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文献合成了三元固体配合物[Sm(C9H6NO)2(C6H5COO)]·H2O通过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利用Hess定理设计了配位反应的热化学循环,并在常压298.15K下,分别测定了六水氯化钐、苯甲酸、8-羟基喹啉以及配合物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焓,根据热化学原理求出了298.15K时,配位反应的反应焓;并进一步计算出了[Sm(C9H6NO)2(C6H5COO)]·H2O三元固体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相似文献   

2.
合成2-羟基-1-萘甲醛缩氨基硫脲(HL)及其与(CH3COO)2Cu·H2O、Zn(CH3COO)2·H2O的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条件加以优选得出最佳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配合物[Cu(C9H7NO3)(phen)2](OH)·4H2O·0.75CH3OH(其中C9H7NO3=马尿酸,phen。邻菲哕啉),并利用X谢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其结构。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在配合物中,每个Cu(II)离子与一个马尿酸阴离子的一个羧基氧和两个邻菲哕啉的四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畸变的三角双锥结构。配体马尿酸的羧基O原子与配体邻菲哕啉芳环上的H原子通过氢键连接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5-溴水杨醛缩异烟肼Schiff碱(简称BrsalisH2),同时制备了该配体的金属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rsalisH。可以采用烯醇式或烯酮式与金属配位,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u(H2O)(Brsalis)](Ⅰ)、I-Ni(H2O)(Brsalis)](Ⅱ)、[Co(BrsalisH)2]·4H2O(Ⅲ),其中,BrsalisH2为C13H12O2N3Br.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含能配合物Ni3(3-atrz)6]Ni(pda)2]3·12H2O(1)(3-atrz=3-氨-1,2,4-三唑。pda=吡啶-2,6-二甲酸),利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中性结构单元:[Nia(3-atrz)6(H2O)d和[Ni(pda)2],其中配体3-arrz-采取μ-N1,N2配位模式,配体pda^2+采用三齿螯合配位模式。借助DSC实验技术研究了配合物对推进剂主要组份黑索金(RDX)、奥克托金(HMX)、吸收药(NC/NG)和高氯酸铵(AP)热分解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用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配体和1,2-顺(4-吡啶)乙烷配体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镍配合物{[Ni(bpe)(Hmtyaa):(H:0):]}lq(1)(Hmtyaa=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bpe=1,2-顺(4-吡啶)乙烷,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镍原子采取六配位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模式.bpe配体采取双齿桥连模式将临近的镍原子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在配合物1中配位水与羧基氧以及配体中的氮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将链状结构连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N,N'-二四唑胺(H2bta)为配体,合成了未见报道的碱土金属Ca、Sr的含能配合物,并对其进行基础的物化表征。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a(bta)(H2O)5(1)和Sr(bta)(H2O)5(2)。溶解性实验表明,常温下配合物难溶于水,加热时溶解,不溶于常见的如甲醇,乙腈等有机溶剂。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配体bta2-中N原子参与了配位。热重结果显示,在N2气氛、研究温度范围内配合物都有三个热分解过程,最终分解产物分别为以CaO与SrO为主的残余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传统溶液法合成了二聚体配合物[Cu(C12H8N2)(C7H5O2)(NO3)]2,其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7921(10)nm,b=0.91004(10)nm,c=1.16484(13)nm,α=95.7980(10)°,β=111.0080(10)°,γ=95.7870(10)°,V=0.85613(17)nm^2,Z=2,Dc=1.656g/cm^3.铜离子周围有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与之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其中,2个氮原子由邻菲罗啉提供,4个氧原子中3个由配体水扬醛提供,1个由硝酸根提供.两个配位单元通过水杨醛的酚羟基氧原子相连.  相似文献   

9.
柔性三脚架配体1,3,5-三(1,2,4-三氮唑-1-亚甲基)-苯(ttmb)和有机金属双羧酸1,1'-双(3-羧酸-1-丙基)-二茂铁(H2bfcs)与Cd(Ac)2·2H2O或Cd Cl2·2.5H2O的自组装反应生成了两个未被报道过的二维(2D)双节点(3,4)-连接(42·6)(42·63·8)型配合物{[Cd2(bfcs)(Hbfcs)2(ttmb)2]·10H2O}n(1)和[Cd Cl(Hbfcs)(ttmb)]n(2)。这两个配合物都是平面层状结构,不同的是,1是由有机金属双羧酸阴离子bfcs2-连接一维(1D)波形梯子链形成的,而2是由无机阴离子Cl-作为链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溶液法,合成了铁配合物[Fe(C12H8N2)3](C6H6N2S2O6).4H2O,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是:a=12.8789(12),b=13.3808(13),c=14.859(2),α=104.558(2)°,β=100.780(2)°,γ=107.5760(10)°,V=2264.8(5)3,Z=2.铁离子周围有6个由1,10-邻菲罗啉提供的氮原子与之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的配位构型.相邻结构单元中的邻菲罗啉分子存在着弱的π-π堆积作用,没有参与配位的邻苯二胺-3,5-二磺酸根离子与结晶水分子通过氢键将配合物扩展为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1.
通过模板法合成出一个由1,3-丙二胺(以下简写为丙二胺)桥联的双核铁(III)配合物[Fe2(salpn)3](H2salpn=N,N’-bis(salicylaldehyde)propylenediimine).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点群,a=10.995(3)A,b=19.811(6)A,c=23.072(7)A,β=103.367(4)°,V=4889(2)A’,Z=4.中心离子Fe(III)离子与Schiff碱上的三个氮原子、三个氧原子配位,采用了轻微扭曲八面体的配位构型,salpn配体采用螯合的模式,相邻的分子片段再由丙二胺连成双核结构.磁化学测试结果显示,通过丙二胺桥联的Fe(III)离子之间存在着非常弱的反铁磁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1,2-二胺氧乙烷和4-羟基水杨醛为原料,在无水乙醇溶剂中合成了Salen双肟类配体5,5′-二羟基-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H4L)。以丙酮为溶剂,将H4L与一水合乙酸铜在室温下反应,制备了一种新的Salen双肟类乙酸铜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差热-热重等表征方法得知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式为[Cu(C16H14N2O6)].2H2O。  相似文献   

