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是语文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努力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环境,教给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自主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新生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前提。因此,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一个自行探索的时空和机会,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研究过程,愉快学习,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应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创造种种有利条件,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及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我在教学实践中感到:为学生建构自主性学习环境,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创新思维、交流合作的学习意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方胥平 《福建教育》2001,(10):38-38
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即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探究习惯。鉴于以上认识,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成功地使学生产生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终身发展的本领。那么中学历史教学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我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传统接受性学习方式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是一种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证明:数学课堂教学中诱发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即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习探究的习惯。鉴于以上认识,我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问题意识即质疑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和培养,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呢?我们认为可以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一轮课改培训下,让我更清楚认识到“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老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学校教学中显得更重要。我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下面是我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鉴于以上认识,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人的思维发展是有过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师各有其法。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学生在化学课程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学习方法的培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创新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行为,创新学习的目标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掌握创新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创新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钻研,对知识产生感受和理解来掌握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新的组合,得出新的结论。这种“新的结论”是学生新的认识、新的提高、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也是新的想象、新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营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自主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4.
元学习是学习过程中导致个体认知结构和心理结构改善的活动。主要受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家庭环境等客观因素,和学生智力水平、动机、态度、知识基础、创新意识等主观因素影响。培养学生的元学习能力,应努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好与学生家庭沟通交流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模式,我的理解是: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就人教版第五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谈谈我是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  相似文献   

16.
浅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意识能使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它能在人的行为过程中产生内部调节和控制的力量。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的基础。学生创新意识是指学生要时刻想到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这种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着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意识呢?本文就此提出一些拙见,供同行批评指正。观察是学生创新意识的第一来源。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产生思考。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对学校的一切就一直在不停地观察和思考。学校的一草一木、…  相似文献   

17.
叶平 《中学理科》2007,(7):41-42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产生的困惑、疑虑、好奇、怀疑而渴望探究的心理状态.新课程改革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希望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一方面强调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通过学习生成问题并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的生动课堂.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特别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发展模式来实现。本文从学生角度提出了学习能力培养的发展模式。发展模式认为:学马动机的多元化是学习能力培养的起点,学习过程的程序化是学习能力培养的平台,知识的重复结构化是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问题解决的过手化是学习能力的检验方式,自我反馈的意识化是学习能力培养诸环节形成闭合回路的关键所在。这五个方面是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19.
面对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数学教学要积极探索如何更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问题。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更是研究问题产生的背景、问题解决的过程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创新个性品质的过程,也是使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成为与学生创新思维同步提高的过程。学生必须自身参与在教师指导下的一切学习活动,如积极主动地接受和收集有关信息,进行独立思考,积极探究,并注意学习活动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等。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努力探索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应用意识,以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树荣 《考试周刊》2014,(44):154-154
<正>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又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提倡探究式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这些都是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历史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标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营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下面我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