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目前媒体多样化、信息传递多渠道的形势下,传统时政新闻因其存在节目内容、表现手法单一等问题,致使观众大量流失。因此时政新闻如何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工作实际,以《驻马店新闻联播》为例,从深入挖掘题材、做出新闻深度、保证传统优势以及节目形式的创新等多个方面浅谈地方电视台如何把时政新闻节目做出彩,从而吸引受众。  相似文献   

2.
时政新闻一直是新闻改革中的难点和重点,直到现在,许多地市级电台、电视台的时政新闻报道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长期以来形成的“时政优先,主题先行”的基本模式和风格,并没有大的突破。这种以中央台的《新闻联播》为代表的模式,致使时政新闻播报形式陈旧、节目编排僵化、新闻内容空洞、形式创新不足,成为新闻改革中的“瓶颈”。新闻媒体存在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呢?李希光教授说:“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满足人民群众知晓他们与他们自身的最大利益和现实生活所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真实情况。”时政新闻只有站在普通受众的角度,尽可能地满足受众享受传媒服务的正当个人利益,才能留住受众。笔者认为,做好时政新闻关键在于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3.
时政新闻在地方电视新闻节目中占有很大比重。在融媒时代,如何创新报道方式,让时政新闻"活"起来,提高受众的关注度是新闻记者的必修课。本文从时政新闻概述、存在问题、创新策略三个方面论述创新时政新闻报道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多受众已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时政新闻作为新闻富矿,其可读性是贯穿其发展始终的关键词。时政新闻的可读性要得到强化和提升,绕不开对新旧媒体资源整合的过程,同时要适应受众在新闻消费上的快节奏,注重运用可视化形式提升受众参与感,以此在媒介融合时代重塑时政新闻新形象。  相似文献   

5.
姜杉 《青年记者》2016,(26):66-67
随着媒体生态结构的变革,新形势、新格局、新挑战使得主流媒体的改革创新迫在眉睫.如今卫视节目纷纷落地,中央台、省级台频道重重覆盖,地方电视新闻的受众数量和收视率受到多重影响,而地方电视媒体的时政新闻报道发展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时政新闻作为地方电视台自办节目的重头,只有在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新闻编排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有人这样总结出某些时政新闻的特点:开会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决议没有不通过的;竣工没有不提前的;节目没有不祥和的……这些时政新闻对正面信息的坚持强化并没有错,但是,由于其新闻语言的干篇一律,在受众层面,难免抱怨节目语汇的固化和乏味。  相似文献   

7.
张龙 《声屏世界》2005,(6):25-25
时政新闻从内在属性上说,有题材重大,能引起广大受众关注的特点。然而,在我国现实生活当中,时政新闻特别是电视时政新闻大都是四平八稳、冗长乏味,公文式的语句充斥荧屏,受众并不欢迎。原因在什么地方呢?笔者以为,主要是因为在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过于注重宣传,忽视了新闻规律,忽视了受众的需求。尽管这些年来时政新闻报道手法改革创新的呼声此起彼伏,但取得的效果却不尽人意。近期笔者在几次报道省主要领导调研、走访的时政新闻时,在节目形态、文字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时政新闻是每个新闻媒体必须着力做好的重要内容,在报纸上,时政新闻都放在最重要的版面,在电视和广播中,时政新闻都放在黄金时间播出。但是,受众在收听或阅读时政新闻时,有味同嚼蜡的感觉,究其原因,是时政新闻记者在采写时政新闻时没有很好地做到新闻的三贴近,使时政新闻让受众感觉枯燥乏味。笔者认为,时政新闻只有做到三贴近才能更好地上情下达,发挥好喉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贾鹏政 《新闻传播》2023,(16):158-160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尤其是时政新闻,要充分发挥其权威性优势,与新媒体相融合,不断创新节目形式与表达方法,既要找到适用于电视荧屏的方式,同时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迎合受众需求,实现与融媒体时代齐头并进,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更为新颖的时政新闻节目。本文将对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对策,为提升电视时政新闻节目的创新表达效果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春华 《青年记者》2012,(17):27-28
对于任何一家主流媒体来说,新闻的主体地位都是不容动摇的,而时政新闻更是新闻报道中的重中之重.和中央级媒体相比,地方新闻广播承担的时政新闻宣传任务更为直接.新闻广播是以新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频道,是传统的“一报两台”中的一员.因此,领导活动新闻和会议新闻的数量,几乎每天都要占到一半以上.近年来,由于受众欣赏口味的多元化,以及时政新闻的冷漠面孔和多年不变的僵硬模式,使受众对时政新闻收听的兴趣减淡,也使时政报道的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对此情况,大部分地方新闻广播采取的是板块割裂的方法,较为明显地分割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而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时政新闻“不好听”的问题,反而会令受众选择性地跳过这一时段,最终影响节目的收听率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快速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当前,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以及受众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电视时政新闻应该积极寻求新的发展道路,更新传播理念,丰富和创新时政新闻的内容,改革时政新闻的形式,创新时政新闻的传播方式,更好地宣传党政方针和主流声音。  相似文献   

