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琛 《对外大传播》2010,(10):15-16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渐密切,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获得了出国工作或者访学的宝贵机会。那么,在"走出去"后,这部分"海外华人"该如何借助在地优势,更好地肩负起文化传播的使命,如何掌握"介绍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技巧是一个值得我国文化外宣工作重视的问题。为此,本论文以笔者在澳大利亚所做的中国文化传播调查为例,总结成为在域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见领袖"的主要途径和需具备的跨文化传播意识。  相似文献   

2.
《对外大传播》2014,(7):62-62
正2014中国传播论坛——"国际话语体系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讨会暨首部国际传播蓝皮书《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6月28日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国际传播蓝皮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研究中国国际传播发展的年度专业报告,由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组织,并汇聚从事国际传播实务的政府部门、主流媒体、教育文化以及其他信息传播机构的领导、专家与国内外知名学者共同编纂完成的。全书从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一些学者提出了"用‘学校文化’代替‘校园文化’"的观点。"代替论"的错误首先在于把"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等同于"校园的文化"、"学校的文化",混淆了表属性关系词组与表领属关系词组的区别。其次是简单地与"企业文化"研究相提并论,而忽视校园文化的自身规律。最后莫须有地将20多年来的校园文化研究戴上"只重物质不重精神"等帽子,凭想象地创造出一个"学校文化研究"的"国际趋势"。"校园文化"概念的产生与广泛运用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约定俗成性,有关校园文化的研究已初成体系。我们要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理论,就要坚持本已稀缺且被实践检验的为大家所认同的本土概念。  相似文献   

4.
如何加快推进我国图书出版业"走出去"步伐,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华文明与中国真实的发展现状,始终是困扰中国出版人、特别是对外出版工作者的一道难题。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策划并组织编辑的《中国图书"走出去"成功案例选》一书,为破解这道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该书作为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之一,将于年内出版。本文为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总编辑黄友义为此书所写的序。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2014年11月28-2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会林文化基金和英文国际期刊《中国文化国际传播(ICCC)》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年会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与文化形象"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组织了两场大会发言、四场圆桌论坛,聚集了60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实践家。与会学者探讨了全球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的历史、现状和问题,共同关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遭遇的碰撞和冲突,探讨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道路,为基于新媒介的"第三极文化"跨文化传播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认为"文化即传播,传播即文化"。然而,任何文化和价值理念都必须借助于特定的媒体形式才能进行有效地传播。近年来,随着新媒体迅猛发展,传播学界越来越关注如何发挥新媒体传播高效快捷、双向互动的优势,以更快捷、更易于接受的方式推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国际慕课作为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播载体,借助远程在线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打破原有的跨文化传播壁垒,让学员在日常学  相似文献   

