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有: 一、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难电离的物质和挥发性物质 1.离子间反应生成沉淀或微溶物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相似文献   

2.
一、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通常发生在电解质溶液中,凡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转变为原子、分子,或不能自由移动的离子(难溶物)的反应,都属离子反应,例如:  相似文献   

3.
离子反应实质上是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离子方程式反映了同一类型化学反应的实质。中学化学里的离子反应大致可分如下几类:一、复分解反应中的离子反应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溶物、难电离物和挥发物)有三种情况:1.生成难溶物:BaCl_2 Na_2SO_4=BaSO_4 2NaClBa~(2 ) SO_4~(2-)=BaSO_4↓2.  相似文献   

4.
尹立新 《课外阅读》2010,(11):163-163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P32是这样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中又强调:“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和气体仍用化学式表示。”  相似文献   

5.
<正>离子共存是高中无机化学的重点和难点,考查的是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如果物质间相互反应的规律不清晰,不能将题给条件转化为化学知识,在分析问题时常常会出错。本文针对这一类型的题目,总结出以下经验。一、熟记离子反应规律(1)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挥发性物质(气体)、难溶物(沉淀)和难电离(弱电解质)物质时,不能大量共存。(2)若离子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不  相似文献   

6.
张永久 《教学月刊》2005,(4):29-30,43
离子反应的涉及面非常广,从类型上可分为复分解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两类。属于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总是朝着离子数目减少的方向进行,即朝着生成更难电离、更难溶的物质的方向进行。而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则取决于反应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7.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是离子反应,其实质是一电解质的阳离子与另一电解质的阴离子相互结合而生成难溶物、难电离的物质或挥发性的物质,从而减小参加反应的离子的浓度。所以电解质的鉴别可根据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生成的沉淀、气体或溶液显特征的颜色而加以鉴别,也可抓住这个特性来解物质鉴别试题。不用其他试剂区分多种物质主要是依据相互反应的实验现象来区分它们,实质上也是考查阴离子与阳离子间的反应。解答此类题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列表法,即列出某种物质和其它物质的溶液相混合的现象,然后比较各种物质的现象,即可一一区分。…  相似文献   

8.
<正>离子反应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术语,判断和书写时,要熟悉书写规则,更要具备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数量关系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在教学中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关键有三点:一、明了一个"态"字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唯有易溶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可溶性盐等在溶液中全部以自由离子状态存在时,用离子符号表示。其他如难溶、难电离、气体、单质及氧化物等均以化学式表示。即使是易溶强电解质,若特定反应条件下不全部以  相似文献   

9.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初学时要重点练习有难溶物质、气体产生和有水生成的离子反应方程式。随着化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深入,应着重练习有弱电解质参加的反应。判断离子反应方程式是否正确应主要学会四查:(1)查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及配离子)及气体的书写是否正确;(2)查两边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3)查两边的电荷数是否相等;(4)查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是否相等。 近几年在一些试题中,经常出现一些与反应物用量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基本  相似文献   

10.
谈离子反应方程式中的分子式江西上饶市第四中学(334000)刘英琦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时,为什么难溶、难电离的物质要用分子式表示呢?如HCl、HAc在水溶液中与NaOH的反应实际上都是H+和OH-之间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离子反应是电解质溶于水 (或受热熔化 )后发生电离 ,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 ,从而发生离子间的交换反应。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的交换。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学生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但在实际过程中 ,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现总结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八忌” ,简述如下 :一忌非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写成离子方程式。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的交换。对于那些尚未发生电离的电解质间发生的反应 ,尽管也有离子间的互换 ,也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如 :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铵与消石灰混合共热制取氨气。2NH4 Cl+Ca(OH) 2 CaCl2 + 2NH3…  相似文献   

12.
梁民 《高中数理化》2011,(22):58-58
离子方程式是指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在水溶液或融熔状态下进行的离子反应才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它既能够表明离子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是那些离子或物质,又能说明同一类离子反应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正>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条件和本质的最直接运用: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相互结合成难溶物、难电离物质、气体,或者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则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现将常见不能共存的离子及部分高考题分析如下:1.离子结合成难溶(微溶)物而不能共存的有:Ag+与Cl+与Cl-、Br-、Br-、I-、I-、SO_4-、SO_4(2-),Ba(2-),Ba(2+)与SO_4(2+)与SO_4(2-)、CO_3(2-)、CO_3(2+)、  相似文献   

14.
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重要的知识技能之一,又是历届高考的热点。学生向来很注意培养这方面的技能,重视训练书写技巧,但在实际书写过程中,仍有不少学生感到把握性不大,书写是否正确,又缺乏判定能力。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现仍须提示大家注意下面几条书写规则。 一、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要写成离子的形式;非电解质、难溶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和气体等都要用分子式表示 例1.碳酸钙与醋酸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一、电解质一定能导电吗? 答:不一定.属于离子化合物的电解质固体不导电,因在固体中虽然存在阴阳离子,但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故其不导电,只有在溶解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才能导电,如NaCl晶体不导电,而其水溶液或在熔融  相似文献   

16.
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电离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 式子左边写物质的化学式 ,右边写该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所离解的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符号 ,离子符号之间用“ ”号连接 .2 离子所带电荷和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不同 :正几、负几化合价 ,几正、几负电荷数 .3 离解通常发生在正价元素 (或原子团 )和负价元素 (或原子团 )之间的联接处 ;离子所带电荷可根据它们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判断 ,离子所带电荷数 =离子所对应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 ;元素或原子团为正几价…  相似文献   

17.
作为高一化学,特别是高一的第一、三、五章,属于理论基础知识,这需要我们花很多的时间去记忆。但是记忆不是单纯地去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比如高一化学离子反应这个概念“,凡是有离子参加或者离子生成的化学反应叫离子反应”,那么我们就要具体的来理解这个概念中的每个字词句的具体含义。首先是离子,中学化学中的离子指的是可自由移动的离子,进而联想到什么情况下才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呢?通过前面对电解质电离知识的学习知道,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离子化合物(包括盐和碱)在熔融状态下,一种是在水溶液中,…  相似文献   

18.
离子是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微粒,也是物质存在于溶液中的最常见形式·许多化合物的性质特别是在溶液中的性质,其实就是组成该化合物的各离子在溶液中表现的性质总和·学会从离子角度分析问题,常常能起到抓住本质、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从离子角度理解溶液中同类反应的实质同种类型的化学反应,一般具有反应属性的共性·对于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可从离子角度来理解同类型反应的实质·如:1·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H 与OH-结合成难电离的H2O:H OH-=H2O·2·盐类水解反应的实质就是弱酸根离子结合水所电离出的H ,弱碱阳离子结合水所电离…  相似文献   

19.
1教学背景分析 1.1学习任务分析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平衡之后,本节将继续学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可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水溶液中有关离子平衡的理论,使他们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本节内容的基本知识框架是:  相似文献   

20.
刘正娟 《化学教与学》2011,(7):28+24-28,24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化学学习必须尊重物质客观存在的状态。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融熔状态下发生电离,是以微观离子形式存在。因此,得对学生建立微观粒子的运动模型,而微观粒子的运动情况又无法观察到。于是,正确地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是很重要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