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侠 《语文知识》2006,(9):28-28
“布衣”是古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词.人们一般都会把它理解为“平民”。如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教材和《古文鉴赏辞典》都把其中的“布衣”解释为“平民”。“布衣”真的就是平头百姓吗?  相似文献   

2.
布衣     
李斯说:“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李斯的话是在踌躇满志的时候说的:“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可谓富贵极矣。”  相似文献   

3.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有过十年的躬耕生涯。历史上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策”均发生于诸葛亮躬耕之地。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但其所说的“南阳”究竟在今何处,论者颇有争议,长期以来争执不下,成为一桩悬案。近年来,随着对诸葛亮研究的深入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关于诸葛亮躬耕地问题再度成为争论不休的话题,引起了各地史学工作者的关注。继武汉和北京相继举行了专题学术座谈会之后,1990年3月15日,华东师大史学所与复旦大学文博系又联合举行了“诸葛亮躬耕地”学术座谈会。会议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史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第六册《出师表》中有这样一句话:“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课文对“南阳”一词是这样解释的:“郡名,现在湖北省襄阳县一带。”南阳郡是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设置的,治所在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襄阳县是西汉时设置的,在两汉时期均属于荆  相似文献   

5.
今湖北襄阳市,汉水北岸为樊城,汉水南岸为襄阳城。东汉末年,刘表当荆州刺史后,将治所移到襄阳城。襄阳城北的邓县,当时属南阳郡管辖,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在邓县境内。所以,诸葛亮的《出师表》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相似文献   

6.
说“布衣”     
秦丞相李斯说:“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抉于此。”李斯的语,是在寿宴上讲的,于踌躇满志的同时,也流露出自警之意。蜀丞相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这是诸葛亮在出师伐魂时,向后主刘禅上表所说的一段话,表现了他谦逊和自勉。  相似文献   

7.
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部《论语》,不但是儒家思想学问所在,其语言之精炼、优美、含蓄,堪称古文学典范。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说:“言以文远。”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修辞用得好,也能增加文章的文采,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所以古人写文章时也非常重视修辞手法的运用。了解这些修辞方式,自然有助于我们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对文言文阅读影响较大的修辞格。1.借代文言文中,借代修辞格运用得相当普遍,如果按字面翻译,往往会造成误解。如:“臣本布衣,躬耕于…  相似文献   

8.
一、一顾,略读材料激诚意[片段]师: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三顾茅庐》,认识了刘备等人。老师这儿有一段文章也是与《三顾茅庐》有关的,你们好好地读一读,看看哪些句子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出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  相似文献   

9.
借用某一事物来代表另一与之相关的事物,这种修辞方式叫做借代。它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述得形象生动,而且还可以利用词语转义,大量创造新词。古诗文中的借代方式很多,现就初中课文中常见的几种方式分类简释如下:一以特征代本体(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相似文献   

10.
《桃花源记》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原注为“(男女衣着)完全和桃花源外边的人一样。”但从《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中都可以看出,文中有许多线索可以间接证明桃花源内外人们衣着不同;再从陶公对桃花源的幢憬来分析,桃花源内外人们在着也不同。因此可理解为:桃花源内男女的穿着,完全像外地人(外族人)一样稀奇古怪。  相似文献   

11.
在一种完美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所展露的思想情感被简单地贴上了标签,陶公的伟大形象被简单地烙印在一代代孩子的头脑中,他似乎永远是神情安详,举止飘逸,清新淡雅,如菊如云,登高舒啸,清流赋诗,过着逍遥安闲无拘无束的生活。于是,学习《归去来兮辞》时,教师引导学生将目光锁定在了那一幅幅如画的田园美景中,锁定在了那一幕幕如诗的怡然自乐中,让学生充分体验了陶公的田园情怀,美哉!悠哉!乐哉!然而,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12.
《归园田居》诗五首,是陶渊明自彭泽辞归的第二年写下的。组诗反映了园田躬耕的劳动生活与艰辛经历,抒写了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与悠然情状,是陶渊明后期生活的代表作品。其中第一首《少无适俗韵》中“一去三十年”句争议颇大,涉及该诗主题等问题,爰陈管见,以就教方家。“一去三十年”句,有“一去十三年”之异。持前说者于“一去三十年”之后,尚有一条较为详尽  相似文献   

13.
一、“躬耕”《光明日报》1998年2月9日第7版有则图片新闻,标题是《柯灵夫妇:留下坚实的足迹》。配图文字说道:柯灵与陈国容“这对与世纪同行的耄耋夫妻”,在“盛世余年,他们仍躬耕不息。最近,柯灵的第十四本散文集《燕居闲话》刚刚出版。”这里,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生活于晋宋交替之动乱时代,少壮便怀报国之志。只因当时“天寒夜长,风气萧索”,他的奋斗终归绝望。《闲情赋》不失一寄托情怀之佳作。它以追求美人爱情失败为喻,即表现了陶公这种政治理想的幻灭。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在为人处世、运筹决策之时 ,表现出了一种高傲自负、主观臆断、一意孤行的个性心态。一、为人处世高傲自负。史载诸葛亮隐居隆中躬耕陇田时 ,“好为《梁父吟》 ,每自比管仲、乐毅 ,时人莫之许”。作为当时地区级行政长官州牧的刘备 ,去“就见”一介布衣 ,却是多次之后“方始见” ,这足以说明诸葛亮是一个清高、孤傲、自负的人。笔者认为他如此做 ,是在故意卖弄、抬高身价、沽名钓誉。诸葛亮是否真有管仲、乐毅之才呢 ?未必如此。这可以通过历史事实来加以佐证。庞统“雅好人流 ,经学思谋 ,于荆楚谓之高峻” ,人称“凤雏” ;法正“著见…  相似文献   

16.
高岩 《语文知识》2005,(11):12-13
一饭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为布衣时,贫而无行,常从人寄食,人多厌之“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后信为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后多用来指知恩图报。如郁达夫《沉沦》:“一饭千金图报易,五噫几辈出关难。”  相似文献   

17.
义教初语新版第六册课文《隆中对》中“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一句,课文下注解对《梁父吟》只作了简单的说明,即为“汉乐府诗篇名,传诸葛亮躬耕陇亩时常吟此诗。”但《梁父吟》一诗的具体内容注中未作任何解释。为此,笔者依照史料,作了考证,并作点分析,以期能对大家理解课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关于陶渊明名字,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因为众家对陶氏一切都非常感兴趣,往往看来并不值得注意之方面,却可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重要.研究陶渊明名字问题,似乎没有人认为繁琐而无意义.朱自清先生于《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言:“陶谱诸事,可得论定者,约有四端;渊明字元亮,入宋更名潜,一也.……”其次,刘禹昌先生于《陶渊明名字考辨》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熊人霖所作的《陶渊明集序》说:‘陶公在义熙中,名渊明,字元亮,元嘉中,则  相似文献   

19.
其实,据三味书屋的第五代主人寿宇先生说:“我小的时候.我祖父寿镜吾亲口对我说,‘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指的是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见2001年10月20日《家教指南》关捷文)  相似文献   

20.
读罢《“孔老二”和“孔十一”》,感触最深的不在于又多知道了些孔子的“底细”,而是联想起武侠书中所谓高手的“无招之招”——学问往深里做而文章往浅里写的,不啻是“武林高手”,因底气足文字反而朴素如“布衣”,耐看,有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