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岚 《现代教学》2006,(10):43-44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然而,我们经常会遇到:面对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学生经过了思考和讨论,仍暴露出思维不流畅或思维的层次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的问题。因此,研究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困难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数学实验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实验手段尤其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通过思考和操作活动,研究数学现象的本质和发现数学规律,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这是一种思维实验和操作实验相结合的实验。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可以帮助人们获取感性认识并使人们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3.
所谓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有不少  相似文献   

4.
漆振波 《考试周刊》2010,(25):85-85
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教师通过操作将抽象问题变得形象具体,可使进一步理清思路、澄清认识,获得感性认识.促进理性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等心理特征,经常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地借助操作活动,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思维活动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思维提供支持。笔者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亲自操作,  相似文献   

6.
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数学内容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然而,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事实  相似文献   

7.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然而,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序,学生解题总感到困难重重。事实上,有  相似文献   

8.
如何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研究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山 《吉林教育》2004,(12):26-26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凶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的言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性,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李云腾 《成才之路》2011,(12):15-I0010
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数学的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刘余良 《湖南教育》2002,(10):34-34
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知识是数学思维活动的结果,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展示数学思维过程作为最重要、最本质的活动。1.学生在自学教材的过程中,要体会教材中的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性学习是现代教学中所倡导的学习方法,自学讨论式就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学生在自学教材时,不能只满足能看懂和照搬例题中的解题步骤,而应注重体会、提炼其中的数学思维规律和方法。数学知识是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从这些成果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思维过程,这种成熟的数学思维过…  相似文献   

12.
王建春 《考试周刊》2009,(16):75-75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们通常所说的数学思维是指人们在研究数学及学习数学相关问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及心理活动,数学思维是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应用和推广等一系列工作,以获得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知。简单来讲,  相似文献   

14.
1.问题。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过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把握其特殊性:以直观材料和学生的感性认识做强力支撑: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方面所获得的发展。这样,才有助于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切实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的思维规律认识数学本质和规律的理性活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常看到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理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但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实践中存在着诸种思维障碍,这些思维障碍若不及时消除,将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本文就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消极的思维定势做一点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只有按照思维活动过程的规律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质量。换言之.只有暴露思维过程的教学.才是真正把握数学的本质与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