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湘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南高职美育发挥“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深化美育人文价值的“本土化原料”。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湖湘文化蕴含的文化育人价值融入高职美育课程改革,发挥以务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湖湘文化特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丰富湖湘文化资源提升人文素养、以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功能,构建湖湘文化视域下高职美育全方位育人目标体系,从开发育人实践点、构建育人理论线、完善育人综合面等方面搭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打造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美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美育价值,为开放教育美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素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开放教育美育工作是开放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而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开放教育美育工作中的融合现状,从科学建构课程体系、利用现代科技统筹整合教学资源和打造云端校园文化系列活动3个方面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育工作二者优质融合的育人方法,巧妙设计符合开放教育学生特点的最佳育人路径,最终达成“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标,推动开放教育美育工作开启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迅疾变幻的AI时代深刻影响并触发了教育革命。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美育课堂落地见效,苏州六中以《美术鉴赏》“时代之境·为人生而艺术”单元为例,循序渐进开展教学。以“红色美育”筑根本、“思政金课”绘华章、“科艺融合”感召新使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在创作中充分呈现。以时代价值认同引导师生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构筑起全面赢得未来的美育精神谱系。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创始者之一。在西方近现代特别是康德主观唯心主义美学思想、我国传统美学精神和“救亡图存”时代要求等多方面的影响之下,他以启蒙为目的,以“立人”为核心,坚持以人性、人的心理结构和主观意识为切入点来考察研究美学问题,认为美与人的情感态度息息相关,具有普遍性和超越性,指出“美育”就是“情感教育”,突出强调美学的育人功能,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主张“美育”是现代人实现“诗意栖居”,获得人生自由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5.
美育目标的确立是一种文化的选择,基于对当代中国多元文化价值体系的分析,提出美育的目标以及它的文化选择,探讨美育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美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美育既是物理教学的内容与目标,也是一种教学思路与手段。以“曲线运动”教学为例,运用美育手段,以“知识吸收线”“美育渗透线”“素养提升线”为主线索,设计了“美的发现”“美的探究”“美的创作”3个教学活动,创新物理美育模式,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研究认为,渗透美育的物理教学设计应该注意:紧扣目标手段,设计教学主线;突出原创精神,开发美育资源;利用学科优势,创设美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纹艺慧心”美育课程以举办一场主题为“让纹样美给你看”的创意艺术展览为目标导向,以传统纹样为文化载体,让学生聚焦传统纹样的核心知识体系,探索多种创意实践,将作品成果进行公开展览,由此达成“文化理解—文化认同—文化践行”的教学策略。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以“寻—品—仿—创—展—思”为实践路径,引领学生以艺术家的身份开启一场认识美、创造美、践行美的美术文化之旅。  相似文献   

8.
高校公共美育实现“以美育人”目标,应从价值引导与美育塑造两方面着力,通过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探索课程思政美育路径。红色经典音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先进文化传播的最好思政元素,将红色经典音乐作为教学素材融入公共美育“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开发特色教材、拓展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精准教学过程管理、完善评价方式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构建起“一体两翼”教学模式,提升课程“两性一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效达成“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审美体验、超越和境界生成是美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在素质。中国传统美育中儒、道、禅家三家的美育思想即是围绕这三点展开的 ,儒、道、禅三家的美育思想分别以“仁”、“道”、“禅”为体验的对象 ,以“仁境”、“道境”和“禅境”为追求目标 ,对世俗人生进行了超越。这些丰富深邃的思想不但成就了中国传统美育 ,而且对当代美育中表现出来的体验不足 ,对超越的误解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人格境界的阙如都有极强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其价值在于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性任务,贯通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系统性,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性。课程建构逻辑是课程内容筛选、架构与组织的法则,“幼小中大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逻辑在于纵向贯通、横向联通、内外融通,追寻课程最大化累积育人功效的实现。为此,“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需要坚持素养导向,以目标统领“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优化素养模块,以大概念凝聚“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强化素养认知,以认同力量驱动“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立足素养发展,以评价机制促进“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  相似文献   

