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评判、比较,以及对中西文化冲突条件下中国文化发展路径所作的探索过程中,李大钊与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呈现出诸多趋同性:对传统文化都强调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西方文化都强调选择借鉴、洋为中用;在中西文化之比较中都主张融合中西文化,创造中国新文化。研究和探讨李大钊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及其所展现的先进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观的理论渊源及其思想体系历史发展的逻辑性和继承性,指导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钱穆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资源饱含深情而又加以创造性重建的国学大师。钱穆的文化观从发生学上讲是一种自然环境决定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民族文化本位论。他探讨了文化和文明的关系,提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观点,阐释了中西文化的一系列差别问题。钱穆的文化哲学思想以及中西文化比较论为我们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中体西用”是盛行于晚清的一种独特的中西文化观。在其发展演变的晚清时期,这种文化观呈现出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对这一阶段性特征的系统梳理,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对这种文化观本身的认识,同时对正确看待中西文化关系不无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中西文化的比较和中国文化的出路两大问题对钱穆的儒家本位文化观进行了探讨和评析。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胡适和梁漱溟的中西文化现有相同或相通之处:他们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缺陷,因而必须 进行革新,对传统文化都有肯定有否定。同时,他们在如何评估西方文化、如何革新中国文化的问题上又存在着 较大的分歧。他们对中西文化冲突问题的探索既有种种缺憾,也不乏真知灼见。研究和比较胡适、梁漱溟的中西 文化观之长短得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论毛泽东文化观主要是指他成熟时期的文化观,间或涉及到毛泽东早期和晚期文化观的部分内容。 一、毛泽东的新文化建构模式浅析 自鸦片战争西方用炮舰轰开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清王朝的大门以来,浩焉悠邈的中华古文化便在优胜劣败的战争中显露出自己在西方近代文化面前的软弱无力。认识西方文化和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的课题,于是历史性地摆到了中国人面前。中华民族开始了自我认识、自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开创者,又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活动家。他从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形成了独到的中西文化观,并深刻剖析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和现状,试图为救国救民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8.
简论严复“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教育观●张永新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面对着西学的大量涌入,不同的教育思想家都在思索着如何对待西学和中学。在处理西学和中学的关系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中西文化观。中西文化观反映了教育思想家在文化选择时对中西文化的态度和价...  相似文献   

9.
试析洪仁玕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仁玕是中国近代农民阶级的杰出代表,1859年到天京后,以“开新朝必颁新政”为宗旨,提出了自己系统的文化观。对其文化观的研究有助子我们把握近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试就洪仁玕的文化观作一浅析,欢迎批评、指正。众所周知,近代社会是中西文化剧激冲突和交融的时期,面对这一动荡的局面,洪仁玕在“以有用之物为宝”思想的指导下,对中西文化进行了审视。洪仁玕认为,中国古代典籍里虽多“吟花咏柳之句”,但亦不乏治国平天下之道,不能搞虚无主义,他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李大钊提出学习西方文化精华,中西文化互补,形成了具有强烈爱国主义和辩证色彩的西方文化观。他与时俱进选择西方先进文化,最终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对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梁漱溟与马克思·韦伯文化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是中国近代以来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化学、尤其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中同样具有突出的地位。马克思·韦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家”,对世界文化也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梁漱溟与韦伯虽然并不着重于文化学研究,但在文化学上的论述却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本文基于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和韦伯的“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对二人的文化观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文化观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是其根脉,包括家学渊源和自身研究传统文化典籍;先进西方文化是其文化观生成的现代理念;中西文化兼融是其文化观形成的归宿;宗教文化是其文化观生成的重要层面。孙中山的文化观直接体现着他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发扬长城文化精神、彰显伦理道德精神、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视阈和思想,都是在多元文化观基础上宏观论述和总结。从当代意义上来追溯和审视孙中山文化观的形成、发展和融会创新,其意义都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3.
生态主义文化观是一种以平等、互补与和谐的态度来对待不同文化的观点.在生态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进行大学外语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推动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在生态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来进行大学外语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同文化间的互补和尊重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一直为中西文化比较的思考元点,在神话学、比较文化学和人类学领域均多论述。集中而论,20世纪后期的研究与20世纪早期重复者众,而继之理论前提,以希腊神话为上,以西方文化为优者,尤多。理论先见大于神话析解,研究法筒而旧,层层因袭,整体水准较低。然其成就有三:母题理论的运用,文化史语境的强调,史诗传统与仙话传统之差异化认识。由此,中希神话比较尚需革新方法,注重个案,树立对话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早期形成的吞吐中西文化的世界文化观对他接受唯物史观有着一定的影响,唯物史观成为郭沫若的思想武器后,又反过来进一步改造和提升了他的世界文化观.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是近代中国文化界和教育界的领军人物,他集中西文化于一身,热衷中西文化的交流,在中西文化融合问题上,有一套独特的见解,本文试图从他深厚的旧学传统和精深的西方文化角度切入,探寻他是怎样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找到恰当的融合点,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新传统主义思潮产生的背景、思想内容及其与现代化关系的考察,认为新传统主义的崛起是中西文化双重危机的产物。虽然新传统主义不可能找到解决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最终方案,但他们的中西文化观仍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早年对中西文化的基本态度并不是“‘西化’趋向较为突出”。早年的孙中山,不但没有西化的趋向,而且恰恰是一个热爱祖国历史文化,并善于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革命家;晚年也没有“文化保守主义趋向”。孙中山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鲜明地反对走极端,即反对极端守旧排外,反对极端崇拜西方。孙中山的文化观,是革命性、理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的文化观。革命性表明他的文化观并不保守,理性使他没有全盘西化趋向,科学性说明他的文化观符合历史、文化的存在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以来,学术界开始重新评价美国著名作家珍珠,并不断推出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姚君伟十余年来潜心研究赛珍珠,并完成了以赛珍珠为研究对象的英文博士论文。在此基础上,他又推出了国内第一部有关专著《文化相对主义:赛珍珠的中西文化观》。他率先从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角切入,对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小说和非小说中所体现出的的文化精神作了一次全面而公正的探析;与此同时,他也展示了自己的异质文化之间差异共存、互相尊重、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文化观,以建构起一种积极的中西文化诗学。从当下的跨文化语境看,该专藏的出版既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更有其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文化的本质差异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生长环境的差异,加上交通阻隔。中西文化在基本型态、在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在价值取向等方面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质。面对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如何正确地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建立起开放、宽容和进取的新型文化观,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