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教师流动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教师目前的流动现状是以一种不合理的单向流动方式存在,不仅反映出城乡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难以在真正意义上实行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之外,还应建立科学的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制度,在流动管理中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2.
尽管城乡教师流动热已经由乡入城的单向流动发展为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性,城乡教师流动的制度设计陷入城市中心困境。只有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前提,才可能破解城乡教师流动制度设计的困境,使城乡教师流动成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城乡教师流动主要是农村教师向城镇流动。单向流动阻碍了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公平,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促进西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应完善教师工资保障的教育财政机制,加强政府行政干预,建立教师流动激励机制,确立教师公务员地位,实行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  相似文献   

4.
城乡教师流动对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重庆和成都两地教师城乡流动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能正确认识城乡教师流动的意义.然而,由于相关制度缺失,教师对于参与城乡教师流动存在顾虑.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同区域、不同性别、不同学校和不同职称的教师群体在参与城乡教师流动的意愿上存在显著差异.城乡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既需要从正式制度层面确立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加强保障制度建设,又需要从非正式制度层面不断提升教师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5.
城乡教师流动应是同一区域内城市与农村之间教师的自由、合理、有序的双向流动,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基础教育公平,但也面临着来自制度、现实与观念上的重重障碍。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期间,国家为了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保证优质资源的共享,引导教师的合理流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回顾"十一五"期间城乡教师流动的相关政策,对其进行科学的政策分析,有助于总结城乡教师流动政策经验和教训,促进城乡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城乡教师流动主要是农村教师向城镇流动。单向流动阻碍了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公平,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促进西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应完善教师工资保障的教育财政机制,加强政府行政干预,建立教师流动激励机制,确立教师公务员地位,实行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  相似文献   

8.
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城乡教师流动有利于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城乡教师流动的实效性。但是,现阶段城乡教师流动亟需从"量"均衡向"质"内涵转变,提升城乡教师流动内涵关键在于需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价值取向。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下的城乡教师流动,有三大具体策略供参考:关注教师流动过程中的专业共同体的建立、合作文化的形成和问题的境域性是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下城乡教师流动的诉求。  相似文献   

9.
城乡教师的有序流动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它既是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需要,又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基础和保障。然而,城乡教师的有序流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削弱政策执行力、弱化政策公益性以及流动配套机制匮乏等问题。面对上述问题表征,有必要基于城乡统筹的背景,从教师有序流动的价值引导、政策制定与实施以及配套机制的建构与落实等重要环节展开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是以城市化和城镇化建设为契机,由工业化和技术进步引发的产业结构变化导致的城乡劳动力以城镇为中介,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和从城市向农村流动并存的态势.而我国现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单向流动,给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来了不少问题.文章认为,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是缓解农村和城市劳动力双重过剩局面,加速城市化进程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建立城乡教师均衡流动体制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新的政策措施,城乡教师流动制度是教育行政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学校教师进行地区间、校际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轮换,旨在促进教师成长和师资均衡。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城乡教师的合理流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政策研究的视角对有关教师流动政策的文本内容、执行成效进行分析,旨在探究政策实施的理性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城乡教师交流中的适应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教师交流中既存在工作交通、居家生活、心理沟通等共性的不适问题,还存在城市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后的工作超负荷、教学硬件条件欠缺、学生基础较差和农村教师交流到城市学校后的工作量不足、教学硬件使用技术欠缺、学生基础较好等个性的不适问题。导致这些不适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城乡教育环境的差距、教师认识与态度的障碍、教师交流政策执行障碍和教师交流政策本身存在缺陷等方面。为此,需要从完善教师交流政策、转变交流的认识、解决交流教师的困难、加强教师交流理论研究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推进离不开优秀师资的共享,城乡间的差异必然要求教师城乡间流动。虽然这种流动也实行了较长时间,但其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缺乏一套系统的流动教师的管理机制。针对这一现状做出探究,从流动教师的确定、调动、任用、激励、监督和评价着手,试图建立相对比较完整的流动教师管理机制,希望对城乡间教师的合理流动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年轻一代的素质。是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与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是保障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根本所在。而目前。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两会”期间,就如何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  相似文献   

15.
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教育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构建合理的教师流动制度.目前,教师流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城市教师向农村流动;二是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这两种形式都已经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困境.公平、效率和优先是城乡教育一体化教师流动的主要目标,同时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之间的矛盾也要处理好.  相似文献   

16.
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教师流动机制建构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城乡教师流动包括城市教师向农村流动和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两种方式,这两种流动方式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境。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教师流动目标可定位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同时要处理好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城乡一体化的教师流动机制本质上是一种以农村为导向的教师流动机制,由三部分构成,即农村教师流入机制、农村教师稳定机制和农村教师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17.
建立城乡教师流动制度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城乡教师流动呈现出无序、不合理的状态,阻碍了师资的合理配置,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行为经济学立足于对人的决策行为研究,成为教师流动研究的新视角。基于行为经济学理论,可以剖析西部地区城乡教师不合理流动的原因,从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加强政府的行政干预、建立教师流动激励机制、转变教师管理形式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8.
自2006以来,宁夏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但宁夏城乡义务教育教师的师资结构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别,教师流动现象较为普遍,并以单向流动为主。通过对宁夏城乡中小学校教师流动现状的实证调研,分析影响城乡教师流动的主要诱因,提出稳定城乡教师队伍的应对策略,旨在为构建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城乡师资队伍的差距成为影响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调查与访谈,分析和研究了甘肃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现状以及不合理流动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城乡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属于单向的流动,具有不合理性。此种流动导致农村学校师资流失严重,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引起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下降,生源流失严重,进而给农村学校带来了生存危机。此种情况的产生是教师获取的薪酬与工作环境的差别,教育资源没有均匀配置的映射,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表现。如果想要合理解决这一问题,对农村应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教师的薪酬、待遇以及工作环境。政府也从宏观的角度来调控教师流动,使教师流动更加规范,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农村师资力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