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在历史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模式,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师生共研历史为主线,以历史审美和乐学历史为动力,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力、创造力为主攻方向,构建研究、立美、乐学、创造的历史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历史主动精神实质上是一种高度自觉的历史主体意识,需要依托客观历史才能被激发出来。党史在增强高校学生历史主动精神上具有突出优势:一是百年党史覆盖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全过程,而且紧密联系着当下我国社会;二是党史以党在百年来的自身成长、理论创新和实践成就为主要内容,生动集中地展现着党和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党史增强高校学生的历史主动精神,应聚焦于四个维度,即以增强历史归属感为前提、以增强历史主体意识为中心、以增强历史研判科学性为关键、以增强历史实践能力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3.
海南地方文化课程开发要坚持本土化原则、文化原则、适度原则、合作原则,以历史文化名人为引领,以历史文化成果为抓手,以历史遗存为依托,以文化文本整理为起点,以传承弘扬为归宿。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要求历史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个性发展为方向,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目的。而评析性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思维引导、思维训练为主,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历史教材分析、历史事件和结论的评价,突出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适应了历史教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高中历史课堂应以历史人物为中心展开教学。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包括以历史人物的事迹激励人、以历史人物的精神陶冶人、以历史人物的思想启迪人。  相似文献   

6.
陈韩峰 《教师》2020,(3):103-104
历史故事是历史课堂创设具体情境的载体。随着核心素养的落地,精选、精讲历史故事成为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手段。选材巧妙、结构精良、悬念丛生、节奏灵动的历史故事能见微知著,为课堂注入生命力和创造力。在历史教学中,讲好历史故事,要以特点鲜明的核心人物为支撑,以设置悬念为盘活叙事的关键,以真实细节为创设历史情境的必备要素,以把握好节奏引领学生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7.
宋福运 《教育与职业》2008,(14):176-177
素质教育中发展观其实质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历史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历史教师自身发展需要为指导,明确教育教学任务,熟练地驾驭历史知识,与学生进行多元交流,努力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做历史教育教学的专家和博学者。  相似文献   

8.
人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承载者和延续者,历史教育中要十分重视历史人物教育。而造成学习者对历史人物认识的最大障碍是久远的时空距离,不掌握历史人物,就难以学好历史。本文试图从历史人物教育着手,破解历史教育的难题,并赋予历史人物教育以新的意义。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一是对历史人物产生认同的方法和技巧;二是以教学实例为论据,说明在无人物出现的教材内容中如何实施以人物为中心的教育;三是初步论证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教育的合理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刊中刊”本期主编闫王景按】以特级教师郭富斌为核心的历史教育教学研究团队“郭富斌历史工作室”,以定期交流读书体会为依托、以探讨教学核心问题为中心,追求让思想的光芒照耀历史课堂,让人性的光辉沐浴历史课堂,让史学大师走进历史课堂,让师生的生命成长于历史课堂,引导学生拥抱文明与理性精神、拥有独立思考精神。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与深入,历史课堂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对历史的自我体验、自主建构历史经验的教学方式越来越被一线教师认可。历史课堂以学生为本,要求所学历史与学生自身相关联以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如何才能使遥远的历史变得鲜活,并与生于现代、长于现代的学生自身相关呢?  相似文献   

11.
历史哲学的发展,从逻辑上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即历史观、史学观和哲学观.历史观以历史本体为研究对象,史学观以史学为研究对象,哲学观以历史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沃尔什所谓"思辩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实际上就是一种逻辑划分,分别相当于历史观和史学观,只不过他本人没有意识到而已.本文则阐述了三种形态的历史哲学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2.
<正>在历史教学中要展现历史的完整之美、体悟情感之真、品读历史之趣就需要注重历史细节,让细节来书写历史的真实。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历史教材"抗日战争"中"淞沪会战"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以细节构建真实的历史。1.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史料。今天的历史课堂,仅以历史教材为主要依据的授课形  相似文献   

13.
简论中学历史学科与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历史学科是基础教育学科之一,是中学生知识结构、学力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而研究性学习于历史学科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如何了解历史,如何研究历史。它以学生主体参与为途径,以问题的探究为核心,以实现学生历史意识的建构为宗旨。  相似文献   

14.
为填补城市历史街区保护和规划实践对碳存量量化分析的缺失,文章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部分地块为例,以环境存量分析法为研究工具,以历史街区建成环境碳存量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化的系统分类和模拟建模法,分析历史街区碳存量的基本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时,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指导方法,坚持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党的历史,采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研究方法,以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为逻辑起点,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历史主题,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叙史方法,以正确党史观、大历史观分析党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以统筹协调的方式综合把握党的百年历史。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思想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它以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为根本前提 ,充分尊重历史规律的客观性 ,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 ,反映了历史规律 ;它以历史发展的合目的性为基本依据 ,从根本上体现了“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趋向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合目的性 ;它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 ,是未来社会的现实纲领  相似文献   

17.
学术型历史课堂即采取一定的史学研究方法研读史料,在体验和感悟历史真谛中培养学生史学素养的课堂。徐蓝教授认为,"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历史解释是以时空观念、史料证据和历史理解为支撑和基础的,是认识历史和学好历史的关键……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要求,也是学生形成自己对历史的看法的主要体现"[1]。学术型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历史解释"素养落地且具有可操作性,笔者认为应从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放在特定时空框架中、以可信的史料为基础、以家国情怀为价值取向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相似文献   

18.
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1]历史概念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内容,核心概念则是指在历史学科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历史概念。围绕核心概念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形成知识结构,为发展核心素养而进行的深度教学。本文以笔者所授的一节市公开课《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为例,探寻如何实施核心概念教学以培育历史解释素养.  相似文献   

19.
经典历史比较是以“一维度词源学”为核心、以“对应同构考证”为方法的历史比较.而“元历史比较”则是以“二维度词源学”为核心、以“相似同构考证”为方法的历史比较,它是笔者在博士论文中率先建构的.“元历史比较”较之于“经典历史比较”,有较大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20.
讲故事是历史教学中的常用教学方式,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故事的运用需要以学生为行动主体,以故事为思维载体,以平等对话为探究形式.新式历史故事运用可以分为解释、阐明、运用、洞察、神入、自知六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步骤,它们支撑起学生主体下历史故事运用于历史课堂的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