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王碧 《现代语文》2007,(6):122-123
翻译是人类最古老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之一,伴随着翻译活动,必然会有对这一历史悠久的活动的思考和评价。本文从翻译标准和翻译批评标准的差异提出了制定翻译批评标准时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2.
翻译标准与翻译批评标准是翻译批评中的一对重要概念,但在具体的翻译批评实践中,翻译者常常将二者混淆。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究翻译标准与翻译批评标准之间的个性和共性。研究发现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正确区分这对概念不仅有利于翻译批评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4.
翻译批评标准应该多样化、多视角、多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义上说 ,翻译批评的主体是从事翻译批评活动的人 ,客体可以是译文、译者、译事 ,甚至是他人所写的翻译批评。翻译活动客体的宽泛性、译文文本类型的多样性以及翻译批评主体身份的多样性要求翻译批评的标准应该多样化、多视角和多层次。因此建立这样的标准体系不是为了应对目前无法建立统一标准这一格局而做出的无奈之举 ,而是由翻译批评活动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对翻译批评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方兴未艾的翻译热潮中,翻译批评领域的冷清态势,表明翻译批评正面临着新的定位、整合与抉择。因此,必须尽快建立独立的批评理论体系,确定规范化的批评标准,履行指导性的批评职能,树立正确的翻译批评观,准确把握翻译批评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定位,寻求科学有效的批评方式和沟通途径,努力造就高素质的翻译批评者队伍。  相似文献   

6.
翻译批评是翻译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评价监控翻译质量.也可以把翻译实践中的问题反馈给翻译理论家,以进一步完善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为了加强翻译批评,应进一步了解翻译批评的性质和功能,规范、完善翻译批评的标准和方法.提高批评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翻译理论研究中提出的翻译批评理论,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翻译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本文以翻译批评理论中的标准问题为切入点,利用标准确立与变化,提出了翻译批评评价的标准化要求,为这一理论在翻译发展进程中作用的发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霍斯和莱斯都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两人均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翻译批评模式,对两者进行比较,总结其异同,可以为我国的翻译批评和译本评估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模式。莱斯的"功能"最终是落在了原文上,探求如何在译文中获得原文的功能,所以她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翻译。而霍斯则强调了原文和译文的关系,最终的落脚点是在译文,则更像是现在的功能派理论。  相似文献   

9.
翻译批评是伴随着翻译活动出现的,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开始从文化角度研究翻译,作为翻译研究的评价体系——翻译批评也应从注重文本转向注重文本生产的相关因素,把视角转向译入文化,这一趋势符合"翻译批评必须具有多元化的开放视野、民族性的传统意识、建构性的学术追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翻译教学的现实意义、翻译批评的现状和标准、翻译批评的对象、性质及作用,阐述了翻译教学中开展翻译批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翻译教学的意义、翻译批评的性质和作用,阐述了翻译教学中开展翻译批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论翻译批评     
对翻译批评的本质,目的,方法以及译评人的素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主张科学的翻译批评必须是多视问,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评价,并调计出批评操作框架图。旨在使释批评科学化,规范化,以便更好地为我国的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3.
典籍英译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有效的文学翻译批评体系下,探寻我国典籍英译翻译批评标准对我国典籍英译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我国典籍英译翻译批评标准不是唯一的,我国典籍英译事业将随着文学翻译批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79年之后,翻译与翻译批评进入相对繁荣期。许钧长期致力于翻译批评;他出版国内第一部翻译批评 专著《文学翻译批评研究》,共同组织《红与黑》翻译的大讨论,并主持当代翻译家、批评家和文学创作者有关翻译批评的 访谈和对话。翻译批评逐渐摆脱字当句对、语言转换的局限,朝理论化、跨学科和跨文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依据一定的模式进行翻译批评,是审美批评主体进行沟通、交流、论辩,最后通向批评共识的必要途径。不同层次的翻译批评侧重点不同,因而需要不同的批评模式。许渊冲模式在翻译审美批评实践中的应用实例阐明,该模式作为翻译审美批评模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为刘云虹教授与中国当代翻译研究界领军学者许钧教授围绕翻译批评展开的一次对谈,表达了诸多重要的观点,其中包括: 一、翻译批评在当今中国的有效在场不够,翻译批评遭遇了生存危机; 二、翻译批评者的主体意识和翻译批评的历史意识这两者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识; 三、翻译批评的学术合法性基础之一在于它是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构建之间的互动场域,必须真正发挥翻译批评在翻译理论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真正让批评介入翻译场域和系统。  相似文献   

17.
就目前的翻译批评现状进行了实事求是地分析,提出翻译批评实践倘若离开历史语境就可能出现谬误的观点,把历史语境视为翻译批评的具体参数,从历史语境化的角度审视翻译批评及其标准,并认定将翻译批评事件或对象历史语境化为翻译批评的重要途径,是翻译批评实证性的重要参数,有助于翻译批评实现公允、客观与准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译者行为批评视域出发,通过4个具体案例,讨论了译内与译外之间、鉴者与赏者之间、自译与自评之间以及缺席与在场之间的关系,解析了翻译批评的操作性。作为译评者,具备明确的身份意识和角色定位,将有效提高翻译批评的操作性,增强其客观性,这也是构建翻译批评理论和检验翻译批评理论有效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束远 《考试周刊》2012,(8):20-21
翻译的历史几乎和语言一样悠久,翻译批评更是如此.但是客观地研究翻译批评活动长期被限于一个很肤浅的水平.从而阻碍了整个翻译研究的发展。不同的学派都在通过建立潜在可行的模式.努力地提供此问题的解决办法。翻译评价是否客观、科学。取决于评价标准。建立起标准,翻译批评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阐释翻译批评研究的动向,并对该学科发展提出建议,分析了功能性视角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翻译批评的发展方向.首先是要拓宽翻译批评的主客体.其次要将翻译批评标准多元化.同时还要重视批评中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多元、动态地进行翻译批评是翻译批评的发展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