,最近开辟的  相似文献   

10.
“周末”走势析毕扬从1981年1月4日第一张周末版(星期刊)诞生,经过近14年的跋涉,周末版(报)的成就人所共见,特别是1991年和1992年掀起的周末版热潮,使读者对周末版刮目相看。但这只是“周末现象”的一个方面,随奔涌的周末浪潮而来的也有少数“周...  相似文献   

11.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党报的根本任务,是新闻工作的生命线。作为党委机关报的补充和延伸,“周末”版理所当然要坚持党性原则,把握正确的导向。忽视、淡化甚至放弃“周末”版的导向功能,只会降低其品位,以致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诚然,与正版很强的指导性、政治性、政策性相比,“周末”版更强调思想性和可读性的完美结合,更需讲究引导艺术。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学理论中,人们为新闻二字所下的定义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是近几年,新闻媒体之一的报纸中的周末版上的某些稿件。却远离了新闻二字中的“新”字。即使有其别致的设计、图文并茂的版式,也无法吸引读者的关注。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中,到酒店吃饭、赴宴,都喜欢在餐桌上点些空运而至的鳗鱼、龙虾、生龟、活蛇等生猛海鲜为美味佳肴。那么,怎样让周末的新闻新起  相似文献   

13.
14.
从1994年第12期《中国记者》上读到《“坠楼新闻”可以休矣》一文,觉得也想“说长道短”一番。 作为晚报,客观公允地报道一些在各地发生的某些坠楼现象,旨在引起人们的警示,这又有什么不好?我们国家人口众多有少数妇女小孩老太太不幸坠楼而又能侥幸成活,它不是一件大好事情,难道坠楼者个个都肝脑涂地才值得  相似文献   

15.
我看“社会大特写”PRESSCIRCLES’98·2△业务研究暨南大学新闻系教授程天敏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我国大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新阶段。在“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指引下,新闻改革迈...  相似文献   

16.
为了把报纸办得丰富多采、生动活泼,不少报纸开办了周末版(有的叫星期刊、月末版等)。这些周末版大部分思想内容健康、符合报道宗旨,因而给读者一个愉快的“周末”。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不良倾向。一是形式上过多过滥,二是内容上粗制滥造。现在,报纸中的周末版有越来越热的势头。不仅机关报、专业报、行业报办周末版,一些文化类、生活类报纸也要办周末版;不仅对开大报要办,一些版  相似文献   

17.
从事新闻写作,必须遵循新闻五要素(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情,why-为什么)的原则。就如同人的头脸必须有耳、目、口、鼻一样,缺少了一件。就会不成样子。 这个道理凡是写新闻的人都应该懂得,然而,一到实际报道,特别是遇到有份量、有重大活动的报道,却往往难以尽如人意。原因就在于满足于写作了,而没有抓住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我看“出版难”张天蔚所谓“出版难”,主要是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文化品位的图书特别是学术专著,由于曲高和寡,印数极低,经济亏损严重,难以出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由现有出版社包揽所有书稿的出版任务。显然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但是,我们的社长、总编应当是...  相似文献   

19.
《出版工作》开展“编校合一”问题的讨论,这对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更好地培养出版专业人才,都是有现实意义的。我是一名从事校对工作多年后转到编辑部门不久的老校对,现在根据个人的体会,谈点看法。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建社起,就已经有校对科的建制。随着书稿发排字数的增多,人员编制也逐渐扩大,从开始的十几名校对,到1956年已有三四十名同志。这样一支队伍,对于全社仅有  相似文献   

20.
吕高排 《军事记者》2004,(10):60-60
陈鲁豫的《心相约》、闾丘露薇的《我已出发》等名记的大作刚刚落下帷幕.又一波名记的书浪潮般滚滚而来。你方唱罢我登场,电视记刚过完出书瘾.报刊编辑又急匆匆赶来。出版社跟着名人跑,有的读跟着名人跑,一些媚俗的媒体也跟着名人跑。于是.本来就不大的图书市场.被这些“没有脑袋的大头漂亮娃娃”挤得遍体鳞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