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书法教育的目的是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审美、习得技能。古代蒙学历经千年积淀,因深厚内涵而成为经典。因此书法课程建设、教育教学都应该多从传统精华中汲取营养。研究古代蒙学对现代儿童书法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古代蒙学中的书法教育,以识字与书写为主要内容,并服务于仕途,了解古代蒙童书法教育的特点,对于当代儿童书法教育,有着重要的历史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书法教育是蒙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着重对古代和现代蒙学书法教育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古、今蒙学书法教育特点,对于现代蒙童书法教育,有着重要实践意义,也为当今书法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华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与我国特有的书法相结合,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蒙学效果。调查显示,在现代社会中蒙学传统的教育价值正在淡出人们视野。重新审视及评估这一教育传统是认清教育形势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蒙学",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并且发展。书学是蒙学的基础,同时也是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代蒙学是如何教书法的?又有哪些值得今天书法课堂教学借鉴的好方法?扶手润字,书法学习的第一步;临摹法帖,"似""不似"再到"相似";蒙以养正,循序渐进的"写字场"。  相似文献   

6.
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书法教育需要健康可持续发展,认识书法教育自身的系统性与阶段性有其重要的意义。书法文化具有悠久的传统与深厚的积淀,需要系统学习与研究;书法教育是综合性教育,通过书法学习,可以打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书法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与人文学科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紧密结合,系统推进。书法教育要分阶段有序进行,应贯穿整个国民教育各个阶段,成为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尊重书法学习自身特点,分学段提出不同层级教学目标;书法教学单元与模块要分阶段与梯次,符合学生学习心理与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7.
卢秀 《江苏教育》2022,(93):22-28
书法教育承担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使命。实现书法教育目标的载体书法教材建设也成为重要议题。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理论视角,提出了该理论观照下,书法教材目标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分类设置书法教材目标;凸显书法教材目标的进阶性;以单元目标为表述形式。而现有书法教材存在各领域内容占比不均衡;目标水平层级停留在浅层学习或深度学习的起点阶段;目标与前言杂糅、与评价不匹配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书法教育的育人水平,需要均衡知识类型,优化知识结构;逐级开发教育目标,转向深度学习;采用单元目标的表述形式,发展学习者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蒙学是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以儿童道德修养为核心的教育。王阳明十分重视蒙学,他把道德教育放在了蒙学教育的首位,提出了"顺应、诱导、启发、竞争"的蒙学教育思想。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人格塑造中起着导向作用,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王阳明蒙学教育思想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顺应性情,激发学习兴趣;重在诱导启发,尊重学生主体性;开展竞争式教学,寓教于乐;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蒙学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作为蒙学教育文化载体的蒙学教材,在儿童教育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各个朝代都编写了大量的蒙学教材,民国时期更是将蒙学教材的编写推向了很高的水平。该文对民国时期蒙学教材的内容特点及编辑特色进行剖析,解读其流传至今仍然深受儿童喜爱的原因。探讨民国时期蒙学教材的特色对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书法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书法教育即培养"写"的习惯,学校可构建持续化、生态化、儿童化、课程化的良好的"写"习惯工程,使写字教育"掷地有声"。书法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写好字"的过程,更是"把'人'字写正"的过程,遵循写字教学规律,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将书法教育与启德、益智、审美、健体等有机融合,是学校提升书法教育质量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林纾是中国近代一位少见的通才型文人,古文、翻译、绘画、书法均是其擅长的领域。林纾的书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宋人尚意书风影响,具有正大、温醇、流美的文化意趣,充满书卷气和抒情性。林纾书法审美趣尚、书法论述和书法实践对当代书法创作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齐王僧虔提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作为书法关学范畴体系而确立。文章论述当代书法关学范畴神采与形质研究成果,分析了当代书法美学研究从个别范畴的微观研究走向宏观体系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在“神采与形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当代书法的审美评价体系,使书法理论与书法创作折射出当代社会多元的文化气息,给当代书法艺术创作注入新的活力,避免古代书法理论与当代书法实践相脱节,促进中国书法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探讨书法传统与传统书风、传统书风与“流行书风”乃至“民间书法”之间的关系,并且得出这样的结论:书法传统中的经典部分是永远可以流行的;“流行书风”不排除传统,注重个性发展和自我情感张扬,具有群体可接受性;“流行书风”、“民间书法”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应有其探索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书法装饰学是随着书法装饰艺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较强的艺术学科。但是,人们在关注书法装饰现象的同时,基础理论研究却远远没有引起重视,这就给我们从事书法装饰研究的人提出了一个严峻的学术问题:要从基础学科研究入手,加强和完善书法装饰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帝王书法现象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从学术本位审视,帝王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一个有机构成部分;帝王以其政治资源对推动和影响中国书法发展功不可没,也难免产生一定负面消极影响;帝王书法现象是正确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值得学术界进行广泛且多角度的交叉探究。  相似文献   

16.
郑利权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3):72-74,125
网络书法传播是当代书法传播研究的重要内容,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为书法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传播空间,带来书法传播载体的数字化革命,昭示着书法网络时代的来临。全文分析了互联网给书法传播带来的六个革命性变化(平民化、自由化、互动化、国际化、廉捷化和多媒体化),探讨了互联网给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金文在宋朝被大量发现,但当时仅限于古文字研究领域,并无涉猎书法。清代考据和金石学盛行,金文书法方被带动起来。在当时,金文书法是融入碑学这个大范围的,因此往往也是篆隶并提。近年来,尤其是历届篆书展,更是把篆书热推向了一个个高潮,金文书法也被极大地带动起来,但金文书法创作和教学中的文字书写与取用问题,对于很多初学者还是无所适从,针对金文书法创作中和教学中的有关文字常识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金文文字取用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佛教与书法艺术的相互影响,早有人研究。《田永昭书(道德经)》提示我们:中国道教与书法艺术也应是相互影响的,我们也应着手研究。中国楷书艺术以至整个书法艺术,已迈过漫长而又光辉灿烂的里程,我们从田永昭这位年轻书法家所取得的楷书成就中,亦看到了中国楷书艺术以至整个书法艺术的更加锦绣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近几十年来,中国书法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变革。在过去,书法只是作为学问修养的一种表现,如今的书法艺术已经被社会公认为一门纯艺术。从过去的书斋文化走向展厅文化,是当代书法创作的一个重要标志,书法成为一种"竞技"项目。文章围绕着"展厅书法创作"这一主题,对当今书法创作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及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书法和绘画有着历史的渊源,并在发展中,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使二者在诗、书、画、印的结合方面、工具方面、视觉方面、笔法等方面有相通之处。本文仅从以上几个侧面,去认识书画相通的内在规律,使人们在学习书画过程中,能够获得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