12.
会议报道是各级电台电视台新闻宣传中的重要一环,在新闻节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以胶南电视台为例,在电视新闻中,时政新闻约占新闻总量的三分之一,而会议新闻又占时政新闻的一半多.各类会议报道充斥电台电视台的新闻时段,排挤了群众喜闻乐见的鲜活新闻,有价值的新闻上不了影出不了声,受众反感,记者埋怨,受众往往听不完、看不完节目便调了频道,严重影响了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闻播音语言是广播电视新闻中重要的有声语言传播媒介,随着受众需求和竞争态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生着变化,播音员、主持人的播报语体不再是传统形式的中规中矩,尤其像在社会民生新闻中的轻松谈话式播音语言,受到了受众的欢迎。而电台、电视台作为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其时政类新闻的地位也从未动摇过,它的播报方式的演变与创新也是新闻播音语言的基本要求。本文试图分析时政类新闻播音语言的变化过程,探讨当下时政播音语言的特点,进而为新闻播音的发展路径做出借鉴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时政新闻报道因其内容的重要性和与受众的关联性.在党报各类新闻中担当着重要的职责。然而,时下不少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形式僵化、内容狭窄,在强调宣传政策、指导工作的同时,忽略了按照新闻规律报道新闻,致使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有用信息,常常被淹没在公文化、模式化的领导讲话和会议程序里。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国各级电视台的时政类新闻栏目种类繁多,在央视有《新闻联播》;在省级台有《卫视新闻联播》;在市县级电视台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时政新闻栏目,但是大部分县级时政新闻都是在央视《新闻联播》的基础上得以形成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目形式,地方时政内容占有主要位置,其报道内容主要包含重大党务、政务活动,在党委、政府出台的新政策、新举措前提下进行的新闻宣传,其形式大部分都是以报道会议和领导人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在节目的编排上,也多以领导位次排序作为依据的。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地方舆论宣传的主要形式,鲜明的宣传色彩以及严格的制作规范和程序成为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具备的基本条件,这样的话,时政新闻就形成了公式化、程式化、概念化的老套子,看起来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本文针对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改革策略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时政新闻报道因其内容的重要性和与受众的关联性,在党报各类新闻中担当着重要的职责.然而,时下不少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形式僵化、内容狭窄,在强调宣传政策、指导工作的同时,忽略了按照新闻规律报道新闻,致使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有用信息,常常被淹没在公文化、模式化的领导讲话和会议程序里.  相似文献   

17.
邱建浩 《东南传播》2022,(11):17-19
电视时政新闻是时政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权威化形象深入人心,但电视时政新闻在融时代的受众减少,其传播效果也不够理想。在当前形势下,电视时政新闻传播必须加快“供给侧”改革,不断推出适应时代要求的融产品,确保电视时政新闻的话语权。本文对电视时政新闻的特点及意义进行了论述;对融时代下电视时政新闻受到的冲击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融时代观众接收新闻信息的特征,提出:电视时政新闻必须与“融”相结合,通过内容、平台、传播等多方面的创新和整合,不断占据舆论主阵地,引导受众思维,增强电视时政新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长期以来形成的"时政优先,主题先行"的基本模式和风格,使时政新闻播报形式老套,节目编排僵化,新闻内容趋同,形式创新不足.这与时政新闻栏目承担的引导主流舆论、唱响主旋律的使命和责任不相匹配.因此,地方电视台创新时政新闻栏目,使之既让党和政府放心、又让人民群众满意,达到既叫好又叫座的目的,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张立群 《新闻通讯》2014,(11):68-69
网络和新媒体时代,受众接受资讯的方式呈现多元化态势。传统时政新闻面临新的挑战,必须转变叙事模式,才能稳定原有的收视群体、争取新的收视群体。《泰州新闻》是江苏泰州电视台的主打新闻栏目,也是近五年来唯一在全省电视新闻评奖中获得优秀栏目奖的地级台时政新闻栏目。近年来,该栏目从改进会议、领导人活动、主题活动的报道和优化节目编排方式等四方面入手转变叙事方式,对电视时政新闻的语态进行创造性转换,提升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一、从源头抓起,改进会议报道。会议是联播类时政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类节目的特点是将时政新闻的客观性进行评述,向受众传播一些辨析的观点,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广泛的公众性。从新闻传播的视角分析,节目主持人主要发挥着信息发布与信息中介、客观报道与舆论引导、控制现场与自我调节等方面的作用。节目主持人必须从受众角度出发,担当讨论式、辩论式的引导者,也是谈话式、访谈式的深度挖掘者,搭起评论者和受众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