11.
美育是确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手段,是复兴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插花艺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艺术。因此,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挖掘“插花艺术”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和美学价值,将美育思政融入“插花艺术”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插花艺术”美育思政实践中探索项目式和C-STEAM教育法,增强课堂思政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从“插花艺术”美育思政的实施路径入手,实现课程思政建设和美育实践的相融合,发挥“插花艺术”美育思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华礼乐传统文化视角,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主流思想分析什么是美及美育;详细阐述礼乐文化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核心思想及其蕴含相应的独特美学内涵,以及礼乐文化和美育之间暗藏深厚的内在关系;立足于美育具体实际教学探索,提出“三阶育人”的美育教学实践理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全面分析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重点论述了在以数字化、融合化、互动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在以平民化、普泛化和自主化为主要特征的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大学英语美育教学中有效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而作的传承、创新与传播。一方面有利于克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单向文化”不良教学生态和大学生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传统优秀文化的对外宣传和传播,进一步促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高校美育工作面临地位“名高实低”,美育目标的人文底蕴被遮蔽,美育的价值被窄化,美育实施有“形”缺“神”等困境。中华传统美育思想中蕴含着改进高校美育工作的丰厚资源,例如:“成大人”的人格理想有助于凸显高校美育目标的人文底蕴,家国天下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拓展高校美育的价值定位,多样的审美形态有助于优化高校美育课程,丰富的审美元素有助于提升美育活动效果。利用中华传统美育思想改进高校美育工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重视美育的人格养成功能、注重课程实施中美的渗透、提升美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等。  相似文献   

15.
运用高校大美育五圈课程体系,挖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思政和美育相融合的实践教育内容,研究构建“三维度·三融合·三联动”的“思政+美育”实践体系:从“社团活动美育课程、潜在美育课程、美育综合课程”三圈层维度入手,创建美育型社团、师范内涵校园文化、特色美育实践基地;从“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社会服务与艺术展演”“社团活动与网络育人”三个层面融合开展实践育人;以学分为纽带实现第一(校园内、课堂上)、第二(校园内、课堂外)、第三(课堂外、社会中)课堂联动,将思政理念、元素融入美育实践教育中。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我国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目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共同打造江南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品牌的新命题,美育有助于为江南文化品牌建设赋能。但当前美育课程质量参差不齐,艺术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乡审美品位、满足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所做出的独特贡献远未被人了解。本研究依托艺术研学这一课程载体,坚持“大美育”格局,旨在通过创新的研学美育方式挖掘江南文化元素,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目标,筑牢文化自信,助力江南文化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7.
陆丽梅 《教师博览》2023,(15):80-81
幼儿、家长和教师的美育意识都比较薄弱。文章通过挖掘家乡德庆具有教育价值的“金林水乡”“龙母祖庙”“雄鸡舞”“炮仗攻狮子”“金山茶”“富笋”等乡土文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研究,把幼小衔接目标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在自主探索体验中传承家乡的特色文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并结合教学案例,给出落实研究成果的策略,强化幼儿园美育课程的教育价值,围绕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和优秀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为美育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使“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理念深入人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促使新时代美育的落地与实施,“以美育人”成为建设素养型艺术课程标准之一。美育对人们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开发产生了深远影响。艺术新课标提出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艺术课程的育人目标,需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模式,同时创新对学习任务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以美育德”思想在中国发展历史悠久,自中国古代就已经产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美育与德育是不可分割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美育德”契合于大学生个体发展的现实需要,促进高校大学生完善健全人格,深层涵养大学生道德情感和情操,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命题进行了文化人类学的追溯,认为美育代宗教是人类文化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从原始宗教,人为宗教,哲学、科学发展,教育的发展中论证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历史过程及必然趋势,展示了现代化进程中美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