7.
民间对外传播,通常是指民间社会通过各种方式与本国国土以外的地区和国家进行的交流互动和信息传播活动,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用于区别以官方为主导、正式的交流与对外传播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外交往活动的频繁,我国民众出境访学交流、商务活动、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等各类出境活动已经非常普遍,所到之处,都在以自己的言谈举止向当地社会民众展示中国的形象和中华文化。同时,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对外传播不仅发生在物理空间,网络空间也为对外传播活动打开了另外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8.
当前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资源、军事、科技等要素,转向非物化要素构成的实力范畴。文化建设和文化"走出去"之于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研究大致形成了基于中国文化落地情况和受众态度认知倾向两条传播效果研究路径,基本遵循了文化传播中由浅及深的接触、选择与融合过程。但是,针对目标对象的传播效果测量和评估难以为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形势的日益紧张以及逆全球化浪潮的不断加深,中国国际传播研究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攻坚阶段。中国传统“和”文化观为国际传播研究牵出了一条希望之线。“和”文化思想是对中国本土传播中关于人际、群体、国家、天下、宇宙之间的关系展演,其背后蕴含着中国传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的交流相处之道,闪耀着等待世人挖掘的价值宝藏,是寻找中国国际传播发展的思想元力,其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对当前社会发展和国际关系格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今,互联网掀起世界文化融合与变革的时代,网络对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有着巨大的重塑作用。紧跟网络技术革新的步伐,搭建系统的、符合传播规律的网络传播体系,是构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中国最早也最具规模的中国文化对外宣传网站中国文化网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他国内外文化网站发展趋势,探讨当下如何在国际互联网时空中,搭建专业的中国文化网络输出平台,推广崭新的中国文化形象,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张伟 《文化学刊》2012,(2):98-107
新时期以来,曾经受到冷落的文化学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得到了接续和特别的关注,形成了所谓的"文化热"。本文梳理了当代中国文化研究兴起与发展的过程,对文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和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兴起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化研究的兴起与发展是中国学者试图超越意识形态,通过建立起文化研究的平台与国际学术界平等对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军队形象体现着党和国家的形象,体现着军队性质、宗旨,也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可以借助重大军事活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主动邀请外媒记者进军营等方式构建和传播我军良好国际形象;在国际社会彰显我国在共同安全方面与世界各国存在的共同利益,展示"中国模式"在安全事务方面体现出的独有优势,凸显我国军事文化在处理国际安全事务中的独有魅力;通过主动设置新闻议程,综合运用各种媒体,积极推进人际沟通等方式实现我军战略传播。此外,为了在对外宣传我军重大信息时提升传播效益,要慎重选择信息曝光时机,并有效控制信息传播效果;善于利用新媒体独有的传播特点,在我军形象外宣中发挥出立体、跨域传播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际话语权不仅指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说话"的权利,更是指"说话"的有效性和威力,即权力。西方话语霸权中,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权发挥着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人们在认知和解读国际问题与现象时,往往运用西方国际关系学说进行解读,国际关系研究也为西方媒体传播提供了理论和议题双重引导。剖析西方国际关系研究构建的中国形象,对我们从理论层面研究西方话语关于中国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学是文化的载体,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民族文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以译介学为研究理论,从译介主体、内容和受众3个方面研究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翻译,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际传播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具有重要地位。而留学生作为上海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上海文化国际传播、展示上海优质国际形象、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等方面作用不可小觑。该文在梳理江南文化、上海文化、海派文化等概念的基础上,试图通过课题组自身研究与突破,深入思考上海高校及留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与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战略方面的角色定位,切实响应和参与新一轮“上海文化”品牌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在北京大学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首次提出的。所谓"文化自觉",按照费孝通的原话主要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费孝通于20世纪末提出文化自觉,是针对中国文化面临后现代主义文化(时间)的颠覆和全球文化(空间)的冲击而提出的应对思想。  相似文献   

17.
正全球化和本土化是当下国际文化传播结构的两个结构性特征。本土化的媒介叙事越来越多地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而全球化的媒介形态也促使着电视媒介的对外传播更多地融入到本土的传播语境中。对此,美国学者罗兰·罗伯森(Roland Robertson)提出了"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的概念,认为一国想要自己输出的文化产品与大众媒介信息被广泛接受,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就必须根据输出地的文化特征,将所输出产品进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具有极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更是红色旅游资源大省。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陕西红色文化也需要传播到国际社会,让世界了解陕西的革命历史和文化内涵,展示真实、立体的陕西形象,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助力讲好中国故事。该文聚焦陕西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陕西红色文化外译和对外传播现状的调研,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陕西红色文化外宣翻译与国际传播的提升策略,旨在提升陕西红色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效能,实现最大化的跨文化传输,使红色文化真正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角度的跨文化意识内涵,分别从跨文化态度培养、文化比较意识培养、文化输出意识培养三个途径探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有的跨文化意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有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和高度的跨文化敏感性,提高其跨文化能力和素质,更好地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本研究旨在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建议,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培养坚实力量。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承办、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传播研究院协办的2017首届中国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学术年会于6月24日-25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紫金港国际饭店召开。年会开幕式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研究委员会秘书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韦路教授主持。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中国全球传播治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