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方法论的要求。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学生的自主探究?“读悟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自主探索的主体,读中感悟,悟中明理,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走进文本,吸收文本精华,丰富精神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读”和“悟”这两条主线,将阅读教学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真正融及心灵。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不单是教师“教”的结果,必须由学生自己借助语文文本,将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对语言文字的自我感悟,从阅读中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形成阅读感悟能力呢?我的实践是: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阅读,让“自读”孕育“自悟”。  相似文献   

4.
“读悟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新大纲语)为目标,在读中感悟、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字,在读中领悟作遣词造句的巧妙绝伦、抒发情感的恰如其分和表达方法的匠心独运;在悟后读,读出章的意、情、境。在读通、读懂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并不断地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促进其语言的运用。它以“初读感悟→精读领悟→导读省悟→美读品悟”为基本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 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组第7课。 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以学生为本,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本课教学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围绕“爱”,以“爱的传递”为线索展开阅读,注重感悟,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细细品,深入悟,感受文本的内涵。品读感悟能力可以说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最近一连听了十几节课,在听课中,我可喜地发现老师们都能抓住精读文本中的重点语段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相似文献   

7.
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财富,它是学生走近文本、与文本对话、融人文本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指出“个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由此看,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以读激情、以读导练,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但读并不是放任自流地读、豪无目的地读,而应是读有指导、读有目标、读有层次、读有质量。要做到这些,教师就要精心设计读的方法,才能达到让学生“读”懂文章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是学生对课文感受、品味、揣摩、领悟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手段。以读为本,以悟促读,读出情,读入境,达到与作品、作者的情感交融同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课堂上学生“读”得轰轰烈烈,“说”得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学生的“读悟”是在同一平面上滑移,根本没有读出层次,悟向纵深。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的误区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创设文本情境,以。品读”悟情悟理;借助问题探究,以“辨读”欣赏评价;开展合作学习,以“创读”拓展思维。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眼于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采用玩形朗读、变式品读、唤醒体验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并附上平时教学中一些具体的课例形象,让学生真正做到以读感悟、以读促悟,百读不厌、百读常新,以读为本,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