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词框架在现代汉语中大量使用,形式多样、意义灵活。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介词框架的研究与总结非常重要。本文提出"用"字介词框架的概念,考察"用"字框架,对比分析个体框架之间的功能差异,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总结框架特点,从而便于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介词"从"的历史演变情况进行了简述,对南朝齐梁时期道书《真诰》中的"从"字用法进行了完全统计,其介词用法已占主要地位。对"从+表人名词+V+(N)"格式中"从"的词性判定进行了讨论,认为表人名词或人称代词进入连动结构中"从"的宾语位置,也可能引起"从"虚化为介词。  相似文献   

3.
"从"字起初作为动词产生,后来演变为介词,而"从"字的介词用法,在漫长的汉语发展史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文尝试对介词"从"用法的历史演变做些浅显的探讨,主要对比"从"的上古、中古汉语用法和近代汉语用法。本文参考语料,上古、中古汉语是各时期文献,近代汉语以《红楼梦》为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赶"字作介词表示比较义是湖北襄阳方言的一个特色。其结构形式可分为平比、差比和不及三种形式。在普通话中"赶"字没有做介词表示比较的用法,古汉语书面文献中也鲜有存在。文章认为是由"追赶、驱逐"之义引申而来。  相似文献   

5.
"的"字结构作为现代汉语的特色句式在法律文本中高频出现,对其结构的正确分析、内涵的准确理解和精确翻译是法律文本翻译质量的重要保证。基于中国刑法、合同法及英文译本,根据现代汉语"的"字结构理论,结合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和法律条文实例分析,不难发现运用词语结构、不定式、介词短语、分词结构以及状语从句等来实现"的"字结构的英译规律。辩证分析美国宪法的中文译本,可知法律英语中的条件句大部分可以转换为法律汉语中表示适用条件的"的"字结构。  相似文献   

6.
"A为N所V"式被动结构中的"所"字,从其演化轨迹看,它由本初的处所义经由"指代义"、"所"字结构,而大约在西周至春秋时期虚化成语气助词,用以强调谓核动词;当春秋时期介词"为"演化出被动结构后,这一语气助词"所"自然而然地用在被动句的谓核动前,生成了"A为N所V"式被动结构,成为一种焦点标记,用以凸显谓核动词的动作行为。  相似文献   

7.
"着"字在重庆方言中虽然使用得相当频繁,但是学术界对于重庆方言中"着"的词性还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本文对"着"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全面的分析,重点分析容易混淆的动词、介词和助词用法,明确了三者的区分标准。  相似文献   

8.
胡彩敏 《现代语文》2007,(10):38-40
语法学界对介词"从"及相关问题的研究相当多,并且成果丰硕.鉴于介词"从"以及"从"字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与"从"相关的介词框架在汉语语法中更是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为了更好地研究与介词"从"相关的问题,本文着重对介词"从"以及"从"字结构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细致地梳理.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汉语中,“以”是一个用途广泛,用法灵活的词,特别是“以”用作介词,与其它词语组成介词结构时,在使用上更有一些独特之处。现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为论述方便起见,把由“以”组成的介词结构,简称为“以”字结构。下同。)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了"的语法意义以及形式验证标准两个方面对"介词+了"及相关现象进行考察。动态助词"了"的语法意义是表示"实现态",它可以跟在介词后面,验证的形式标准是介词前面能加否定标记"不"或"没"。"除开、除去、除却"和"为了、除了"的情形相同,也都是单音节介词后面跟体标记。  相似文献   

11.
“一百零一”等整零结构的“零”,一般认为就是空位“○”,但通过对“○”和“零”表数关系史的考察,我们发现“一百零一”与“一百○一”并不是严格的对应关系,“零”不能作为空位标志而存在,而是有具体意义的一个词,即“有零头、余数”。  相似文献   

12.
“义”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义”表示人的行为规范,如孟子所说,“义”是人的正路。《周易》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其中有许多关于“义”的内容。“义”与“我”的关系密切,凡“义”必由自我作起。  相似文献   

13.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云南两大彝族聚居地之一。历史、地理和民族的多种原因,造就了红河彝族纷繁多彩的服饰类型与图纹样式,其传统服饰分为元阳式、建水式和石屏式,图纹类型有图腾式、几何型、花卉、蝴蝶及自然图纹样式等,形成红河型彝族服饰整体色调鲜艳,明朗夺目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义"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研究者一般把"义"作为"利"的对待来考察,试图解决"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产生的内在根据,而忽视了"义"的合理内核."义"不仅是人们行为所应该遵循的外在规范之所"宜",是一种外在道德规范,更是事物的理则之所"宜",其本质是对事、物之理的遵守."礼"是事、物之理(即是"宜")的节文.因此在理论上讲,个人、集体的行为都必须以行"义"为前提,当然,在取利方面也不应例外.  相似文献   

15.
从彝族对火的崇拜以及火纹样在服饰上的应用来阐述相关的火镰纹、太阳纹及铜鼓纹的类型,在火图纹的类型、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上探讨了彝族服饰火纹样的民族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境、境界和意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根据献考察了中国古代论中境,境界和意境的含义,认为境与境界有时大致等同,境有时包含意境在内,但境界与意境并不就是一回事情。确立意境的基本含义颇为重要,古代常有用意境一词而言。意境仅在作品,境,境界又每在作品之外,甚至学之外。  相似文献   

17.
《易》符号是《易》学的核心内容,《易》的符号系统包括“象”系统和文学系统。在解读《易》学符号系统时,不但要认识到《易》符号的文本内容,还要深察了解读者的心性内容。全面地阐述《易》符号系统,须从其符号学的方方面面入手,理解《易》符号学须从其符号史的缘起和其科学的建构开始。《易》学的前途和关键都在于对《易》符号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表意性质是汉字有别于其他民族文字的最大特点。但在现代生活中,大量简体字的使用,使汉字的表意功能消失殆尽。用文化语言学的方法,从字形、字义和简化三方面探讨了繁体字"義"的形义关系和演变。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现象,“豪杰译”是晚清小说翻译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旨在阐释“豪杰译”的定义,进而在格莱斯(Grice)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的理论框架下探讨“豪杰译”的特殊性,最后分析其形成的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刘勰虽然自小就深受佛教影响,但他的思想和信仰在本质上却是属于儒家的,因此他的宏伟著作《文心雕龙》无论在总论、文体论部分,还是在创作论、文学评论部分,许多篇章都援引了儒家经典《易》中的辞句或理论观点,以此来作为自已文学主张的强有力的依据,这就使《文心雕龙》和《易》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