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新课标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和“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各种版本的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也有一个显著特点:新教材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种附加的教育.而是一项完整的育人工程,应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而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因素,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趣”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寓教于“趣”,以“趣”培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数学建构主义的理论为指导,从“两奈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教学出发,探索了如何在数学概念课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得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耐,凸细致地琉导.增强学生的信,厶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对待这样的学生,认真分析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去“偏爱他们”。允许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精心创设条件.让学生们体验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情感。他们在过去数学中受到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积极创造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促进.教与学的统一。克服“用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来代替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的倾向.树立起“要教就要使学生掌握”的观点.纠正过去“教得好不好不是教师的责任.至于学得好不好是学生的责任”的观点.多从自己教学方面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去影响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杨晶 《华章》2011,(27)
本文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进行研究.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出发,以数学的应用性为切入点,阐述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之一是让学生学习数学能够学以致用,并且提供了教学生“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以“双减”为出发点探索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增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三个方面出发展开讨论,同时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包括创设生活情境、借助信息技术和进行提问等手段,希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栏目征稿     
新课标强调:“让每一个学生以快快的心情去认识多资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数学,积极探索体验数学的奥秘。形成持续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所以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鼓励学生与老师在平等的交往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力求形成“共同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8.
培养数学语言能力提高高职数学教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职学生数学能力差和学制缩短为两年的现状,本文提出以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为切入点,从熟悉、规范书写、正确表达数学语言做起,到学会自我控制数学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在校期间对数学知识“够用”、“会用”的学习需要,为学生进入社会后对数学知识需求的终身学习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从“再创造”的概念和意义出发,根据课堂实践总结经验。数学“再创造”是一种教学策略,意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追寻探索的内部动力。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让学生更多更好地经历数学“再创造”的过程,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培养学生有数学“再创造”的信心,激发学生数学“再创造”的动机,发展学生数学“再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通过刨设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尽快地进入紧张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更能提高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热情,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源泉则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手段。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2.
根据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问题中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小学数学应重视生活化的探索,即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用问题解决学习的方式,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体现数学,用“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是一种数学活动.它要求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善于从学生所掌握的已有知识和现有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情境.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能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生活中学习,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的魅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倍感数学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指出“学生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这就可见人的兴趣是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具有定向、动力,支持和偏倾的作用。它能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学习知识、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满腔热情地学习,也是掌握开启科学大门的金钥匙。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研究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对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影响教学因素的几个不同方面,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诱思教学"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诱思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诱思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思想由“学习数学”向“研究数学”转变,自觉克服学生学习中的思维障碍,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得到主动、生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数学信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和“善于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7.
美,字典上解释:“好看”“令人满意的”“好”“得意”。数学美应是“数学中能带给人愉悦的东西”。学生学习数学枯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体会到“数学美”,不懂得欣赏数学美或缺少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因此,充分挖掘数学美,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挖掘、欣赏数学美。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在班级中有“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学困生”的成绩明显比其他学生较差,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较弱、竞争意识不足等等。若想提高学困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就要从学习兴趣、分层教学、单独辅导、优化教学方法入手,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就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学困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是初中数学老师共同思考和关注的话题。作者认为,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基础和前提。本文拟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成绩。  相似文献   

20.
数学学习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数学的学习也离不开学生的认知实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钻研教材教学内容,思考新课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建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这样,有利于改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消除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迎合新课标,变数学课堂“满堂灌”为“满堂问”等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