13.
CdSO4·8/3H2O与5-氨基四唑-1-乙酸(Hatza)(Hatza=5-aminotetrazole-1-acetic acid)及4,4′-联吡啶(4,4’-bipy)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反应,生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Cd(atza)2(4,4’-bipy)0.5(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此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主要晶体结构数据:空间群P21/c,a=10.356(2),b=13.482(3),c=13.230(3)?,β=111.18(3)(°).在此晶体中,Cd(II)与两个来自atza配体的两个氧原子、两个来自atza配体的两个氮原子、一个水分子的一个氧原子及一个4,4’-bipy配体的一个氮原子配位,配位数为6,配位构型为变形的八面体.每个atza作为双齿配体与两个Cd(II)配位,通过atza和4,4’-联吡啶配体的桥联作用,该配合物形成了沿bc面伸展的二维结构.相邻的面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结构.此外,在室温下研究了配合物固体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喹啉氮杂环类锒配合物[(PPQ)2Ir(acac)]为客体,以聚芴和2-(4-二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PBD)为主体,研究了不同发光层厚度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随着发光层厚度的增加,相同电压下器件的电流密度和发光亮度逐步减小,表现出明显的电荷捕获机制.当厚度达到70nm时,得到了发光亮度为1792cd/m^2,发光效率为6.16cd/A的高性能红光器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在水溶液中合成新型N──乙酸基取代四氮杂大环H4L(5,7,12,14──四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N”’,N””──四乙酸)与Cu(Ⅱ)形成三种固体配合物。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组成进行了确定,H4L与铜离子分别形成组成为CuH2L·3H2O,Cu2L·4H2O和Ba[CuL]·2H2O2的配位化合物。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结构特征,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文章合成了一个羧酸取代型杂氮配体:1,3-二(亚甲基羧基)咪唑(Himda),以及Cd过渡金属配合物:[Cd(Imda)2(H2O)4]·2H2O(Ⅱ)·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该过渡金属配合物的中心金属原子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以高氯酸钡为模板.用2,6-二甲酰基-4-叔丁基苯酚(Ⅰ)分别和1,5-二(2-氨基苯氧基)-3-氮杂戊烷(Ⅱ)及其3-取代物(Ⅲ~Ⅹ)缩合,得到的大环钡配合物不经纯化,直接用硫酸钠水溶液解络,得到了自由配体(Ⅺ~ⅩⅨ).这些新型大环化合物均经元素分析、IR、1HNMR、MS等证实其结构.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使用混合配体得到氢键连接的二维超分子配位化合物[Ni(mal)(tpm)(H2O)].2H2O(mal=丙二酸,tpm=三吡唑甲烷),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晶体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表征.该配合物的晶体属正交晶系,Pca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5421(3)nm,b=0.90629(19)nm,c=1.2822(3)nm,α=90°,β=90°,γ=90°,V=1.7920(7)nm3,Z=4.中心Ni(Ⅱ)离子为六配位,处于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晶格水与配位水形成较强的氢键将配合物连接成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9.
以α-吡啶甲酸为配体,运用溶剂挥发法,合成了一种超分子配合物α-吡啶甲酸铜{Cu(C5H4NCOO)2.2H2O}m,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2)空间群,晶胞参数:a=0.51291(11)nm,b=0.76367(17)nm,c=0.9226(2)nm,α=74.914(3)°,β=84.346(3)°,γ=71.463(3),°V=0.33077(44)nm3,Z=1.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20.
在水溶液中,通过N-[2-(2'-氨基-乙氨基)乙基]草酰胺和硫酸铜反应,然后再与硫酸镉反应合成了具有草酰胺桥联的新型异核配合物[(phen)Cd3(CuL):(H2O)3](SO4)4,其中L配体为N-[2-(2'-氨基-乙氨基)乙基)草酰胺负离子,phen为1,10-邻菲咯啉,测定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并对其IR的主要吸收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