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一名法国科学家和两名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委员会在文告中称,他们是因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而获奖的.这一方法是研究碳原子之间的化学联系是如何建立和分解的,是一种产生化学反应的关键方法.以他们的发现为基础,学术界和工业界掀起了研究烯烃复分解反应、设计合成新型有机物质的热潮.新的合成过程更简单快捷,生产效率更高,副产品更少,产生的有害废物也更少,有利于保护环境,是“绿色化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3.
【背景材料】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欧文·罗斯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即发现了一种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3位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证实了生物体内存在着两种蛋白质降解过程,一种是不需要能量的,比如发生在消化道中的降解,这一过程只需要蛋白质降解酶如胰岛素参与;另一种则需要能量,它是一种高效率、指向性很强的降解过程。他们发现,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多肽由76个氨基酸组成,它最初是从小牛的胰脏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4.
背景材料北京时间2004年10月6日18时,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三人共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6万美元)的奖金,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具体材料可参见《化学教学》2004年12期)仔细阅读背景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解答下面的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化学奖是一种国际学术大奖,是化学界的最高奖励.每年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这一无比珍贵的荣誉授予对化学科学有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6.
刘积福  陈玉荣 《化学教学》2010,(4):81-81,77
[题目]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下村修(Osamu Shemomura日本)、马丁·沙尔菲(Manin Chalfie美国)、钱永健(Roger Y.Tsien美籍华人)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分子水平上对绿色荧光蛋白质研究和应用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化学新课程教材中的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成了高考必考模块.由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居高不下,新型能源的研究迫在眉睫地摆在我们的面前.燃料电池因其能量利用率高而颇受人们关注,使它成为近一段时期高考热点问题.那么什么是燃料电池,怎样解决燃料电池问题呢? "燃烧总反应法"是一种非常好的解决燃料电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9.
陈世华  陈伟 《新高考》2010,(1):40-43
知识背景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9年10月7日宣布。因为“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美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3人共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三位获奖者通过独立的研究工作,分别采用X射线蛋白质晶体学方法绘制出3D模型来体现合成核糖体的戍千上万个原子的位置,他们绘制的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新抗生素的研制,以减少患者的病痛和拯救生命  相似文献   

10.
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踏上东三省美丽的土地,已是千里冰封的季节;风刮在脸上生痛,这是久居南方的我所从未体味过的感觉。 东北的天气虽然冷,但每天依然阳光明媚,倒让人始料未及。室内温暖如春,一如我与黑龙江、  相似文献   

12.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2008年10月8日宣布: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由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祖籍浙江,1952年出生于纽约科学世家,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美国科学院院士和医学院院士)获得,因为他们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将平分诺贝尔化学奖奖金1000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杜克大学教授罗伯特·洛夫科维茨和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恩·克比尔卡,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的开创性贡献和引领性研究。分析了两位科学家成功的因素,阐述了这一研究成果的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背景材料】2005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教授伊夫·肖万、美国教授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以表彰他们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又称换位合成法,是指在金属催化剂催化下的碳碳双键切断并  相似文献   

15.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7年10月10日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的格哈德·埃特尔教授,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领域取得的开拓性成就。一、表面科学和合成氨  相似文献   

16.
《中学理科》2002,(11):90-90
美国、日本和瑞士的三位科学家在2002年10月9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对蛋白质的研究给新药的开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推动了对生命发展进程的了解,为更快地诊断出癌症带来了希望,为未来探索癌症的治疗方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10月9日,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与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因“发明了埘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及“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因“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共同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8.
19.
<正>These three scientists, John B.Goodenough, M. Stanley Whittingham and Akira Yoshino (from left), have won the 2019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for their work on lithium-ion batteries~1.这三位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维丁汉姆和吉野彰(左起)因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研究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20.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研究不对称合成的化学家诺尔斯、野依良治和夏普雷斯。什么是不对称合成?它有什么实际用处? 左右手互为镜像,许多分子也有如同左右手的关系——互为不能重叠的镜像。分子的这种性质被称为手性。组成和结构相同而只是手性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