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体育与体育现代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香华 《体育学刊》2002,9(5):20-22
中国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具有相容性。现代体育既是国际体育的发扬,又是对传统体育的发展。现代体育的发展方向便是体育现代化。它包含着体育走向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信息化等。研究中国现代体育与体育现代化,对于发展体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就我国少数民族基层传统体育文化的若干问题,诸如少数民族基层传统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特征和现状以及研究少数民族基层传统体育文化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问题进行分析,以使得少数民族基层传统体育向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民族团结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文化氛围和条件。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就是要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向市场。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必须走综合创新产业化道路,才能获得新生。蒙古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具有可行性。蒙古族传统体育产业化要发展竞赛表演业、体育旅游业、赛马产业等。  相似文献   

4.
主要梳理了中国近代体育留学教育和体育学统发展的过程,分析学统科学化与传统体育现代化转型的关系,讨论体育留学教育在体育文化转型中的贡献。我国传统体育现代化实质是学统现代化。研究认为:体育留学教育和传统体育转型的过程是民族救亡的重要部分;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留学教育和传统体育转型的起始点;路径求索是体育留学教育和传统体育转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提出今后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途径:加强民族地区普通高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并充分引入高校体育课堂;加强民族地区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力量的培养,为民族地区普通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提供保障;加强对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的研究,有效地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加强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发展,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社会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6.
湖北土家族民俗体育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土家族民俗体育文化。面对时代的要求和自身的迫切发展需要,必须遵从科学化、规范化、大众化、现代化、产业化、竞技化的发展趋势,从加强理论研究,重视科学发展;加大政府主导力度,提供法制保障;提高娱乐审美价值,向大众化方向发展;在继承中创新,促进现代化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创造经济价值;与现代体育接轨,竞技和传统并重六个标准化方向进行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晓林 《体育学刊》2011,18(1):120-124
就《对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思考》一文论述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是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种趋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求大求全,应立足实际,科学把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脉络,区别对待,可以竞技化的才能够引向竞技化之路,找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技化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缩短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战线;而对于那些不能够引向竞技之路的民族传统体育应该深入开发、保护和传承其传统文化特色,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本色。  相似文献   

8.
武术国际化进程中武术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武术是一种来自传统的身体文化形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使其"属于体育又高于体育"。在全球化的今天,武术的国际化发展成为武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通过论述武术文化对于武术国际化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进而得出武术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成为当今武术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理性选择与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当代西方体育的困惑看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在认真分析了西方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的特征及西方体育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从而对中国武术向国际化发展的必然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发展构想:武术要向着法制化、科学化、产业化、竞技化及增加在学校体育中份额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武术现代化面临路径选择的问题。路径的选择关系到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传播,也影响到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研究认为,传统武术现代化需要贯彻文化、技击与健康的发展主题,以科学化和标准化为保障,走大众化、教育化、产业化、国际化路径;严防科学化引发"祛魅化",标准化造成对传统武术的异化;在大众化路径中,强调传统武术的多元化和民族特色,注重推广"大武术",满足大众需求;在教育化路径中,要求具有强制性,注重传播文化价值,培养学生良好武德;在产业化路径中,注重传播高雅文化,以社会效益为第一;在国际化路径中,发挥传统武术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厚重的文化承载力,积极为中国构建良好国家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