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峥嵘 《寻根》2014,(5):52-56
福建省南靖县城新中山南路与和平路交会三角地带,并列有三座庙宇,分别供奉道教神玄天上帝、佛祖广济祖师和自然神太阳公。它们紧邻在一起,共享一方香火。其中兴仁宫居中主祀玄天上帝,左边陪祀自然神土地公,右边陪祀儒教先师孔子。旁边的祖师庙,主祀的是佛教圣僧广济祖师,左边陪祀的是伽蓝大王,这还是佛教的护法神,但右边陪祀的是与佛教没什么关系的应圣王。最典型的是山城镇紫荆山下的登云寺,供奉有儒、释、道神祗57尊。  相似文献   

2.
薛理禹 《寻根》2011,(4):32-36
自古以来,东南沿海地区多有淫祀的文化风俗。《汉书·地理志》记载,江南“信巫鬼,重淫祀”。《隋书·地理志》记载,扬州“其俗信鬼神,好淫祀”。《宋史·地理志》则说,福建“其俗信鬼尚祀,重浮屠之教,与江南、二浙略同”。唐宋以后,淫祀之风未曾断绝。明清盛行的“五通神”信仰,即是一种典型的淫祀现象。  相似文献   

3.
宾川有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宾居,宾居街西仁慈湖畔有座大王庙。庙里供的宾居大王姓张名敬,这在当地几乎是家喻户晓。张敬是什么样的一尊神?有的说他协助观音降罗刹,开辟大理有功劳,观音封他为宾居大王。实际上,张敬是白族先民的宾居部落首领,南诏以后成为当地白族居民的本主。明代以后宾居坝区已经汉化,但村民仍按习惯崇祀张敬。宾居大王庙历经沧桑,现已经面目全非,但它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白族先民留下的一处古迹,它的历史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九歌》:人神之间性爱的歌吟国光红一、屈原《九歌》的性爱主题屈原《九歌》的性爱主题原是很明显的,但直到朱嘉才揭示其底蕴,而又首鼠两端。朱嘉《楚辞集注》说:“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蛮荆陋俗,词既鄙俚,而...  相似文献   

5.
一 孔子的神化、圣化是历代统治者推崇的结果.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圣人形象在历代封建朝廷的不断加封中日益强化.晚清各帝虽因内忧外患未亲临圣庙,但仍派朝廷重员致祭孔子,且不断在孔庙中新增大量的儒学名宿配祀.  相似文献   

6.
申小红 《寻根》2014,(5):46-51
在明代“禁淫祀,毁淫祠”的政治背景下,乡一级的基层社会里几乎没有哪位神祗的祭祀能够进入国家祀典的行列。佛山(当时是季华乡)士绅及民众想要保住祠庙合一而又供奉着北帝神的祖庙,就得想方设法地通过一系列北帝显灵的造神运动,将“守土之功”都记在北帝的身上,使得北帝神具备进入国家祀典的资格。造神运动的契机是黄萧养农民起义军攻打佛山:从明正统到景泰年间,在抗击黄萧养农民起义军攻打佛山的过程中,佛山士绅及民众多次通过造神运动,不遗余力地扩大北帝神的影响,强化心理暗示作用,最终帮助他们打败了起义军。  相似文献   

7.
闫长丽 《寻根》2008,(6):89-95
孔子的神化、圣化是历代统治者推崇的结果。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圣人形象在历代封建朝廷的不断加封中日益强化。晚清各帝虽因内忧外患未亲临圣庙,但仍派朝廷重员致祭孔子,且不断在孔庙中新增大量的儒学名宿配祀。至民国时期,尊孔之势丝毫未减。袁世凯于民国元年(1912年)即颁尊孔令,著孔子第76代嫡孙孔令贻仍袭衍圣公并加郡王衔;民国3年(1914年)制定《崇圣典例》,恢复孔府祀田制度。蒋介石时期,  相似文献   

8.
酒的神秘信仰任骋古人以为神灵、祖先是喜爱饮酒的,如果有酒,应当先用于敬祀,而人们自己却不经常喝酒。《尚书·酒诰·疏》:“以酒为祭,不主饮食。”虽然这在当时是出于礼教的劝诫,却足以征明酒在民族文化中地位的神圣。据说,祭祀有酒,神灵便乐于降临。《说文》释...  相似文献   

9.
汉族“神”的观念潘学方一、汉族的“神”是民间杂神中国文化世俗性或非宗教性的特征一般是指:其一,在汉族历史上,没有盛行过自上而下的、为整个民族所信仰的宗教。其二,周代以后,儒家主张以德政治天下、敬天而不尽信天。“敬神鬼而远之”的“神道设教”思想在中国一...  相似文献   

10.
闫长丽 《寻根》2009,(6):89-95
孔子的神化、圣化是历代统治者推崇的结果。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圣人形象在历代封建朝廷的不断加封中日益强化。晚清各帝虽因内忧外患未亲临圣庙,但仍派朝廷重员致祭孔子,且不断在孔庙中新增大量的儒学名宿配祀。至民国时期,尊孔之势丝毫未减。袁世凯于民国元年(1912年)即颁尊孔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